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教育(专科)规划教材 药理学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兰鸥,姚继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17172899
  • 页数:378 页
图书介绍:本套套教材的修订主动适应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需求,从内容和形式上体现成人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如精心编排突出基础知识、新知识、实用性知识的有效组合,加入案例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等。本书主要讲解药理学的相关知识。

第一章 绪言 1

概述 1

一、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1

二、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2

三、药物防治疾病的过程 3

四、药理学学习方法 3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5

第一节 药物的效应和作用 5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5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6

第二节 药物作用的机制 7

一、药物作用的机制 7

二、受体 8

第三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 9

一、药物的量效关系 9

二、药物的构效关系 11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3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13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3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3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16

一、时量曲线 16

二、房室概念与房室模型 17

三、表观分布容积 18

四、药物消除动力学 18

五、半衰期 18

六、清除率 19

七、多次给药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曲线与稳态血药浓度 20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21

第一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1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21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23

第二节 合理用药 24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24

二、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25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7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27

一、传出神经按解剖学分类 27

二、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27

第二节 传出神经的递质和受体 29

一、突触的结构与神经冲动传递 29

二、传出神经的递质和受体 29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32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32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33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35

第一节 M、N胆碱受体激动药 35

第二节 M胆碱受体激动药 36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39

第一节 抗胆碱酯酶药 39

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40

二、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41

第二节 胆碱酯酶复活药 42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44

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44

一、阿托品和阿托品类生物碱 44

二、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47

第二节 N胆碱受体阻断药 48

一、N1胆碱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断药 48

二、N2胆碱受体阻断药——骨骼肌松弛药 48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51

第一节 α、β受体激动药 52

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55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56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60

第一节 α受体阻断药 60

一、短效类α受体阻断药 60

二、长效类α受体阻断药 61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62

第三节 α、β受体阻断药 64

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 66

一、苯二氮?类 67

二、巴比妥类 69

三、其他镇静催眠药 70

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71

第一节 抗癫痫药 71

一、常用抗癫痫药 72

二、抗癫痫药临床应用原则 74

第二节 抗惊厥药 75

第十三章 抗帕金森病药 76

一、拟多巴胺药 76

二、左旋多巴增效剂 77

三、促释多巴胺神经递质药 78

四、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78

五、中枢胆碱受体阻断药 79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80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80

一、吩噻嗪类 81

二、硫杂蒽类 83

三、丁酰苯类 83

四、其他抗精神病药 84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84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85

一、三环类抗抑郁症药 85

二、NA再摄取抑制药 86

三、5-HT再摄取抑制药 87

四、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88

五、5-HT及NA再摄取抑制药 88

第十五章 镇痛药 90

第一节 阿片受体激动药 90

第二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95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95

第四节 阿片受体阻断药 96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98

第一节 概述 98

第二节 水杨酸类 99

第三节 苯胺类 101

第四节 吡唑酮类 102

第五节 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102

第六节 选择性COX-2抑制剂 104

第七节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105

第八节 抗痛风药 105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107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107

第二节 兴奋延髓呼吸中枢药物 109

第三节 脑功能改善药 109

第十八章 抗高血压药 112

第一节 概述 112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113

一、利尿药 113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14

三、钙通道阻滞药 117

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19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120

一、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120

二、α1受体阻断药 121

三、血管平滑肌扩张药 122

四、钾通道开放药 123

五、神经节阻断药 123

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 124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124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127

第一节 心肌的电生理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127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27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129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分类 131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131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131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32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132

二、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36

三、Ⅲ类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 136

四、Ⅳ类药——钙拮抗药 137

五、其他类 138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 138

第二十章 抗心绞痛药 140

第一节 概述 140

第二节 硝酸酯类 142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144

第四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46

第五节 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147

第二十一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49

第一节 概述 150

一、CHF时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 150

二、CHF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150

三、CHF药物治疗的演变 151

四、治疗CHF药物的分类 151

第二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51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151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152

三、抗醛固酮药 153

第三节 利尿药 153

第四节 β受体阻断药 154

第五节 强心苷类 155

第六节 其他治疗CHF的药物 160

一、血管扩张药 160

二、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160

第二十二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63

第一节 调血脂药 163

一、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 164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165

三、苯氧酸类 166

四、烟酸类 167

第二节 抗氧化药 167

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 168

第四节 动脉内皮保护药 169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71

第一节 利尿药 171

一、利尿药的作用基础 171

二、常用利尿药 172

第二节 脱水药 178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181

第一节 抗凝血药 183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186

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 187

一、环氧酶抑制剂 187

二、TXA2合成酶抑制剂 187

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187

四、ADP拮抗剂 187

五、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 188

第四节 促凝血药 188

第五节 抗贫血药 189

第六节 促白细胞增生药 191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药 192

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94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194

一、抗酸药 194

二、胃酸分泌抑制药 195

三、胃黏膜保护药 198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199

第二节 调节消化功能药 199

一、助消化药 199

二、止吐药及胃肠动力药 199

三、泻药 201

四、止泻药 202

五、利胆药 203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05

第一节 平喘药 205

一、支气管扩张药 205

二、抗炎平喘药 207

三、抗过敏平喘药 208

第二节 镇咳药 210

一、中枢性镇咳药 210

二、外周性镇咳药 211

第三节 祛痰药 211

一、痰液稀释药 211

二、黏痰溶解药 212

第二十七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214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214

一、垂体后叶激素类 214

二、麦角生物碱类 215

三、前列腺素类 216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217

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17

二、其他子宫抑制药 217

第二十八章 组胺和抗组胺药 219

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 220

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 222

第二十九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23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223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类药 229

第三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229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29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229

第三十章 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和抗甲状腺药 231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类药 232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233

一、硫脲类 233

二、碘及碘化物 235

三、放射性碘 235

四、β受体阻断药 236

第三十一章 降血糖药 238

第一节 胰岛素 238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240

一、磺酰脲类 240

二、双胍类 242

三、胰岛素增敏剂 242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43

五、促胰岛素分泌药物 243

第三十二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245

第一节 概述 245

一、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 245

二、性激素的作用机制 246

第二节 雌激素类药及抗雌激素类药 246

一、雌激素类药 246

二、抗雌激素类药 248

第三节 孕激素类药物 248

第四节 雄激素类药及同化激素类药物 249

一、雄激素类药物 249

二、同化激素类药 250

第五节 避孕药 251

一、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251

二、抗着床避孕药 252

三、紧急避孕药 252

四、抗早孕药 252

五、男性避孕药 253

第三十三章 抗菌药物概论 255

第一节 常用术语 255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256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 257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57

第三十四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60

第一节 青霉素类 261

一、天然青霉素 261

二、半合成青霉素类 263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 264

第三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66

一、碳青霉烯类 266

二、头霉素类 267

三、氧头孢烯类 267

四、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67

第四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 267

第三十五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270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70

一、大环内酯类的共性 270

二、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特点及应用 272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273

第三节 其他抗生素 274

一、万古霉素类 274

二、磷霉素 275

三、多黏菌素类 276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78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78

第二节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81

第三十七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284

第一节 四环素类 284

第二节 氯霉素类 286

第三十八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290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290

一、概述 290

二、常用药物 293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 295

一、概述 295

二、常用的磺胺类药物 297

第三节 其他合成的抗菌药 298

一、甲氧苄啶 298

二、硝基呋喃类 298

三、硝基咪唑类 299

四、噁唑烷酮类 299

第三十九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302

第一节 抗病毒药 302

一、一般抗病毒药 302

二、抗HIV药 304

第二节 抗真菌药 306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306

二、唑类抗真菌药 308

三、丙烯胺类 309

四、嘧啶类抗真菌药 309

第四十章 抗结核病药 311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311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317

第四十一章 抗寄生虫病药 320

第一节 抗疟药 320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320

二、常用的抗疟药 321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324

一、抗阿米巴病药 324

二、抗滴虫病药 326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326

一、抗血吸虫病药 326

二、抗丝虫病药 327

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 327

一、抗肠道线虫病药 327

二、抗绦虫药 328

第四十二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 330

第一节 细胞增殖周期及抗肿瘤药物分类 330

一、细胞增殖周期 330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331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331

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331

二、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334

三、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337

四、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338

五、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339

第三节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340

一、联合用药 340

二、抗恶性肿瘤药毒性反应及处理 341

三、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343

第四十三章 常见中毒及其解毒药 345

第一节 金属中毒解毒药 345

一、巯基络合剂 346

二、氨羧络合剂 348

三、其他络合剂 349

第二节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350

一、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350

二、供硫剂 353

三、氰化物络合剂 354

第三节 灭鼠药中毒的解救 355

一、茚满二酮类和香豆素类中毒 355

二、安妥中毒 355

三、灭鼠优中毒 356

四、氟乙酸钠中毒 356

五、毒鼠强中毒 356

六、磷化物中毒 357

索引 359

参考文献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