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中国人养生经典——《黄帝内经》 11
流传两千余年的中国式养生智慧 11
1 《黄帝内经》是国人的养生经典 11
2 黄帝和岐伯是什么样的人 12
3 《黄帝内经》有哪些基本内容 14
4 《黄帝内经》如何反映人生各大阶段 15
5 《黄帝内经》真为黄帝所著吗 16
《黄帝内经》三大基本学说 18
1 阴阳学说 18
2 五行学说 22
3 藏象学说 32
《黄帝内经》对人体生命规律的探寻 37
1 天年论 37
2 生命的能量 45
第二章 认识《黄帝内经》中的经络与穴位 45
经络与穴位是身体中的大药田 45
1 人体经络系统的构成 56
2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络学的基础 57
3 经络是养生的第一要义 60
4 利用经络调养身体 61
5 经络养生要遵循阴阳和时间 63
细说人体十二正经 65
壹 手太阴肺经 65
贰 手阳明大肠经 68
叁 足阳明胃经 72
肆 足太阴脾经 80
伍 手少阴心经 85
陆 手太阳小肠经 88
柒 足太阳膀胱经 92
捌 足少阴肾经 103
玖 手厥阴心包经 108
拾 手少阳三焦经 111
拾壹 足少阳胆经 115
拾贰 足厥阴肝经 123
细说人体奇经八脉 127
壹 督脉 127
贰 任脉 132
叁 冲脉 137
肆 带脉 137
伍 阳蹻脉 138
陆 阴蹻脉 138
柒 阳维脉 139
捌 阴维脉 139
细说人体常用奇穴 140
头颈部常用奇穴表 140
躯干部常用奇穴表 142
四肢部常用奇穴表 144
第三章 《黄帝内经》神奇疗法大揭密 150
针刺疗法 150
1 毫针的结构 150
2 针刺手技的练习 151
3 针刺时患者的体位 151
4 针刺中的消毒 153
5 针刺的方向与深浅 154
6 进针的方法 156
7 针刺的补和泻 159
8 留针、出针 160
灸疗法 163
1 艾灸法 163
2 非艾灸法 176
3 保健灸常用穴位及方法 181
4 灸法补泻与注意事项 185
按摩疗法 188
1 常用的按摩手法 188
2 按摩的介质及辅助治疗 193
3 按摩疗法适应证及禁忌证 193
4 小儿按摩法 194
拔罐疗法 195
1 杯罐的种类 195
2 拔罐的方法 196
3 留罐的时间 199
4 拔罐疗法适应证 200
5 拔罐疗法注意事项 200
第四章 《黄帝内经》百病治验 202
内科疾病 202
[一]流行感冒 202
[二]流行性腮腺炎 206
[三]支气管炎 209
[四]支气管哮喘 212
[五]胃炎 216
[六]胃下垂 219
[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23
[八]急性肠胃炎 226
[九]腹泻 228
[十]便秘 232
[十一]高血压 235
[十二]冠心病 238
[十三]肾炎 241
[十四]尿失禁 243
[十五]更年期综合征 245
[十六]风湿性关节炎 248
[十七]增生性脊椎炎 252
[十八]肩关节周围炎 255
[十九]肥胖症 258
[二十]休克 261
外科疾病 263
[一]落枕 263
[二]急性乳腺炎 266
[三]腱鞘炎 269
[四]腱鞘囊肿 271
[五]颈椎综合征 273
[六]痔疮 276
[七]直肠脱垂 279
皮肤科疾病 282
[一]黄褐斑 282
[二]神经性皮炎 284
[三]荨麻疹 287
[四]扁平疣 290
[五]斑秃 291
[六]白癣 294
[七]毛囊炎及疖肿 296
[八]冻伤 298
妇产科疾病 300
[一]痛经 300
[二]闭经 304
[三]月经不调 307
[四]白带过多 310
[五]不孕症 312
[六]妊娠呕吐 314
儿科疾病 316
[一]小儿惊风 316
[二]小儿夜啼症 318
[三]小儿腹泻 320
[四]小儿营养不良 323
[五]小儿遗尿症 325
神经精神科疾病 328
[一]头痛 328
[二]三叉神经痛 331
[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334
[四]面肌痉挛 337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 340
[六]坐骨神经痛 342
[七]眩晕 345
[八]失眠症 348
[九]癫痫 352
五官科疾病 356
[一]麦粒肿 356
[二]急性结膜炎 359
[三]近视 361
[四]斜视 363
[五]鼻炎 366
[六]鼻窦炎 369
[七]急性扁桃体炎 371
[八]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373
[九]牙痛 375
[十]耳鸣、耳聋 378
[十一]内耳眩晕症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