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多维视野中观照《文心雕龙》与《文赋》《诗品》 1
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视阈下的《文心雕龙》 3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心物关系新探 3
一 “神思”中的心物关系 5
二 “知音”中的心物关系 16
三 “文道”中的心物关系 25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生命体验 34
一 “文道”中的丰富性体验与神秘体验 35
二 “神思”中的归依体验与高峰体验 43
三 “知音”中的同情体验与孤独体验 51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艺术品格 56
一 “割情析采”中的艺术思维 56
二 “论文叙笔”中的生命意识 64
三 “文心禀性”中的文化心理 72
小结 82
第二章 哲学视阈下《文心雕龙》与《文赋》比较 83
第一节 心物哲学视阈下的物象美 83
一 物象表层的光色言辞之美 84
二 物象深层的运动意象之美 87
三 物象美的哲学溯源与时代思考 92
第二节 生命哲学视阈下的艺术思维 97
一 相近的诗性智慧:“兴”与隐喻 97
二 相异的理性思辨:“理”“义”与转喻 102
三 艺术思维理论的生命哲学溯源 104
第三节 存在主义哲学视阈下的文体风格理论 109
一 文体论的继承发展 109
二 艺术风格的彰显 113
三 文体风格中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 118
小结 123
第三章 文学视阈下《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 124
第一节 文学形式差异及其溯源 124
一 言说形式的差异:圆照典雅与品味新奇 125
二 形式论的差异:“论文叙笔”与“止乎五言” 128
三 文学形式中的民族文化与个人心理 130
第二节 心物关系同异及其溯源 136
一 心对物的勃发相近:咏情、尚气、重兴、爱秀 137
二 心对物的情感相异:异趣与悲怨 143
三 心物关系中的生命意识:感物的社会责任 146
第三节 情感符号与结构的同异及其溯源 150
一 相近的情感符号:声律、夸饰、事类 150
二 相异的运动结构:总论枢纽析采与三篇序文构架诗评文章 154
三 符号结构中的审美人格 157
小结 159
第四章 艺术学视阈下《文心雕龙》与《文赋》《诗品》的比较 160
第一节 相近的鉴赏批评视野 161
一《文赋》:“述先士之盛藻” 161
二 《文心雕龙》:“弥纶群言” 163
三 《诗品》:“网罗今古” 164
第二节 相异的鉴赏批评理论 166
一 《文赋》:“考殿最于锱铢” 166
二 《文心雕龙》:“博观圆照” 167
三 《诗品》:“评品滋味” 168
第三节 鉴赏批评中的立体主义观念 169
一 文学是全方位观照的有机组合:“玄览中区”“神与物游”及“应资博古” 169
二 文学是穿越表象的永恒理念:“得其用心”“雕琢文心”及“照烛三才” 172
结语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新出路 175
参考文献 177
后记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