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刑事瑕疵证据问题的提出 1
二、刑事瑕疵证据的研究现状 3
(一)国(境)外研究现状 3
(二)我国研究概况 6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9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 11
第一章 刑事瑕疵证据的文本分析 15
一、文本中的瑕疵证据类型 16
(一)可补救的瑕疵证据 16
(二)不可补救的瑕疵证据 22
(三)立法中未明确作出规定的瑕疵证据 23
二、刑事瑕疵证据的特征 25
(一)瑕疵证据是程序违法的结果 26
(二)瑕疵证据是证据能力待定的证据 28
三、刑事瑕疵证据的外延 31
(一)非法言词证据与瑕疵言词证据 32
(二)非法实物证据与瑕疵实物证据 35
四、刑事瑕疵证据的补救 38
(一)对非法与瑕疵证据的分别处理 38
(二)刑事瑕疵证据的补救方式 40
第二章 侦查阶段刑事瑕疵证据的实证观察 43
一、侦查阶段瑕疵证据的类型分析 44
(一)总体情况 44
(二)书证类瑕疵证据的主要类型 46
(三)物证类瑕疵证据的主要类型 47
(四)言词类瑕疵证据的主要类型 48
(五)辨认笔录瑕疵的主要类型 52
(六)勘验、检查笔录瑕疵的主要类型 54
(七)电子数据类瑕疵证据的主要类型 55
二、刑事瑕疵证据存在的原因解释 55
(一)法律规定矛盾造成对瑕疵证据认识不统一 56
(二)办案压力导致侦查人员选择性规避证据收集规定 61
(三)辩方对瑕疵证据的制约作用十分有限 63
(四)检察机关、法院纵容瑕疵证据的存在 65
三、瑕疵证据规则对侦查行为的影响 67
(一)侦查机关制定行为规则预防瑕疵证据出现 68
(二)侦查机关发现瑕疵证据自行补救 70
第三章 刑事瑕疵证据补救的实证观察 74
一、刑事瑕疵证据补救情况观察 74
(一)刑事瑕疵证据补救的数量 74
(二)刑事瑕疵证据补救的情形 75
二、刑事瑕疵证据补救的分析 77
(一)瑕疵证据补救类型的分析 77
(二)瑕疵证据补救方法的分析 81
(三)瑕疵证据补救结果的分析 84
三、刑事瑕疵证据补救规则失灵的解释 85
(一)从诉讼结构角度的解释 85
(二)从结果考核角度的解释 87
(三)从利益驱动角度的解释 89
(四)从规则构造角度的解释 90
四、刑事瑕疵证据补救的保障机制 92
(一)建立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模式 92
(二)健全法官评价机制 93
(三)法院充分认识瑕疵证据问题的重要性 94
(四)完善瑕疵证据规则的操作程序 95
第四章 基于实证基础的刑事瑕疵证据界定 97
一、刑事瑕疵证据概念的发展流变 97
(一)刑事瑕疵证据概念的提出 97
(二)刑事瑕疵证据内涵的发展 99
(三)刑事瑕疵证据内涵的理解 101
二、区分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 106
(一)求真是区分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价值取向 106
(二)违法程度是区分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 109
(三)转化或排除是区分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适用后果 111
三、我国瑕疵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分析 113
四、刑事瑕疵证据适用的风险分析 117
(一)瑕疵标准界定不清可能导致适用中瑕疵泛化 117
(二)三机关互相配合格局下瑕疵证据的适用不利于司法纠错 119
(三)合理解释与补正缺乏限制不利于规范侦查取证行为 121
(四)程序规则不足不利于对瑕疵证据展开有效审查 123
第五章 刑事瑕疵证据补救的理论基础 125
一、域外裁量排除规则的理论与实践 125
(一)非法证据裁量排除的理论基础——法益衡量 125
(二)非法实物证据法益衡量排除的标准 131
二、我国刑事瑕疵证据补救的法理分析 135
(一)基于正当程序的要求 135
(二)基于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137
(三)基于对侦查违法行为的制裁 140
三、我国检察机关审查补救瑕疵证据的理论基础 142
(一)检察机关审查证据权力的属性 143
(二)我国法院与检察院关系的特殊性 145
(三)检察官客观义务与辩方弱势的互补 147
第六章 刑事瑕疵证据规则体系的完善 149
一、刑事瑕疵证据的范围 149
(一)刑事瑕疵证据的判断标准 149
(二)违反言词证据取证规则之瑕疵证据 152
(三)违反实物证据收集规则之瑕疵证据 164
二、刑事瑕疵证据的补救方式 168
(一)责令补正 168
(二)作出合理解释 171
(三)对补救措施的合理限定 173
三、刑事瑕疵证据补救的责任主体 175
四、刑事瑕疵证据补救与审查程序 177
(一)瑕疵证据补救程序的启动 177
(二)瑕疵证据补救的审查程序 178
(三)对补救后瑕疵证据的处置 180
代结语:瑕疵证据规则何去何从? 188
参考文献 190
后记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