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管弦乐作品中的旋律“音程向位”与和声“音程位”探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扬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03048597
  • 页数:206 页
图书介绍:“音程向位”是美国音乐理论家肯特·威廉姆斯在其著作《二十世纪音乐的理论与分析》中提出的概念。旨在分析音乐作品时对音乐前景中旋律音程的方向进行定向分析、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尺寸进行定位描述。他规定:旋律音程上行为正向、用符号“+”表示;下行为负向、用符号“-”表示;音程的距离则用半音数表示。本书以8章的内容详细分析了武满彻《诗篇幻想曲》、金湘《琴瑟破》、卢托斯拉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结构、音程向位、延展性等相关问题。

绪论 1

一、立论依据 2

二、文献综述 3

三、研究内容 6

第一章 “音程向”在创作中的意义及其主要类型 8

第一节 “音程向”在创作中的意义 9

第二节 “音程向”的主要类型 12

一、基本型“音程向” 14

二、二重复合型“音程向” 15

三、多重复合型“音程向” 19

第二章 “音程位”在创作中的意义及其主要类型 35

第一节 “音程位”在创作中的意义 35

一、“简单频率比说”分析单音程与其复音程的协和度差异 40

二、“拍音说”分析单音程与其复音程的协和度差异 43

三、“合成音说”分析单音程与其复音程的协和度差异 47

第二节 “音程位”的主要类型 49

一、基本型“音程位” 51

二、二重复合型“音程位” 54

三、多重复合型“音程位” 56

第三章 武满彻《诗篇幻想曲》旋律“音程向位”的回旋性 60

第一节 《诗篇幻想曲》结构分析 62

第二节 《诗篇幻想曲》中十三种乐汇“音程向位”的基本特征 66

第三节 《诗篇幻想曲》叠部核心乐汇“音程向位”的回旋性 70

一、叠部核心乐汇“β”的结构特征 70

二、《诗篇幻想曲》结构的“三重”回旋性 72

三、叠部核心乐汇31次移位的远距离呼应 75

第四节 为什么不是变奏曲式? 75

一、两个明显的对比性主题体现“非变奏性” 75

二、变化重复乐段的“非变奏性” 77

三、和声序进的“非变奏性” 78

第五节 《诗篇幻想曲》之“诗篇”在音乐中的体现 79

一、旋律的诗意与吟诵性 79

二、清晰的段落感、乐段间“生硬”衔接的拼贴感体现诗篇特性 80

三、自由的回旋曲式结构体现松散却回环往复的组诗结构特性 80

第四章 武满彻《诗篇幻想曲》和声“音程位”的三维构架 82

第一节 传统和弦的“铺垫” 82

一、一至四个传统和弦的运用 83

二、传统和弦中嵌入全音阶 84

三、传统和弦中嵌入五声音阶 85

四、类似泛音列排列的和声 86

五、传统和弦中嵌入“无序”的乐音 87

第二节 和声中“单一传统和弦区域”的“音程位”特征 88

第三节 和声中“数控区域”的“音程位”特征 89

一、“数控区域”的基本型排列 89

二、“数控区域”的二重复合型排列 90

三、“数控区域”的多重复合型排列 92

第四节 和声“音程位”中“缺乏逻辑性的区域” 93

一、具有数理关系的“音程位”数值分散放置 93

二、无明显数理关系的“音程位” 94

第五节 《诗篇幻想曲》和声的连接方式 95

一、“传统和声”式的连接 95

二、平行式的连接 96

三、并置式的连接 97

四、“母集”与“子集”的连接 97

第六节 《诗篇幻想曲》和声的总体布局 98

第五章 金湘《琴瑟破》旋律“音程向位”的对比性 101

第一节 《琴瑟破》结构分析 102

第二节 《琴瑟破》中十一种乐汇“音程向位”的基本特征 104

第三节 《琴瑟破》主、副部核心乐汇“音程向位”的对比性 106

一、主部核心乐汇“音程向位”的结构特征 106

二、主部核心乐汇46次移位的远距离呼应 109

三、副部核心乐汇“音程向位”的结构特征 109

四、副部核心乐汇25次移位的远距离呼应 110

五、主、副部核心乐汇“音程向位”的对比性 111

第四节 《琴瑟破》之“破”与唐大曲之“破”的比较 111

一、唐大曲“破”部的结构特征 111

二、《琴瑟破》之“破”的继承与创新 113

第六章 金湘《琴瑟破》和声“音程位”的五度复合及递加 116

第一节 《琴瑟破》中独特的纯五度复合和声 116

第二节 《琴瑟破》中纯五度复合和声的“音程位”特征 121

一、纯五度复合和声的基本型排列 121

二、纯五度复合和声的二重复合型排列 123

三、纯五度复合和声的多重复合型排列 124

第三节 《琴瑟破》中其他和声类型及其“音程位”特征 126

一、带附加音的纯五度复合和声及其“音程位”特征 126

二、十二音和声及其“音程位”特征 127

三、少量无纯五度的和声及其“音程位”特征 128

第四节 《琴瑟破》和声的总体布局 129

一、和声“音程位”单值使用的规律 129

二、和弦音的个数及其结构意义 130

三、乐队全奏处的和声及其“音程位”特征 131

第七章 卢托斯拉夫斯基《第四交响曲》旋律“音程向位”的衍展性 134

第一节 《第四交响曲》结构分析 137

第二节 《第四交响曲》中十三种乐汇“音程向位”的基本特征 141

第三节 《第四交响曲》旋律“音程向位”的衍展性 145

一、核心乐汇“α”“音程向位”的衍展性 145

二、核心乐汇“β”“音程向位”的衍展性 147

三、乐汇“γ”“音程向位”的衍展性 148

四、核心乐汇“δ”“音程向位”的衍展性 151

五、乐汇“ε1”“音程向位”的衍展性 156

六、乐汇“η”“音程向位”的衍展性 156

第四节 《第四交响曲》中两大主题群的发展脉络 157

一、第一主题群的发展脉络 158

二、第二主题群的发展脉络 164

第五节 《第四交响曲》结构的深层逻辑 167

第六节 《第四交响曲》音乐的戏剧性形象解读 169

第八章 卢托斯拉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和声“音程位”的对称与贯穿 172

第一节 《第四交响曲》中包含对称型的和声“音程位”特征 172

一、单对称型 173

二、双对称型 174

三、对称型与其他排列型的组合 175

第二节 《第四交响曲》中不包含对称型的和声“音程位”特征 177

一、基本型 177

二、二重复合型 177

三、多重复合型 178

第三节 《第四交响曲》中卢氏“四音和弦”的“音程位”特征 179

第四节 《第四交响曲》中同质和声“音程位”的贯穿 181

一、包含对称型的和声“音程位”贯穿进行 181

二、不包含对称型的和声“音程位”贯穿进行 184

第五节 《第四交响曲》和声的总体布局 189

结语 193

参考文献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