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80后文学的十年回望 1
第一章 80后文学的历史轨迹 29
第一节 80后文学命名的意义 29
第二节 80后文学的“偶像化”写作 36
第三节 80后文学的“实力派”写作 45
第四节 80后文学的“另类派”写作 50
第二章 80后文学的时代背景 58
第一节 80后文学的文化背景 58
第二节 80后文学与80后概念 69
第三节 80后文学的三大标杆 77
第三章 80后文学:“我时代”的青春记忆 84
第一节 当代文学的青春记忆 84
第二节 80后文学开创“我时代”的青春记忆 87
第三节 80后文学的网络特征 94
第四节 80后文学的代表作家 105
第五节 小说内外的韩寒和郭敬明 113
第四章 80后文学的代际权利与社会权利 119
第一节 80后文学的权利诉求及其具体表现 120
第二节 80后代际权利诉求的背景 124
第三节 80后文学权利诉求征候根源:文化矛盾遭遇新人类 129
第五章 80后世代写作的文化气质与文化意义 132
第一节 世代概念下的文化品格 133
第二节 个体与世代:一个时代的文化征候 136
第三节 “文化反哺”: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 143
第六章 80后文学的传播学阐释 146
第一节 大众狂欢:人人都能成为传播者 146
第二节 自由空间:释放才情与思想 150
第三节 虚拟与现实:“粉丝”获得成就感 154
第七章 80后文学的后现代风格 158
第一节 私语化青春的消费化表现:80后的世俗化浪漫生活 159
第二节 苍白混乱的技术性模拟:80后的超现实魔幻想象 163
第三节 另类虚无的碎片化言说:80后的网络游戏书写 167
第四节 视觉影像化的喻形表达:80后写作的复合范式 172
第八章 80后文学的市场化趋向 177
第一节 市场化浪潮的冲击 177
第二节 80后的个性化追求 179
第三节 80后的市场化需求 181
第四节 一个市场化的典型案例 183
第五节 市场化何去何从 186
第九章 80后创作的亚文化特征 189
第一节 消解主流的叙事语态 189
第二节 拼贴整合的话语形式 193
第三节 孤独情结的风格化体现 195
第四节 个性极致化的非主流演绎 198
第十章 80后文学的文体特征 202
第一节 80后博客写作的文体风格 202
第二节 韩寒和郭敬明的博文及其文体 207
第三节 张悦然和春树的文字风格 217
第十一章 80后文学的类型化写作 224
第一节 80后文学类型化写作的形成 225
第二节 80后文学的类型 227
第三节 80后文学类型化写作的得失 233
第四节 类型小说的网络阅读状况 237
第十二章 80后文学与汉语网络文学的关系 251
第一节 80后青春写作与汉语网络文学 251
第二节 80后青春写作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253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与文学新世代 257
第十三章 80后影像文本与网络的互动 260
第一节 成长影像:伤疤 260
第二节 青春影像:残酷 262
第三节 事业生活影像:艰辛 265
第四节 历史影像:诙谐 267
第五节 80后与影像网络共舞 269
第十四章 80后文学与网络互动中的“偶像消费” 271
第一节 80后文学与“偶像”形影相随 271
第二节 网络艺术消费中的“偶像”类型 273
第三节 文化诉求与粉丝经济的三重动力 276
第十五章 80后文学与网络互动中的“话语制造 280
第一节 从文学到网络“话语制造”的生产方式 280
第二节 80后“话语制造”的文化特点 284
第三节 异于主流的文化动机与权利诉求 287
第十六章 纸介与网络媒体的互动 292
第一节 纸介文学与网络文学的趣味差异 292
第二节 纸介文学与网络文学的话语交锋 296
第三节 跨越纸介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可能 299
第十七章 网络文学与传统出版的互动 302
第一节 网络文学与传统出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302
第二节 网络文学与传统出版之间的较量 304
第三节 网络文学网站与传统出版的同床异梦 308
第四节 网络文学是出版载体多样化的必然之途 310
第十八章 80后文学与网络的双向互动 313
第一节 “青春写作”与网络的同步成长 313
第二节 写手互动:自由出入于纸介与网络两大空间 314
第三节 精神互动:非主流的文化趣味弥散纸介与网络 319
第十九章 80后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323
第一节 凸显文学的“代际差异” 323
第二节 终结意识形态写作 325
第三节 携手互联网:拉动文学变革 329
参考文献 333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