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型城镇化:土地政策改革作为一种工具 1
一 新型城镇化的挑战和机遇 1
二 为什么关注土地? 10
三 新型城镇化:土地可以成为一种好的工具 16
四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政策改革地方系列试验 22
五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内容安排 28
第二章 农村土地的资产属性:理论辨析和分析框架 37
一 集体建设用地究竟是否是资产? 37
二 “虚拟”或“未释放”的价值:争议中的观点 39
三 从极端中走出:理论辨析和现实评判 42
四 农村土地的资产属性: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 48
五 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本书的分析框架 52
第三章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值的“释放”与向“授人以渔”的转变 55
一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被“束缚”的价值 55
二 价值“释放”:需要关注两个问题 62
三 江苏宜兴的年租制:“繁荣下的隐忧” 65
四 湖北沙洋的招拍挂:“只欠东风”的尴尬 75
五 四川郫县的“一揽子”流转模式:“去区位化”的探索 85
六 价值“释放”的对比:“蛋糕”的大小和分配 95
七 结论及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改革的启示 101
附录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政策梳理 104
第四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做蛋糕”和“切蛋糕” 110
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一种新的理解 110
二 政府主导的模式:浙江嘉善的经验 121
三 市场主导型的引入:湖北沙洋的经验 126
四 农民集体的力量:四川郫县的经验 132
五 不同挂钩实施模式的绩效与成本比较 137
六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启示 141
附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政策梳理 143
第五章 宅基地退出机制:政府的“退”与“推” 148
一 宅基地退出机制:现实中新的诉求 148
二 宅基地退出的理论本质:公共物品的难题 151
三 农户的自发退出:广泛存在但规模很小 154
四 政府主导的退出:规模大但成本也高 156
五 政府主导的局部“退让”:明显的绩效改善 164
六 农民集体的自组织:充分显现的绩效和不能忽略的隐患 170
七 “退”与“推”:宅基地退出模式的选择 177
八 结论及对宅基地退出政策改革的启示 184
附录 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梳理 187
第六章 土地及地上房屋征收:困境、试验与反思 196
一 土地及地上房屋征收:利益与矛盾 196
二 征收是公共物品供给的一种工具 200
三 湖北沙洋的政府征收:公权力的运用及其改进 205
四 深圳大冲村的“城中村”改造:利益共享机制的探索 213
五 土地及地上房屋征收:困境与反思 222
六 土地及地上房屋征收政策试验的启示 226
附录 土地及地上房屋征收政策梳理 230
第七章 耕地保护补偿新机制: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235
一 耕地保护困境:公共物品供给的难题 235
二 实现耕地保护的集体行动:理论辨析 239
三 成都耕地保护基金:目标重塑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241
四 福建省旧村复垦的占补平衡:职能重塑下的管理方式转变 253
五 耕地保护机制创新: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261
六 本章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 270
附录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相关政策梳理 273
第八章 低丘缓坡综合开发:直观收益与暗含风险 276
一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公共物品供给的视角 276
二 赣、黔、浙的低丘缓坡开发试点概况 284
三 明显收益的检验:地方政府当期经济收益能够实现 287
四 直观问题的判断:政府行政低效的问题 295
五 暗含风险的辨析:影响长期社会收益的风险 297
六 低丘缓坡开发:现行规则的改进 302
七 “反推”市场化结局:早期“四荒地”拍卖的经验教训 307
八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政策试验的启示 311
附录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相关政策梳理 314
第九章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农村土地政策改革:财富、分配和管理 317
一 农村土地政策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总体评价 317
二 农村土地政策改革中的财富积累 319
三 农村土地政策改革中的分配效应 324
四 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成本与管理方式创新 327
五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建议 338
后记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