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编 中国现代诗学的诞生与发展(1915—1927) 15
上篇 20年代诗学:诗性、情感与形式(格律)之流变 15
第一章 中国现代诗学的诞生:诗性与白话之争 15
第一节 胡适白话诗学的理论与意义 15
第二节 胡适白话诗学理论的缺失:梅光迪与任叔永的诗学主张 16
第三节 胡适论辩的中心主张及其后来的变化 23
第二章 中国现代诗学的自由化发展:主心主情与自由体式 30
第一节 主心与主情:“后象征主义”之前的情感诗学 31
第二节 郭沫若的自由体式的自由诗论 39
第三章 中国现代诗学发展之发展:修正自由化暨形式建构 54
第一节 闻一多的新诗形式建设论 54
第二节 闻一多的新诗格律理论 60
第三节 闻一多的格律化批评 70
第四节 新体格律化群说 72
下篇 20年代诗学的范畴论与形式论 78
第四章 20年代意象意境论 78
第一节 20年代胡适的意象意境论 78
第二节 20年代其他人的意象意境论 88
第五章 20年代写实论与情感论 92
第一节 20年代写实论 92
第二节 20年代情感论 102
第六章 20年代象征论 110
第一节 20年代象征手法论 110
第二节 20年代象征主义与纯诗论 123
第七章 20年代音乐论 132
第一节 胡适新诗音乐性的转向及主张 133
第二节 传统音韵学熏陶下的诗人学人的主张 138
第三节 新近诗人与评家的看法 144
第四节 新月派诗人与评家的看法 148
第二编 中国现代诗学的成熟与繁荣(1928—1937) 159
上篇 30年代诗学:诗学的合流与繁荣 159
第八章 30年代诗学的合流与繁荣 159
第一节 诗群的合流与存异 159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的走向 165
中篇 范畴篇:象征论、意象论、知性论、写实论与情感论 170
第九章 30年代象征论 170
第一节 30年代对西方象征主义引入的文献 170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关于中西象征理论的引入与改造 173
第三节 30年代诗学对西方象征主义的理解和运用 184
第四节 30年代诗学界对20年代象征派的研究 193
第十章 30年代意象论 206
第一节 30年代对西方意象派诗学的引入与变异 206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对中国意象理论的引入与改造 216
第十一章 30年代知性论 225
第一节 30年代知性理论的引入与传播 225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对知性理论的接受和变异 233
第十二章 30年代写实论与情感论 242
第一节 中国诗歌会、鲁迅、臧克家的写实论 242
第二节 茅盾的写实论与抒情论 250
下篇 形式篇:形式论、纯诗论、音乐论、格律论 267
第十三章 30年代形式论 267
第一节 30年代诗学对中西诗学形式论的引入 267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的形式论 271
第十四章 30年代纯诗论 280
第一节 30年代诗学对西方纯诗理论的引进 281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对晚唐南宋纯诗理论的引入与理解 287
第三节 30年代诗学对纯诗理论的发展和变异 288
第四节 梁宗岱对纯诗理论的中国化研究 295
第十五章 30年代音乐论 301
第一节 30年代诗学对西方诗学音乐论的介绍 301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对中国古代诗学音乐论的介绍 305
第三节 30年代诗学在新诗音乐性问题上的两次大讨论 308
第四节 30年代诗学对中西诗学音乐论的借鉴与变异 313
第十六章 30年代格律论 328
第一节 30年代对中外格律理论的引入与研究 328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的格律理论 331
第三编 中国现代诗学的泛化、分化与深化(1937—1949) 348
上篇 流变论40年代诗学:泛化、分化与深化之流变 348
第十七章 中国现代诗学的泛化——自由体式流变与变异 348
第一节 情绪的流变:主观对现实的体验 348
第二节 自由体式的流变:形式的散文化与精神的自由化 351
第十八章 主体诗学的清算与客体诗学的开启 359
第一节 毛泽东《讲话》对现代主体诗学的清算与当代客体诗学的开启 359
第二节 艾青与何其芳诗学的转向 363
第三节 解放区民歌运动与民歌体新诗成为新诗的主流 369
下篇 40年代诗学的范畴论与形式论 372
第十九章 中国现代诗学的深化——40年代知性诗学:“包容的诗”与“戏剧化” 372
第一节 “包容的诗” 373
第二节 戏剧化与思想感觉化 387
第三节 “中国新诗”派的“新诗现代化”理想 396
第二十章 40年代写实论与情感论 421
第一节 三种迥异的写实论 421
第二节 情感论 433
第二十一章 40年代意象论与象征论 439
第一节 40年代意象论 439
第二节 40年代象征论 443
第二十二章 40年代形式论与格律论 447
第一节 新诗形式研究:稳健型基础研究 447
第二节 反形式与散文化:激进型诗学时论 453
第三节 新诗形式讨论与民间新形式 455
参考文献 463
人名索引 482
后记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