引言:成为“罗丹”之前 27
童年和教育经历 27
雕塑生涯的开始 28
第一章 不同寻常的成名之路 33
寻求官方认可 35
英格兰和比利时的岁月 45
为名人塑像 50
巴黎:第一批买主和收藏家 57
新的社会地位 62
第二章 《地狱之门》和《加莱义民》 73
“做苦力的地方……” 74
《地狱之门》:一座墙和一群人 79
米开朗琪罗的“秘密”…… 95
加莱义民 111
为参加1889年世界博览会而完成《地狱之门》? 117
莫奈-罗丹艺术展:选择《加莱义民》 120
第三章 1889年的罗丹 125
一个“名气与日俱增”的名字 126
《乌戈利诺》:无限接近但丁 128
多种材料来源、反复借鉴:《吻》 133
让身体说话 137
接近大师 140
无限接近自然 142
全新的创作模式 146
组合雕像:《我很美》 149
组合技术:《三个影子》 153
早期的部分作品 156
第四章 《维克多·雨果像》和《巴尔扎克像》:新的不朽之作 159
《儒勒·巴斯蒂安·勒帕热像》和《克劳德·洛林像》(Claude Lorrain):第一批革新的形象 162
被拒绝的《维克多·雨果像》第一方案 167
《维克多·雨果坐像》、《维克多·雨果立像》和《巴尔扎克像》:三项同时进行的设计(1891-1895年) 168
大型雕塑,1894-1898年 175
寻找本质 186
迟到的认可 187
第五章 石膏像和大理石像 190
逐渐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192
钟情大理石,拒绝雕刻刀 195
石膏像:一种独有的表达方式 196
从石膏像到大理石像:罗丹和他的合作者们 213
象征主义的大理石像 219
洒脱的作品 229
第六章 罗丹与现代艺术:1895-1900年转折期 240
从《亚当》到《沉思》:“非言语交际”原则 246
用雕塑战斗 253
1900年的《地狱之门》:拒绝限制 258
对素描的热爱:“追寻自然” 261
罗丹的方法 268
“艺术是一种爱的形式” 271
素描与雕塑 283
第七章 肖像的偏象征主义化 291
肖像理论:“灵魂是伟大的雕塑家” 293
卡米尔 293
密涅瓦 309
世界各地订单的魅力 315
象征主义的象征 328
第八章 古代艺术品和自然:永恒的美 336
处于名誉顶峰的艺术家 339
收藏和收藏家 340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罗丹作品 344
对古代艺术饱含热情 347
《行走的人》:姿势和动作 348
不完整的雕像:纯粹的美 352
一些“杂乱的石膏像……刚刚逃过一场大劫难” 368
大教堂的探索时期 370
《柬埔寨舞女》和《舞蹈的动作》:“一组介于日本风和希腊风之间的快照” 375
古代艺术和自然来自同一个奥秘 385
结束语:罗丹的荣耀 387
生命的最后几年 387
捐赠 387
1917年以后:罗丹博物馆的策略 388
美国的论战 391
共鸣 392
附录 397
生平年表 397
注释 403
参考文献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