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家结构形式与自治权的基础理论研究 1
一 国家结构及其类型的理论 1
(一)概念梳理:国家形式、国家结构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 1
(二)单一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 4
(三)邦联制(Confederalism)不属于国家结构形式范畴 12
二 复合单一制: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形式 13
(一)复合单一制完成了联邦制的使命 13
(二)地方政府模式以单一制为主体 17
(三)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自身特色 19
(四)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产生与发展 25
三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与民族自治的结合 37
(一)地方自治的衡量标准 37
(二)民族模式体现单一制国家的特点 40
(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地方自治和民族自治的结合 41
(四)地方政府模式共同特点分析 44
四 自治权及其基础理论 47
(一)概念辨析:自治权与主权、自决权 47
(二)自治权与主权的关系:主权国家之下的自治 49
(三)自治权的属性:权利与权力的统一 56
第二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当性分析 60
一 正当性理论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当性问题 61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演进:正当性的历史基础 65
(一)多民族国家及历史上的民族区域治理 66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及新中国建政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 70
(三)民族自决、联邦制与民族区域自治:苏俄政策的视角 72
三 民族识别与法律认定:正当性的现实基础 78
(一)少数人与少数民族 78
(二)民族识别及相关法律规定 84
(三)少数民族分布与民族区域自治 96
四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价值与功能体现:正当性的实践验证 100
(一)政治功能:以民族平等原则引领新型民族关系构建 100
(二)统一功能:国家统一基础上的自治 111
(三)人权保护:维护少数民族权益 114
(四)经济功能: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19
第三章 自治机关自治权配置的科学化研究 124
一 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理论与实践 124
(一)地方政府的内涵与基本特点 124
(二)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界定 126
(三)中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实践与学术研究 128
二 自治机关的独特性及其自治权 130
(一)自治机关的双重属性 130
(二)自治机关自治权的界定:内涵、性质及其特赋性 131
(三)自治机关自治权配置的内容和范围 135
三 自治机关自治权配置现状分析 139
(一)立法自治权配置现状分析 139
(二)财政自治权配置现状分析 147
(三)行政管理自治权配置现状分析 149
四 自治权配置科学化的路径与制度创新 155
(一)自治机关自治权配置的基本原则与方向 155
(二)自治机关自治权配置科学化的路径 158
第四章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行使的有效性分析 165
一 规则有效性理论:法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165
(一)规则有效性理论的法学分析路径 166
(二)规则有效性理论的法社会学分析路径 168
二 影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行使的阻滞因素 177
(一)自治权规则科学性不强导致自治权行使有效性不彰 180
(二)权力结构失衡与异化导致自治权行使有效性不显 190
(三)责任意识淡薄和缺失导致自治权行使有效性不足 198
三 保障自治权有效行使的制度对策 200
(一)法制保障:加强民族法制体系建设 200
(二)体制保障:变行政化的分权模式为立法化分权模式 203
(三)政治保障:完善地方党委与自治机关间的职权配置 208
(四)认同保障:提升主体责任意识 209
第五章 上级国家机关履行法定职责问题研究 212
一 上级国家机关职责的理论阐释 212
(一)上级国家机关职责的内涵 212
(二)上级国家机关职责的基本属性和价值意蕴 215
二 上级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举措与成效 220
(一)履行领导职责 220
(二)履行尊重和保障职责 221
(三)履行帮助发展的职责 225
三 上级国家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存在的问题 239
(一)履行法定职责存在的不足 239
(二)履行法定职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49
四 完善上级国家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体制机制 254
(一)提高上级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与能力 254
(二)完善相关配套立法或政策,保障民族优惠政策落实 256
(三)加大帮助扶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258
(四)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260
(五)完善上级国家机关履责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261
第六章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变更的规范化研究 265
一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变更的动因与过程 266
(一)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变更 267
(二)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调整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 268
二 行政区划变更后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 269
(一)东方市民族政策的执行或优惠措施的落实情况 270
(二)黔江区民族政策的执行或优惠措施的落实情况 271
(三)防城区民族政策的执行或优惠措施的落实情况 272
(四)张家界市民族政策的执行或优惠措施落实情况 273
(五)米东区民族政策的执行或优惠措施的落实情况 276
三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76
(一)县改市(区)法定程序和协商机制缺失 276
(二)县改市(区)后大部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依然落后 277
(三)县改市(区)后民族政策和优惠措施执行随意性较大 280
(四)自治权丧失后,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负面影响 281
(五)县改市(区)后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普遍弱化 282
四 城市化与自治州的未来发展 283
(一)自治州城市化水平的实证考察 284
(二)制约自治州城市化的原因分析 289
(三)自治市:自治州城市化的发展要求 290
五 需要思考的几个相关问题 293
(一)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增设“自治市”建置 296
(二)以中央立法形式确立民族区的法律地位 298
(三)明确少数民族享受经济社会发展优惠政策的前提 302
(四)具体化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变更的程序 304
结语 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 305
主要参考文献 314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