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1
第二节 核心概念、研究现状及原则 4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基本框架 15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与创新 18
第一章 政治生态理论的学科地位与现实意义 23
第一节 政治生态理论的学科地位与方法论意义 23
一 从局部性研究转向整体性研究 24
二 从模式化研究转向现实化研究 25
三 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 26
四 从封闭性研究转向开放性研究 27
第二节 政治生态理论的现实意义 28
一 中国政治发展应立足特有的“生态位”,坚持走自己的路 28
二 注重政治改革的系统性和平稳性,防止单兵冒进 29
三 政治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协同发展 31
四 在系统开放中调动各要素作用,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3
第二章 政治生态的结构功能分析 35
第一节 政治生态的结构体系 36
一 结构体系要素 36
二 结构体系分类 54
第二节 政治生态的结构功能特性 57
一 结构系统的开放性 58
二 角色间的竞争性 59
三 结构功能的分化性 60
四 结构体系的动态性 61
五 系统组织的整体性 62
第三节 政治生态发展过程的辩证逻辑 62
一 无序→有序→无序的无限循环 63
二 分化→统一→分化的周而复始 64
三 封闭→开放→封闭的辗转反侧 67
第四节 政治生态的价值功能 68
一 合法性:政治生态的价值中轴 68
二 民生性:政治生态的价值归依 70
三 稳定性:政治生态的价值根基 72
四 有效性:政治生态的价值保障 73
五 廉洁性:政治生态的价值表征 74
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现状的双面分析 76
第一节 主要成就 76
一 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政治结构体系趋于完善 77
二 政治体系的自我革新和转换功能不断增强 82
三 政治宏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渐趋多元和协调 89
四 政治文化趋于现代生活的特点和世俗化倾向 95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97
一 政治结构功能相对失调 98
二 政治体系转换功能的生态回路链接梗阻 106
三 政治生态价值标准偏离 110
四 政治生态场域博弈失调 114
五 政治生态产品(作为)预期评价缺失 124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存在问题的多维诱因 127
第一节 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结构功能转型升级受阻 128
一 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 128
二 集权体制的羁绊 136
三 体系间发展不平衡 141
第二节 障碍性“文化坝”及社会转型因素制约 143
一 生态场的惰性及文化偏离 144
二 传统思想观念的禁锢 147
三 社会转型的陷阱 151
第三节 政治生态评价面临多重困境 153
一 评价标准的模糊性 154
二 评价价值的多元性 156
三 评价过程的非道德性 159
四 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160
第五章 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162
第一节 调整政治结构功能,促进政治体系的生态适应性和实际作为 163
一 优化体系结构,增强政治体系的渗透性和适应性,建设有为政治 164
二 完善过程结构,畅通政治生态回路,建设开明政治 170
三 改善权力结构,在多元制衡中促进生态分化,建设民主政治 175
四 调整政策结构,增强政治分配作为的民生性,建设生活政治 180
第二节 优化宏观政治生态环境,推进各体系间的生态平衡 185
一 优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 185
二 优化秩序生态环境,构建弹性政治稳定 192
三 优化法治生态环境,推进法治政治建设 197
四 优化文化生态环境,突破“文化坝”的习惯性障碍 201
五 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3
第三节 建立政治生态评价制度,实现对政治作为和政治产品的科学验证与分析 205
一 开展政治生态评价的缘起与目标 206
二 政治生态评价的功能与原则 210
三 政治生态评价的基本假设 220
四 政治生态评价的模型与可用方法 230
五 政治生态评价的组织制度结构与指标体系 237
结论 259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