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1950年代 1
一、知识分子政策与平均主义 1
二、供给制与薪给制引发的矛盾 5
三、出版格局大变革 15
四、新稿酬制 27
五、作家生活 30
六、1957年以前 48
七、1957年以后 54
八、作家分流 65
九、经济边际效益递减 70
第二章 1960年代 75
一、大饥饿时期 75
二、这一时期的稿费 81
三、作家生活一瞥 84
四、作家的捐助 86
五、文学状态 88
第三章 1970年代 91
一、一张用稿单 91
二、经济环境 94
三、政治生态 98
四、作家生活状态 103
五、“文革”文学 109
第四章 1980年代 113
一、“解冻”后的形势 113
二、恢复稿费 118
三、作家经济状况 123
四、经济生活概貌 128
五、梁晓声的收支 133
六、日益增加的经济成分 135
第五章 1990年代 138
一、整体概况 138
二、作家收入 142
三、不再清高 146
四、改革中的稿酬制 151
五、版税的故事 157
六、市场化的放射效应 159
七、发行量下跌 164
第六章 进入21世纪 168
一、基本概况 168
二、与影视联姻 175
三、飙起的数字出版与民营书业 179
四、作家富豪榜 186
五、自由撰稿人 191
六、挣扎中的文学青年 197
七、官员作家 203
八、经济与文学的互动 205
九、必须关注的负面 212
结语 223
附录 225
当代文坛为何难出大家? 225
作协门槛曾甚高——胡山源、谭正璧被拒 249
《作协门槛曾甚高》之续 253
茅盾退酬 259
马寅初的硬骨头 261
柳亚子身后的文字狱 263
钱穆与城防司令的一段学术情 265
顾准的人格 268
陈白尘遭窃 270
深怀贾植芳先生 273
徐中玉先生的一件小事 284
彭柏山与恩师 285
教授看大门 291
做学问 293
我的自学经历 295
后记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