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4
一、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相结合 4
二、结构分析法 4
三、制度分析法 5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5
一、研究思路 5
二、基本框架 6
第四节 本书的贡献及不足之处 9
第五节 与本书研究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1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 11
二、城镇 12
三、劳动力(人口)转移 13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经典劳动力乡城转移理论述评 15
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The Lewis Model) 15
一、刘易斯模型的前提条件 15
二、刘易斯模型的基本内容 16
三、刘易斯模型存在的缺陷 18
第二节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The Ranis&Fei Model) 19
一、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缘起和基本内容 19
二、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存在的缺陷 21
第三节 乔根森模型(The Jorgenson Model) 21
一、乔根森模型的前提条件 22
二、乔根森模型的基本内容 22
三、乔根森模型存在的缺陷 22
第四节 托达罗—哈里斯模型(The Todaro-Harris Model) 23
一、托达罗—哈里斯模型的前提条件 23
二、托达罗—哈里斯模型的基本内容 24
三、托达罗—哈里斯模型存在的缺陷 27
第五节 发展经济学经典劳动力乡城转移模型的缺陷:未考虑制度约束 28
一、理论源于经验观察 28
二、当时新制度经济学尚未发展、成熟起来,未能引起重视 30
第六节 研究劳动力乡城转移需要考虑制度约束的作用 32
一、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乡城转移存在制度约束 32
二、中国劳动力乡城转移也存在制度约束 33
三、制度约束下的劳动力乡城转移模型 35
第三章 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述评 39
第一节 制度是什么? 39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 39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 40
第二节 制度变迁理论 43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43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43
第四章 城乡二元制度束的形成及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49
第一节 城乡二元制度束的形成 50
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50
二、统购统销制度 55
三、农村人民公社制度 57
四、城市的制度 60
第二节 城乡二元制度束的后果 64
一、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64
二、严重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67
三、使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得以长期维持 69
第五章 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Ⅰ) 73
第一节 城乡二元制度束的变迁 73
一、农村制度变迁 73
二、城市制度变迁 78
第二节 城乡二元制度束变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90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入乡镇企业工作 90
二、城乡制度变迁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 93
三、城乡二元制度束变迁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95
第六章 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Ⅱ)——限制与户籍“屏蔽” 103
第一节 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的限制 103
一、对限制原因的解析 103
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性制度 115
三、限制结果分析 121
第二节 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及城市“边缘人” 125
一、现代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125
二、我国城市双二元劳动力市场分析 126
三、城市“边缘人” 137
第七章 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Ⅲ)——解除限制与福利容入 147
第一节 政策调整(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 147
一、基础理论分析 147
二、具体原因分析 152
第二节 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效果分析 164
一、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拖欠问题 164
二、通过吸收农村转移劳动力加入工会组织来维护权益 165
三、落实城市最低工资制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 166
四、改革并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167
五、对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制度的改革 168
六、户籍制度改革 170
七、将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口)纳入城市住房制度 173
八、农村转移劳动力子女教育制度改革 174
九、将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城市社会保障 177
第八章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市民化进程 181
第一节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分析 182
一、必要性分析 182
二、目标分析 184
第二节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策略 185
一、推进相关制度改革 186
二、改变技术约束条件 200
参考文献 217
索引 225
后记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