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力山集 外二种》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刘泱泱审定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01104844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秦力山(1877~1906)原名鼎彝,字力山。原籍江苏吴县,善化(今属长沙)人。1897年进长沙时务学堂,次年加入南学会。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任《清议报》主笔。1900年至武汉与唐才常组织自立军,任前军统领。事败再次亡命日本。1901年创办《国民报》,为留日学界第一份宣传革命的报纸。后创刊《大陆》月刊,竭力驳斥康梁保皇言论。1905年入云南从事反清活动,积劳成疾,次年病逝。本书收集了秦氏的现存全部著述,搜罗完备,编排合理,集中展现了这位英年早逝的革命者在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前言 1

秦力山集 3

东京高等大同学校课卷(1899年秋) 3

附:梁启超批语 3

论衡州向道隆勤王之事(1899年12月) 5

送别梁启超夫子赴美洲(1899年12月) 8

题邱菽园《风月琴尊图》(1900年春初) 9

邱菽园属题选诗图(1900年春初) 10

湘月·赠珊珊公子昆仲借龚定庵韵(1900年5—6月间) 11

前调·送共庵并祝浪公、王亚庵诸同志仍借定庵韵(1900年5—6月间) 12

和邱菽园寄怀梁启超夫子二首次原韵(1900年秋) 13

附一:寄怀梁任甫先生二首限支微韵 邱炜? 13

附二:次韵酬星洲寓公见怀二首并示遁庵梁启超 14

法成去后之第三夜隐几若有所思(1900年冬) 15

南行留别沪上诸君子(1900年11月) 16

道出星洲赠星洲寓公(1900年12月) 17

附:湖南人秦力山道过星洲投余以诗,临别饯之题此为赠邱炜? 17

重留别邱林徐三君子(1900年12月) 19

送清流归国(1900年12月) 20

汉变烈士事略(1900年12月) 21

林锡珪 21

田邦璇 23

李炳寰 24

王翼之 25

荼蓼子 26

李莲航先生冤状 28

汪尧丞合家死义事略 30

吊汉难死友(1901年2月19日) 32

开办东亚商业学校记(1901年4月28日) 33

政党说(1901年5月9日) 38

甦梦录之一(1901年5月9日) 41

支那猪 41

学生世界 42

土耳其派公使来华 42

东京污物 43

印度皇宫 43

《国民报》序例(1901年5月10日) 45

倡办《国民报》简明章程(1901年5月10日) 48

附:捐款章程 49

附:发行章程 49

附:《暴政》书稿广告 50

甦梦录之二(1901年5月18日) 52

自居公法之外 52

论非立大政党不足以救将亡之中国(1901年5月18日) 55

政党与政府之关系 58

政党与主权之关系 59

政党与国家之关系 59

结论 60

说奴隶(1901年5月28日) 61

第一章 奴隶之命名 61

第二章 奴隶之界说 62

第三章 奴隶之性质 64

第四章 奴隶之根源 65

第五章 结论 66

甦梦录之三(1901年5月28日) 67

文字尚古学衍尚今 67

摘译北美合众国驱逐华人宪法一章 68

国民会章程(1901年5月) 70

附:关于国民会的广告 74

中国灭亡论(1901年6—8月) 75

亡国篇(1901年8月10日) 89

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叙(1902年4月) 94

阅《湖南官报》(1902年冬) 97

介绍《游学译编》(1902年12月) 100

为沈荩辨诬函(1903年8月12日) 104

附:沈荩死刑之暗昧佚名 105

《上海之黑暗社会》自序(1903年8月) 107

《孙逸仙》序(1903年10月12日) 110

支那之志士——新产出之下等动物(1903年) 112

毕永年传(1903年) 115

林锡珪传(1903年) 117

驳新民之论俄罗斯虚无党(1904年4月7日) 120

致陈楚楠函(1905年春) 122

敬告缅甸同胞文(1905年3月中旬) 123

一 123

二 125

三 127

四 128

五 130

中华义学序文(1905年3月下旬) 133

说革命(1905年6月上中旬) 139

第一章 革命之定义 140

第二章 普通革命之理由 141

第三章 改革理想之谬误 143

第四章 自治为革命之基础 146

第五章 革命,然后新理想可以普及 148

第六章 革命可以振尚武之精神 151

第七章 革命然后可整理内政 154

第八章 革命然后可收回治外法权 158

第九章 会党者满洲之司命阎罗也 164

第十章 革命然后工商业可望发达 170

第十一章 革命问答 175

第十二章 国际公法与独立军 177

第十六章 学生与政治上之关系 184

第十七章 立党 190

第十八章 秘密出版 193

第十九章 总机关之设立 196

中立条规(1905年6月16日) 199

第一章 局外中立 199

第一节 局外中立之例规 199

第二节 局外中立之权利及义务 200

第三节 局外中立之宣言 201

第二章 中立之义务 (甲)陆上之义务 201

第一节 在中立地内募兵 201

第二节 在中立国内通过军队 202

蜡夙三绝句(1905年6月20日) 204

金缕曲·蜡夙旅次感怀二首(1905年6月) 206

一 206

二 206

寄梅痴子四绝句(1905年6月) 207

答梅痴子讯病二绝(1905年6月) 208

兰谱序(1905年6月) 209

蜡夙杂感十首(1905年6月) 211

致陈楚楠函(1905年7月23日) 213

《缅甸亡国史》序(1905年7月30日) 215

附:《缅甸亡国史》序例张成清(1907年10月6日) 217

致陈甘泉、庄银安、徐赞周函(1906年7月5日) 219

附录 221

祭秦先生力山文并序(1908年10月) 221

悼秦力山并序(1910年) 224

秦力山墓碑文(1912年3月8日) 225

秦力山传 226

秦力山事略 228

东京《国民报》 233

东京《国民报》补述 234

国民政府褒扬先烈秦力山令(1942年2月16日) 236

樊锥集 239

题江建霞修书图四章(1897年) 239

一 239

二 239

三 239

四 240

读临湘吴獬凤孙题江建霞修书图诗(1897年6月) 241

附:临湘吴獬凤孙题江建霞修书图诗 241

开诚篇一(1898年3月9日) 242

开诚篇二(1898年3月19日) 247

开诚篇三(1898年4月2日) 251

发锢(1898年4月19日) 256

《湘潭公恳变通县试月课禀并批》附识(1898年4月19日) 260

劝湘工(1898年5月10日) 262

上陈中丞书(1898年6月18日) 265

黄山高等师范学校学约 271

立志第一章 271

祛染第一节 272

增识第二节 272

立大第三节 273

固守第四节 273

治心第二章 273

警制第五节 274

明觉第六节 275

安定第七节 275

谙达第八节 276

修身第三章 277

改过第九节 277

克己第十节 278

居敬第十一节 278

卫生第十二节 279

处仁第四章 280

察伦第十三节 280

知汇第十四节 281

任道第十五节 282

爱人第十六节 283

劝学第五章 283

诵览第十七节 284

讲习第十八节 285

发明第十九节 286

阅历第二十节 287

穷理第六章 287

博物第二十一节 288

知今第二十二节 289

稽实第二十三节 290

导微第二十四节 290

乐群第七章 291

广益第二十五节 292

同德第二十六节 293

敦谊第二十七节 294

慎交第二十八节 294

经世第八章 295

达原第二十九节 296

明法第三十节 297

察时第三十一节 298

持变第三十二节 298

师范学校学约叙 300

师范学约后序 303

墨家者流赋以墨家者流史罕著录为韵有叙 305

司马温公表进《资治通鉴》赋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为韵 308

萧尺木补绘《离骚图》序 311

述学赋 313

泉币赋叙 315

致石醉六 七律一首 318

双清勒观资邵二水合流处 319

赠罗翊生联 320

自署楹联 321

附录 322

樊锥传略 322

邵阳士民驱逐乱民樊锥告白 326

驳《南学分会章程》条议 327

摘驳樊锥《开诚篇》中语尤悖谬者 329

毕永年集 333

《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约1897年) 33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约1897年) 335

南学会问答(1898年4月8日) 337

一 337

二 338

存华篇(1898年4月14日) 339

公法学会(1898年4月25日) 342

公法学会章程(1898年4月30日) 343

诡谋直记(1898年9月12—21日) 345

与犬养毅笔谈(约1898年12月) 349

留别同志诸君子(约1898年12月) 350

《王照与木堂笔谈》附识(1899年春) 351

致宗方小太郎函(1899年10月29日) 352

致宗方小太郎函(1900年7月15日) 353

致平山周书(1900年7—8月间) 354

致平山周书(1899年12月) 355

附录 356

毕永年 356

毕永年传 358

毕永年削发记 359

复毕永年书 362

唐才常手迹跋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