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3
第一篇 绪 论 3
第1章 麻醉学发展史 3
第1节 麻醉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3
一、麻醉的基本概念 3
二、麻醉概念的发展 3
三、麻醉发展的三个阶段 4
四、麻醉学科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4
五、麻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
第2节 古代麻醉发展史 5
一、古文明国家的麻醉发展简史 5
二、中国古代麻醉发展简史 5
第3节 近代麻醉发展史 6
一、全身麻醉的发展 6
二、局部麻醉的发展 8
三、特殊麻醉方法的进展 9
四、复苏及危重医学的发展 10
五、麻醉专业组织的发展 10
第4节 我国麻醉学的发展与成就 11
一、初创与早期发展阶段(1949~1966年) 11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恢复阶段(1966~1979年) 12
三、正式发展成为独立学科阶段(1979~1989年) 12
四、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 12
第2章 麻醉学教育 15
第1节 学校基础教育 15
一、麻醉学独立设置课程 15
二、麻醉学专业(本科)教育 16
第2节 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8
第3节 继续医学教育 21
一、组织体系 21
二、主要内容及形式 21
三、学分授予及要求 22
四、CME基本要求 23
第4节 麻醉科医师的成长 23
一、高尚的医德 23
二、精湛的医术 24
三、成为优秀人才 24
第3章 麻醉科的组织结构、任务与管理 26
第1节 麻醉科的组织结构和任务 26
一、麻醉前评估与准备中心 27
二、临床麻醉与监控的实施 27
三、麻醉后恢复室 28
四、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 29
五、麻醉科疼痛诊疗 29
六、麻醉学教研室 29
七、麻醉学实验(研究)室 30
第2节 麻醉科建设 30
一、建制 30
二、人员编制与职责 30
三、技术标准与设备条件 34
第3节 麻醉科管理 35
一、临床麻醉工作基本流程 35
二、临床麻醉管理制度 36
第4章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47
第1节 质量管理 47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国内现状 47
二、质量管理机构和系统 48
第2节 标准、指南和指标 48
一、标准和指南 48
二、指标 49
第3节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组成 50
一、结构管理 50
二、过程管理 51
三、结果管理 52
第4节 持续质量改进 54
一、持续质量改进的特点 54
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 54
第5章 麻醉科信息管理系统 57
第1节 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分类 57
一、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57
二、麻醉科信息分类 57
第2节 麻醉科信息管理系统(AIMS) 58
一、系统研制背景 58
二、系统结构 58
三、功能设计 59
四、患者管理功能 59
五、急诊管理功能 63
六、医用物资管理 63
七、设备管理功能 63
八、科室管理功能 63
九、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功能 63
十、系统扩展功能 63
十一、小结 63
第3节 网络麻醉信息利用 63
网络各类数据库麻醉信息 63
第6章 模拟患者教学 88
第1节 医学模拟系统概述 88
第2节 模拟系统的分类和构成 89
一、借助于计算机显示器的模拟系统 89
二、借助于硬件的模拟系统 89
三、虚拟现实技术 90
第3节 模拟系统中心 90
一、模拟场景室 90
二、模拟控制室 91
三、模拟中心通讯交换 91
四、模拟中心的运行 91
第4节 模拟场景 92
一、模拟场景的设计 92
二、模拟场景的运行 92
三、模拟场景真实度 92
四、模拟场景演员 93
五、模拟场景后总结和讨论 93
第5节 模拟培训指导者 93
一、模拟中心职能与模拟培训指导者素质 93
二、模拟培训指导技巧 94
第6节 模拟培训的效果评估 94
第7节 模拟患者系统的应用 95
一、模拟患者系统在麻醉学专业教育中的应用 95
二、模拟患者系统在其他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应用 96
三、模拟患者系统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 96
四、其他应用 96
第8节 模拟患者系统在麻醉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97
第7章 麻醉学领域的科学研究 99
第1节 麻醉科研工作的组织 99
一、麻醉学科研的组织管理 99
二、麻醉学科研的主要内容 100
三、麻醉学科研的资源 100
第2节 科研的思维和步骤 101
一、选题 101
二、复习文献 101
三、研究设计和预实验 101
四、研究的实施 101
五、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 102
第3节 科研设计和统计学处理 102
一、随机化原则 102
二、设立对照 102
三、足够的样本含量 102
四、均衡原则 103
五、盲法 103
六、常用实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103
第4节 麻醉学实验室建设 104
一、麻醉学实验室的职能 104
二、麻醉学实验室的人员配备 104
三、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使用维护制度 105
四、科研程序 105
第5节 麻醉学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105
一、麻醉学基础研究 105
二、麻醉学临床研究 106
三、转化医学研究 106
第6节 麻醉学中的药理学研究 107
一、药效学研究 107
二、药代动力学研究 108
第7节 新药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109
一、新药的分类 109
二、新药的研究 109
三、临床药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109
第8节 麻醉学研究中常用实验动物 110
一、大鼠 110
二、小鼠 110
三、家兔 110
四、犬 110
五、果蝇 111
第9节 循证医学及其在现代麻醉学研究中的应用 111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111
二、为什么要开展循证医学 111
三、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 112
四、系统评价、Cochrane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112
五、循证医学在麻醉学中的应用 114
第8章 麻醉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116
第1节 简释与医学相关的伦理和法律概念 116
一、法的渊源和作用 116
二、医学与法学 117
三、医学伦理学与医学法学 117
四、医事法律和医学法律关系 118
第2节 临床麻醉面临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119
一、医疗规范与相关法律 119
二、临床医学科研中的伦理 120
三、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122
四、医患关系中的情理法 123
第3节 从法律角度看麻醉学科建设与发展 125
一、普及法律知识是麻醉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125
二、依据法律行医是麻醉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125
三、维护法律行规是麻醉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125
四、循医完善立法是麻醉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126
第9章 麻醉科学的前沿问题 128
第1节 临床医疗方面的麻醉科学前沿问题 128
一、围手术期医学 128
二、麻醉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130
三、麻醉医疗质量控制 131
四、极端及特殊麻醉管理 131
五、重症医学、疼痛医学、急救医学的前沿 131
六、麻醉治疗学 132
第2节 转化医学——麻醉科研的前沿 132
一、全麻机制 132
二、器官保护 136
三、麻醉与肿瘤 137
第3节 麻醉教学方面的前沿问题 137
第二篇 麻醉生理学 143
第10章 麻醉与自主神经系统 143
第1节 ANS的解剖 143
一、SNS 144
二、PSNS 145
第2节 ANS的递质和受体 145
一、神经递质的分类 145
二、神经递质的受体 145
三、乙酰胆碱的合成、储存、释放和失活 147
四、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储存、释放、失活和代谢 148
五、其他递质 149
第3节 ANS的功能 149
一、SNS的功能 150
二、PSNS的功能 150
第4节 ANS功能的测定和监测 150
一、心脏PSNS功能测定 150
二、交感肾上腺素能功能 151
三、交感胆碱能功能 151
第5节 ANS功能障碍 151
一、年龄 151
二、血管迷走性(神经心脏性)晕厥 151
三、酗酒 151
四、帕金森综合征 152
五、多系统萎缩症 152
六、脊髓横断损伤 152
七、自主神经病变 152
八、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152
第6节 麻醉对ANS功能的影响 152
一、吸入麻醉药 152
二、静脉麻醉药 153
三、麻醉性镇痛药 153
四、肌肉松弛药 153
五、椎管内阻滞 153
第11章 麻醉与脑 155
第1节 脑解剖概述 155
一、大脑 155
二、小脑 155
三、脑干 155
四、脑室与脑脊液 156
第2节 中枢突触与突触可塑性 156
一、神经元间的突触传递 156
二、中枢神经突触可塑性 157
第3节 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158
一、血-脑脊液屏障 158
二、血-脑屏障 158
三、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的生理意义 159
四、脑缺血引起的血-脑屏障功能异常 159
第4节 颅内压及影响因素 160
一、影响颅内压的主要因素 160
二、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 160
第5节 脑血流及其调节 161
一、脑血流的自动调节 161
二、脑血流的化学调节 162
三、脑血流的监测方法 163
第6节 脑代谢及其监测 164
一、脑的能量代谢 164
二、脑代谢与脑功能 164
三、脑代谢的监测 165
第7节 麻醉药物对脑血流、脑代谢和颅内压的影响 165
一、吸入性麻醉药物 165
二、静脉麻醉药物 167
三、肌肉松弛药 168
第12章 麻醉与呼吸 170
第1节 呼吸系统的解剖 170
一、气道 170
二、肺与肺泡 171
三、胸廓 171
第2节 肺的通气 172
一、呼吸动力 172
二、胸和肺顺应性 173
三、肺泡表面张力和肺表面活性物质 173
四、气道阻力 174
五、呼吸功 175
第3节 肺循环生理 176
一、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差异 176
二、调节肺血流和阻力的因素 176
第4节 肺容量及肺功能检查 176
一、肺容量 176
二、肺通气功能参数及其意义 177
三、用力呼气流量受限的机制 179
四、肺泡通气量和无效腔量 180
第5节 气体交换 181
一、肺血流的分布 181
二、肺泡的气体分布和闭合气量 182
三、肺的换气 183
第6节 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184
一、氧的运输 185
二、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185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186
第7节 呼吸的调节 187
一、呼吸的中枢调节 187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88
三、呼吸的化学因素调节 188
第8节 麻醉对呼吸的影响 188
一、呼吸的控制 189
二、呼吸容量和力学变化 189
三、通气-血流比 189
四、气体交换和运输 190
五、围手术期肺功能检查 190
第9节 肺的非呼吸功能 190
一、酸碱平衡 190
二、代谢功能 190
三、过滤作用 191
四、防御功能 191
第13章 麻醉与循环 192
第1节 心脏 192
一、心肌超微结构 193
二、起搏传导系统 195
三、心肌动作电位 196
四、心肌收缩原理 197
五、心肌代谢 197
六、心动周期 198
七、心排血量 200
八、心室功能 204
第2节 冠状动脉循环 206
一、解剖 206
二、生理 206
三、冠状循环的调节 207
四、心肌的氧平衡 208
第3节 血管与微循环 209
一、容量血管与阻力血管 209
二、微循环结构 210
三、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吸收作用 211
四、微循环的调节 211
第4节 心血管的调节 212
一、中枢神经调节 212
二、自主神经调节 212
三、心血管反射 213
四、体液调节 214
第14章 麻醉与肝脏 217
第1节 肝脏解剖与生理 217
一、肝脏的解剖 217
二、肝脏的血液循环 218
三、肝脏的神经 220
四、肝脏的功能 220
第2节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 224
一、肝脏在麻醉药物代谢中的作用 224
第3节 麻醉对肝血流及肝氧供氧耗的影响 227
一、吸入全麻药 228
二、静脉麻醉药 228
三、局部麻醉药 228
四、麻醉对肝氧供、氧耗的影响 228
第4节 麻醉药物与肝功能 229
一、吸入麻醉药与肝功能 229
二、静脉麻醉药与肝功能 231
三、肌肉松弛药与肝功能 232
第5节 外科应激与肝功能 233
第15章 麻醉与肾脏 235
第1节 肾脏的解剖生理 235
一、肾脏血液循环生理特点 235
二、肾小球结构与功能 236
三、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 237
四、尿液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 238
五、老人和孕妇的肾生理功能的改变 238
第2节 肾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238
一、肾脏产生的激素及生理作用 238
二、肾脏外激素对肾脏的作用 239
第3节 麻醉药物与麻醉方法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240
一、麻醉药物与肾脏功能 240
二、麻醉方法与肾脏功能的相关的意义 241
三、循环、呼吸、代谢改变与肾脏功能 242
四、手术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243
第4节 肾脏功能的评估 243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估 243
二、肾小管功能的评估 245
三、肾血流量测定 246
第5节 肾功能的支持 247
一、营养代谢支持 247
二、药物支持 247
三、肾脏替代治疗 248
四、生物人工肾小管装置 248
第16章 麻醉与内分泌 250
第1节 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 250
一、内分泌腺及其生理功能 250
二、内分泌功能的生理调控 252
第2节 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 253
一、垂体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 253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 255
三、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 256
四、胰腺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 256
五、肾上腺功能异常对机体的影响 257
第3节 手术麻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260
一、麻醉药物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260
二、麻醉方法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260
三、手术对内分泌的影响 260
第4节 内分泌危象 261
一、腺垂体功能减退危象 261
二、甲状腺危象 262
三、肾上腺皮质危象 262
四、糖尿病相关危象 263
第5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与麻醉 264
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分类 264
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特点 265
三、类癌综合征和舒血管肠肽瘤 266
第17章 麻醉与应激反应 268
第1节 应激反应的定义 268
第2节 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变化及相互作用 269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控 269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271
三、皮质激素受体与应激反应 273
四、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274
第3节 应激信号转导 278
一、NF-κB与应激反应 278
二、Toll样受体家族 280
三、应激信号转导机制 283
第4节 应激反应时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变化 284
一、应激反应时机体代谢的变化 284
二、应激反应时机体功能的变化 285
第5节 麻醉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 286
一、麻醉前准备 286
二、麻醉方法 286
三、麻醉操作 287
四、麻醉药物 287
五、非麻醉类药 288
六、术后镇痛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288
第18章 麻醉与免疫 291
第1节 免疫学基础知识 291
一、免疫器官和组织 291
二、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292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作用 296
四、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 298
五、免疫病理和免疫性疾病 300
第2节 麻醉、手术对免疫的影响 303
一、麻醉药、镇静药和镇痛药对免疫的影响 303
二、创伤、手术对免疫的影响 305
三、麻醉对应激反应的抑制 306
四、免疫应答与应激反应的相互作用 307
五、麻醉药和麻醉方案的选择 307
六、麻醉手术期间保护免疫功能的措施 308
第3节 麻醉与手术中的超敏反应 308
一、麻醉与手术中超敏反应的病因学 309
二、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13
三、超敏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315
第4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与麻醉 316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麻醉 316
二、免疫缺陷病与麻醉 318
第19章 麻醉与遗传 321
第1节 医学遗传学基本知识 321
第2节 遗传因素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323
第3节 遗传因素对药效学的影响 325
第4节 麻醉用药对遗传物质的影响 327
第5节 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麻醉特点 328
第20章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 331
第1节 神经肌肉接头的解剖学 331
一、运动神经末梢与接头前膜 331
二、神经肌肉接头后膜 333
三、接头间隙 334
四、旁接头地带 334
第2节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 335
一、神经末梢兴奋与乙酰胆碱释放 335
二、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与兴奋传递 336
第3节 肌松药作用机制 337
一、竞争性阻滞 337
二、非竞争性阻滞 339
第4节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异常 340
一、接头前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异常 340
二、乙酰胆碱酯酶异常 340
三、接头后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异常 341
四、衰老对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功能的影响 342
五、神经肌肉疾病的影响 342
第21章 体液、电解质和渗透浓度 345
第1节 体液、电解质和渗透浓度基础知识 345
一、体液的总量、分布和组成 345
二、机体对水、电解质的调节 347
第2节 水、电解质平衡与管理 349
一、水和钠 349
二、钾 355
三、钙 358
四、镁 360
五、磷 361
第3节 手术患者的体液平衡与管理 363
一、体液状态评估 363
二、液体的种类与选择 363
三、术中液体补充 366
四、术中常规补液方案 367
第22章 酸碱平衡及其失常 372
第1节 基本理论 372
一、酸与碱的概念 372
二、酸碱平衡 372
三、肾脏与HCO3- 373
四、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 373
五、酸碱平衡的调节 374
第2节 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关系 378
一、基本定律 378
二、血浆阳阴离子 378
三、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关系 379
四、强离子差和弱离子总浓度 381
第3节 常用测定指标 382
一、测定指标 382
二、分析数据获取 385
第4节 酸碱失衡的诊断 385
一、分类和命名 385
二、各种酸碱失衡的特点 386
三、诊断和分析 390
第5节 酸碱失衡的治疗 394
一、代谢性酸中毒 394
二、代谢性碱中毒 395
三、呼吸性酸中毒 396
四、呼吸性碱中毒 396
五、复合型酸碱失衡 396
第三篇 麻醉药理学 401
第23章 麻醉药理学基础 401
第1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401
一、房室模型 401
二、细胞膜的结构与药物的转运 402
三、药代动力学的速率过程 403
四、药物的吸收 403
五、药物的分布 404
六、药物的消除 406
七、药物的时量关系 407
八、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分析 408
九、静脉滴注药代动力学分析 409
十、效应室药物浓度 409
十一、计算机辅助输注 411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411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411
二、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412
三、药物作用的构效、时效和量效关系 414
四、麻醉用药的效能和效价强度 416
五、药物的作用机制 417
六、药物与受体 418
七、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423
第24章 全身麻醉原理 426
第1节 概述 426
一、吸入麻醉药作用强度 427
二、影响全身麻醉作用的因素 429
第2节 全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430
一、对脑和脊髓的作用 430
二、对神经传导的作用 432
第3节 全麻药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 433
第4节 全麻药对细胞膜的影响 436
一、疏水学说 436
二、亲水区作用学说 438
三、容积膨胀学说 439
四、全麻药与膜脂质的相互作用 439
五、全麻药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441
第25章 吸入麻醉药 446
第1节 概述 446
第2节 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 446
一、克分子容量 448
二、溶解度 448
三、饱和蒸气压 450
四、蒸发热 450
第3节 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451
一、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的概念 451
二、MAC与药理学原理 451
三、影响MAC的因素 452
四、MAC的应用意义 453
第4节 吸入全身麻醉药分布与吸收 454
一、麻醉药的肺泡气浓度 454
二、吸入麻醉药的摄取 455
三、浓度效应 458
四、第二气体效应 458
五、有效血液浓度 458
六、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 459
第5节 吸入麻醉药的排出 460
第6节 吸入麻醉药的生物转化(代谢) 460
一、吸入麻醉药的生物转化(代谢)方式 460
二、各种吸入麻醉药的代谢 461
第7节 吸入麻醉药的副作用 463
第8节 几种吸入麻醉药的药理作用及特点 464
一、氟烷 464
二、恩氟烷 466
三、异氟烷 468
四、氧化亚氮 469
五、七氟烷 470
六、地氟烷 472
七、氙 473
第26章 静脉麻醉药 475
第1节 概论 475
第2节 丙泊酚 475
一、历史 475
二、理化性质 476
三、药代动力学 476
四、药理作用 478
五、临床应用 481
六、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483
第3节 巴比妥类药 483
一、历史 483
二、理化性质 484
三、药代动力学 486
四、药理作用 489
五、临床应用 492
六、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493
第4节 苯二氮?类及其拮抗药 494
一、概述 494
二、咪达唑仑 495
三、地西泮 498
四、劳拉西泮 499
五、其他苯二氮?类药 500
六、苯二氮?类拮抗药——氟马西尼 501
第5节 氯胺酮 503
一、历史 503
二、理化性质 503
三、药代动力学 504
四、药理作用 504
五、临床应用 507
六、不良反应与禁忌证 508
第6节 依托咪酯 509
一、历史 509
二、理化性质 509
三、药代动力学 510
四、药理作用 510
五、临床应用 512
六、不良反应与禁忌证 513
第7节 右旋美托咪啶 513
一、历史 513
二、理化性质 513
三、药代动力学 513
四、药理作用 514
五、临床应用 515
六、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516
第8节 氟哌利多 516
一、历史 516
二、理化性质 517
三、药代动力学 517
四、药理作用 517
五、临床应用 518
六、不良反应与禁忌证 518
第9节 其他镇静安定药 518
一、氯丙嗪 518
二、异丙嗪 520
三、氟哌啶醇 520
第27章 阿片类药物 522
第1节 概述 522
一、构效关系 522
二、阿片受体 523
三、阿片类药物的分类 523
四、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524
五、临床应用 527
六、耐受、依赖和成瘾 527
第2节 阿片类受体激动药 528
一、吗啡 528
二、哌替啶和苯哌利定 529
三、芬太尼 530
四、苏芬太尼 531
五、阿芬太尼 532
六、瑞芬太尼 532
七、二氢埃托啡 533
第3节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534
一、喷他佐辛 534
二、布托啡诺 535
三、纳布啡 536
四、丁丙诺啡 536
五、烯丙吗啡 536
第4节 阿片受体拮抗药 537
一、纳洛酮 537
二、纳曲酮 538
三、甲基纳曲酮 538
四、纳美芬 539
第5节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539
一、曲马多 539
二、氟吡汀 540
第28章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542
第1节 概述 542
一、脂肪酸环氧合酶代谢途径 542
二、脂肪酸脂氧合酶代谢途径 544
第2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药理作用 545
一、解热作用 545
二、镇痛作用 545
三、消炎抗风湿作用 546
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546
五、防治肿瘤 547
六、防治阿尔茨海默病 547
第3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547
一、胃肠道损害 547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549
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549
四、对肝、肾的损害 549
五、过敏反应 550
六、神经系统副效应 550
七、选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原则 550
第4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时间药理学 550
第5节 临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551
一、阿司匹林 553
二、对乙酰氨基酚 554
三、布洛芬 555
四、萘普生 556
五、吲哚美辛 556
六、吡罗昔康 558
七、氯诺昔康 558
八、尼美舒利 559
九、氟比洛芬 560
十、氟比洛芬酯 560
十一、塞来昔布 561
十二、伐地昔布 562
十三、帕瑞昔布 563
第6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开发与展望 564
一、一氧化氮释放型非甾体类抗炎药 564
二、COX和5-LOX双重性抑制剂 565
三、脂氧合酶抑制剂 566
第29章 肌肉松弛药及其拮抗药 568
第1节 概论 568
一、肌松药分类 568
二、肌松药药理学 569
第2节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571
一、肌松药起效与气管插管 571
二、肌松维持 573
三、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574
四、非去极化肌松药在ICU中的应用 575
五、影响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576
第3节 肌松药 578
一、去极化肌松药 578
二、非去极化肌松药 581
第4节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消退 590
一、肌松作用的消退与肌力的自然恢复 590
二、逆转肌松作用,加速肌力恢复 590
三、抗胆碱酯酶药 590
四、其他非去极化肌松药拮抗药 592
第30章 局部麻醉药 595
第1节 概述 595
一、局麻药的分类 595
二、局麻药作用的理化基础 597
三、局麻药作用的解剖学基础 597
四、局麻药最低麻醉浓度(Cm) 599
五、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600
第2节 局麻药的药效学 601
一、局麻药的作用过程 601
二、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602
第3节 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 603
一、吸收 603
二、分布 604
三、生物转化和清除 605
第4节 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606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606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606
第5节 局麻药不良反应 607
一、接触性不良反应 607
二、全身性不良反应 607
三、毒性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609
第6节 常用局麻药 610
一、酯类局麻药 610
二、酰胺类局麻药 611
第31章 自主神经系统药理学 615
第1节 自主神经系统递质 615
一、去甲肾上腺素 615
二、乙酰胆碱 616
三、自主神经系统中的非肾上腺、非胆碱能神经递质(NANC) 617
第2节 植物神经递质受体 618
一、受体分类与分布 618
第3节 作用于神经节药物的药理学 622
第4节 药物与自主神经系统 623
一、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传导的药物 623
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储存或释放的药物 631
三、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 632
四、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的药物 633
第32章 作用于心血管的药物 636
第1节 强心苷 636
一、结构与分类 636
二、药理作用 636
三、体内过程 637
四、临床应用 637
五、药物相互作用 638
六、毒性反应及其防治 638
第2节 非苷类强心药 639
一、结构与分类 639
二、药理作用 639
三、临床应用 639
四、不良反应及防治 640
五、常用药物 640
第3节 血管扩张药 642
一、概述 642
二、常用的血管扩张药 645
第4节 钙通道阻滞药 650
一、分类 650
二、药理作用 650
三、临床应用 651
四、钙通道阻滞药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 654
五、常用钙通道阻滞药 655
第5节 抗心律失常药 659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简介 659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660
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660
第33章 麻醉期间的药物相互作用 672
第1节 概述 672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 672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 673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 674
四、药物反应的正常变异性与药物相互作用 674
五、围手术期的药物相互作用 675
第2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机制 675
一、药剂学相互作用 675
二、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676
三、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 679
第3节 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 680
一、吸入麻醉药的相互作用 680
二、静脉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 682
三、局部麻醉药的相互作用 686
四、肌肉松弛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687
第4节 麻醉药物与围手术期用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689
一、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689
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 694
三、抗感染类药物 696
四、其他 697
第5节 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合理用药 699
第四篇 临床监测 705
第34章 监测仪的基本原理 705
第1节 监测的基本概念 705
第2节 信号采集 709
一、电极 711
二、惠斯通电桥 712
三、温度测量换能器 713
四、压力测量换能器 714
五、声学测量换能器 716
六、光学测量换能器 718
七、电化学测量换能器 721
八、质量测量检测器 722
第3节 模拟信号处理 723
一、放大器 723
二、滤波 725
三、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 726
第4节 数字信号处理 728
一、叠加 728
二、平均 728
三、测量计算 728
四、相关分析计算 729
五、频谱分析 730
六、指数化运算 731
第5节 信号显示系统 731
一、记录仪 731
二、数码显示 732
三、屏幕显示器 732
第35章 麻醉深度监测 735
第1节 麻醉深度的概念 735
第2节 监测麻醉深度的意义与思路 736
一、麻醉深浅是麻醉的本质 736
二、监测给药指标是麻醉深度监测的重要组成 737
三、麻醉成分与监测终点 738
第3节 意识层面的监测 739
一、意识与麻醉下的记忆 739
二、麻醉下意识的监测 740
三、以术中无知晓作为麻醉下意识监测的目标 746
第4节 伤害性刺激反应的监测 747
一、伤害性刺激的概念 747
二、伤害性刺激的监测方法 747
三、以控制应激反应在生理范围为监测目标 749
第36章 心电图 752
第1节 正常心脏电活动 752
一、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752
二、心脏冲动的形成和传导 753
第2节 常用的导联系统及监测系统 754
一、常用的导联系统 754
二、常用的心电监测系统 757
第3节 正常心电图 758
一、伪差的识别 758
二、心电图各个波形的形成及正常值 758
三、特殊人群的心电图特点 760
四、心电轴 760
第4节 心电图分析及监护仪使用 761
一、心电图的显示、记录 761
二、心电图分析 761
三、监护仪使用 762
第5节 术中心电图的应用 763
一、心肌缺血的监测 763
二、心肌梗死的监测 764
三、心律失常监测 766
四、具有预测严重猝死的几种心电图监测 766
第37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 771
第1节 动脉压监测 771
一、无创测量法 771
二、有创动脉压监测 773
三、置管技术 775
四、测压装置 775
五、测压时应注意的问题 777
六、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 777
第2节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778
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指征 778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途径和方法 779
三、操作方法 781
四、影响中心静脉压测定值的因素 783
五、CVP测定常见的并发症 784
六、CVP变化的意义 785
第3节 肺动脉压监测 786
一、肺动脉导管的种类和结构 786
二、插管技术 786
三、肺动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788
四、插入肺动脉导管的并发症 790
五、直接左心房压测定 791
六、肺动脉压或肺动脉楔压监测的价值 792
七、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演算数据 793
第4节 心排血量监测 794
一、创伤性心排血量测定 794
二、无创伤性心排血量测定法 796
第5节 射血分数监测 797
一、超声心动图 797
二、核素血管造影 798
三、磁共振成像 798
四、计算机体层摄影 798
第6节 氧供需平衡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799
一、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799
二、氧供(DO2)和氧耗(VO2) 799
第7节 血容量监测 800
一、血容量无创监测法 800
二、血容量有创监测法 801
第8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评价 802
第38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 804
第1节 概述 804
第2节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及TEE的基本设备 805
一、超声心动图成像原理 805
二、术中TEE的基本设备 806
第3节 基本检查技术 807
第4节 术中TEE的主要临床应用 809
一、完善、补充术前诊断 809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 809
三、手术效果即刻评价 811
四、其他术中监测 816
五、非心脏手术TEE监测 817
第5节 TEE在ICU中的应用 819
一、TEE检查的适应证 819
二、TEE的临床应用 819
第6节 术中TEE检查的适应证及安全性 819
一、适应证 819
二、禁忌证 820
三、并发症 820
第39章 呼吸功能监测 823
第1节 肺功能的简单测定方法 823
一、基本监测方法 823
二、其他临床检查 824
三、呼吸功能的简易测定 824
第2节 肺的容量与通气 824
一、肺的容量 824
二、肺的通气功能 826
第3节 肺的换气功能 829
一、肺的弥散功能 829
二、肺的通气与血流比 830
第4节 肺的呼吸动力功能 831
一、呼吸压力 831
二、顺应性 832
三、最大吸气力(IF或MIP)和最大呼气力(EF或MEP) 833
四、呼吸驱动力(P0.1 ) 833
五、压力时间乘积(PTP) 833
六、气体流速(AFR) 833
七、气道阻力(AR) 833
八、跨膈压(Pdi) 834
九、呼吸功(WOBp) 834
第5节 血气监测及临床意义 834
一、动脉内血气分析 835
二、脉搏血氧饱和度 838
三、呼气末二氧化碳 840
第6节 呼吸功能监测的注意事项 843
第40章 肾脏功能监测 846
第1节 概述 846
第2节 肾脏功能监测的间接指标 847
一、氧供 847
二、全身灌注 847
三、血管内容量 848
四、肾血流量 849
五、肾脏血流自主调节 849
第3节 肾脏功能监测的实验室指标 849
一、传统反映AKI的生物学指标 850
二、敏感反映AKI早期的生物标志物 852
第4节 肾脏功能的术前评估 855
第41章 神经功能监测 858
第1节 引言 858
第2节 神经电生理技术 859
一、术中监测 859
二、术中定位 870
第3节 展望 874
第42章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 876
第1节 概述 876
第2节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方法 876
一、神经肌肉功能监测 876
二、神经肌肉功能监测仪的组成 877
三、实施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877
第3节 神经刺激的模式及其临床意义 878
一、单刺激(SS) 879
二、强直刺激(TS) 879
三、四个成串刺激(TOF) 879
四、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搐计数(PTC) 880
五、双短强直刺激(DBS) 881
第4节 诱发肌收缩效应的显示 881
一、肌机械图(MMG) 881
二、肌电图(EMG) 881
三、肌加速度图(AMG) 881
四、肌压电图(PZEMG) 882
五、肌声图(PMG) 882
第5节 监测不同部位肌肉 882
一、监测拇收肌 882
二、监测喉肌 882
三、监测膈肌 882
四、监测皱眉肌 883
五、监测下肢?短屈肌或股内侧肌 883
第6节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883
一、监测部位及肌收缩效应显示器 883
二、刺激模式及临床意义 884
三、肌力监测在围手术期具体应用 884
四、临床症状与体征在评估肌力恢复的意义 885
第43章 体温的调节与监测 887
第1节 体温的调节 887
第2节 围手术期影响体温的因素 888
一、术前热量丢失 888
二、麻醉、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 888
第3节 围手术期低体温 890
一、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890
二、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治疗 892
第4节 围手术期体温监测 893
一、体温监测技术 893
二、测温部位 893
第5节 治疗性体温控制技术 894
一、治疗性浅低温 894
二、治疗性高温 894
第五篇 临床麻醉 899
第44章 病情评估 899
第1节 麻醉前访视与检查 900
一、病史复习 900
二、用药检查 903
三、体格检查 905
四、实验室与诊断学常规检查 912
五、特殊检查 913
六、心理与精神检查 914
第2节 麻醉危险性评估 914
一、ASA健康状况分级 914
二、麻醉危险因素 915
三、围手术期不能纠正的危险因素 915
四、病理性危险因素 916
第3节 麻醉安全协定 918
一、手术中的基本监测 918
二、对麻醉安全协定的进一步探讨 919
第45章 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 921
第1节 麻醉前的一般准备 921
第2节 麻醉诱导前即刻期的准备 922
一、患者方面 922
二、器械方面 923
三、手术方面 924
第3节 特殊病情的准备 925
一、心血管系疾病 925
二、呼吸系疾病 925
三、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925
四、内分泌系疾病 933
五、肾脏疾病 934
六、肝脏疾病 934
七、血液病 934
八、特殊病情患者的麻醉前准备 935
第4节 麻醉选择 938
一、病情与麻醉选择 938
二、手术要求与麻醉选择 939
三、麻醉药和麻醉方法选择 939
四、技术能力和经验与麻醉选择 940
第5节 麻醉前用药 940
一、麻醉前用药的应用总则 940
二、麻醉前用药的种类 941
三、麻醉前用药的选择考虑 947
第6节 基础麻醉 949
第46章 麻醉机 951
第1节 麻醉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951
一、供气装置 952
二、蒸发器 955
三、呼吸回路 957
四、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959
五、麻醉呼吸机 960
六、麻醉废气清除系统 962
第2节 麻醉工作站 963
一、麻醉工作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特点 963
二、新型麻醉工作站 963
第3节 麻醉机的安全操作检查 964
一、麻醉机使用前的常规检测 964
二、麻醉机特殊部件的检测 966
第47章 气道管理技术 969
第1节 气道的应用解剖生理 969
一、颌面、口、齿 969
二、鼻腔 969
三、咽腔 970
四、喉 971
五、气管和支气管 974
六、上呼吸道三轴线 975
第2节 人工气道用具及气道通畅的维持 975
一、人工气道用具 975
二、气道通畅的维持 978
第3节 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导管 980
一、气管导管 980
二、支气管导管 984
第4节 气管内插管方法 986
一、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优缺点 986
二、气管内插管方法 987
三、支气管内插管方法 991
第5节 (支)气管内插管辅助器械用具 996
一、直接喉镜 996
二、管芯类插管工具 997
三、可视喉镜 1001
四、纤维支气管镜 1005
五、困难气道车 1006
第6节 拔管术 1006
一、拔管计划 1007
二、拔管准备 1007
三、拔管操作 1008
四、拔管后监护 1011
第7节 气管内插管并发症 1012
一、因喉镜和插管操作直接引起的并发症 1012
二、导管留存气管期间的并发症 1013
三、拔管后即刻或延迟出现的并发症 1013
第8节 声门上气道工具 1014
一、历史与地位 1014
二、声门上气道工具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1015
三、喉罩的适应证、禁忌证、优缺点和并发症 1015
四、常见的声门上气道工具 1018
五、喉罩置入技术 1022
六、喉罩通气功能和位置的判断与处理 1028
七、插管型喉罩与经喉罩气管内插管技术 1032
八、喉罩的拔除 1037
第9节 困难气道 1037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与分类 1038
二、困难气道的预测与评估 1039
三、建立气道的工具和方法 1040
四、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1043
五、紧急气道处理流程 1049
六、困难气道处理基本原则 1049
第48章 吸入全身麻醉 1052
第1节 吸入全身麻醉的历史 1052
一、前言 1052
二、吸入全身麻醉的历史 1052
第2节 吸入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1054
一、吸入麻醉药物相关的药理概念 1054
二、吸入麻醉药物在体内过程的基本概念 1056
三、吸入全身麻醉的特点 1058
第3节 吸入全身麻醉的实施方法 1059
一、吸入麻醉方式的分类 1059
二、吸入全麻的实施 1063
三、低流量吸入麻醉 1064
四、紧闭回路吸入麻醉 1067
第4节 吸入全身麻醉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 1068
第5节 吸入全身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 1071
第49章 静脉全身麻醉 1073
第1节 静脉麻醉的发展 1073
第2节 静脉麻醉方法 1076
第3节 麻醉诱导 1077
一、静脉麻醉诱导的剂量与方法 1077
二、静脉麻醉诱导剂量的计算方法与药物浓度的设定 1077
三、静脉麻醉诱导技巧 1079
第4节 麻醉维持 1081
一、静脉麻醉维持期间给药速率和计算方法 1081
二、静脉麻醉维持期间药物浓度的调控 1083
第5节 麻醉恢复 1085
一、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对麻醉恢复的影响 1085
二、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模型预测麻醉药物的恢复时间 1086
第50章 麻醉期间呼吸管理 1088
第1节 麻醉前对呼吸功能的评估及防治 1088
一、并存肺疾病的评估 1088
二、并存肺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1089
三、并存肺疾病的麻醉前治疗 1090
四、麻醉前对气道通畅的评估 1091
第2节 麻醉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和监测 1091
一、麻醉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1091
二、麻醉期间呼吸功能的观察和常用监测 1092
第3节 气道管理 1093
一、气道阻塞的原因及处理 1093
二、麻醉中呼吸变化及管理 1095
三、麻醉中维持通气功能的方法 1095
第4节 麻醉期间换气功能障碍 1097
一、急性肺水肿 1097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097
第5节 特殊患者的呼吸管理 1098
一、小儿麻醉的呼吸管理 1098
二、肥胖患者麻醉时的呼吸管理 1098
三、颅脑手术麻醉的呼吸管理 1099
四、胸外科麻醉的呼吸管理 1099
五、心内手术的呼吸管理 1100
六、喉、气道肿瘤激光手术的呼吸管理 1101
第51章 麻醉期间循环管理 1102
第1节 麻醉期间循环不稳定的原因 1102
一、患者自身基础状况 1102
二、麻醉药物和麻醉操作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1105
三、手术及其他因素 1108
第2节 麻醉期间循环系统的监测 1109
一、心率和心律 1109
二、血压 1109
三、中心静脉压 1110
四、微循环 1111
五、Swan-Ganz导管 1111
六、食管超声 1112
第3节 麻醉期间循环系统稳定的维护 1112
一、麻醉诱导期的管理 1112
二、麻醉维持期的容量控制 1112
三、麻醉苏醒期管理 1113
第52章 局部麻醉与神经阻滞 1115
第1节 概述 1115
一、局部麻醉分类 1115
二、局部麻醉的特征 1115
三、术前用药及监测 1115
四、设备 1116
五、局部麻醉并发症 1116
第2节 表面麻醉 1117
一、表面麻醉药 1117
二、操作方法 1117
第3节 局部浸润麻醉 1118
一、常用局麻药 1118
二、操作方法 1118
三、注意事项 1119
第4节 区域阻滞 1119
第5节 静脉局部麻醉 1120
一、作用机制 1120
二、适应证 1120
三、操作方法 1120
四、局麻药的选用与剂量 1121
五、并发症 1121
第6节 神经干及神经丛阻滞 1121
一、颈丛阻滞技术 1122
二、臂丛阻滞技术 1124
三、其他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 1128
第7节 神经刺激仪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1135
一、神经刺激仪的性能和原理 1135
二、神经刺激仪在局部麻醉中的应用 1136
第8节 超声引导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1139
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原理及特点 1139
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简介 1139
三、常用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 1141
第53章 椎管内神经阻滞 1144
第1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1144
一、椎管的解剖 1144
二、椎管内神经阻滞的生理学基础 1148
第2节 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 1150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150
二、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穿刺技术 1150
三、常用药物 1152
四、影响阻滞平面的因素 1152
五、麻醉中的管理 1153
六、连续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 1153
第3节 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 1154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 1154
二、穿刺技术 1154
三、硬膜外神经阻滞的管理 1156
四、骶管神经阻滞 1156
第4节 腰-硬联合神经阻滞 1157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157
二、常用的CSEA技术 1157
三、CSEA的用药方案 1157
四、注意事项 1158
第5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并发症 1158
一、椎管内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1158
二、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1160
三、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 1162
第54章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1167
第1节 神经外科麻醉基础 1167
一、神经系统解剖学 1167
二、神经系统生理学 1169
三、神经系统药理学 1171
四、神经系统影像学 1173
五、神经系统电生理监测 1176
第2节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特殊问题 1178
一、颅内压升高 1178
二、神经外科手术体位 1180
三、围手术期气道管理 1182
四、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1184
五、围手术期脑功能保护 1186
第3节 常见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1188
一、颅脑创伤手术的麻醉 1188
二、幕上肿瘤手术麻醉 1192
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 1195
四、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 1198
五、垂体瘤手术的麻醉 1203
六、神经外科术中唤醒麻醉 1204
七、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麻醉 1207
八、神经介入治疗麻醉 1210
九、术中磁共振检查手术的麻醉 1214
第55章 眼科手术麻醉 1216
第1节 相关眼解剖 1216
第2节 眼科手术麻醉相关问题 1217
一、眼内压与麻醉 1217
二、眼心反射与麻醉 1218
三、眼与全身性疾病 1219
四、眼科用药的全身作用 1219
五、气道问题 1220
六、眼科手术麻醉要求 1221
第3节 眼科麻醉术前评估及准备 1221
一、痛史的了解 1221
二、了解全身用药情况 1221
三、心理干预 1221
四、术前用药 1222
第4节 眼科局部麻醉 1222
一、局麻药的选择 1222
二、眼科手术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1223
第5节 清醒镇静术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1225
第6节 眼科全身麻醉 1226
一、麻醉前评估 1226
二、麻醉诱导/维持 1226
三、喉罩通气在眼科麻醉中的应用 1226
四、氯胺酮静脉全麻 1227
五、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1227
六、全凭静脉麻醉 1227
七、吸入麻醉 1227
第7节 常见眼科手术麻醉 1228
一、斜视手术麻醉 1228
二、白内障摘除术麻醉 1228
三、青光眼手术麻醉 1229
四、眼外伤手术麻醉 1229
五、眼底手术麻醉 1231
六、角膜移植手术麻醉 1231
七、眼肿瘤手术麻醉 1232
第8节 眼科手术术后镇痛 1232
第9节 非住院眼科手术麻醉 1233
第56章 耳鼻咽喉颈部手术麻醉 1236
第1节 耳鼻咽喉颈部手术麻醉的特点 1236
第2节 常见耳鼻咽喉颈部手术的麻醉 1237
一、耳科手术的麻醉 1237
二、鼻科手术的麻醉 1238
三、咽科手术的麻醉 1239
四、喉科手术的麻醉 1242
五、颈部手术的麻醉 1247
第57章 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 1251
第1节 患者和手术特点 1251
一、患者的特点 1251
二、手术的特点 1252
第2节 麻醉选择与常用麻醉方法 1253
一、麻醉选择 1253
二、常用麻醉方法 1253
三、麻醉期间患者的管理 1254
四、麻醉后患者的处理 1256
第58章 胸内手术的麻醉 1258
第1节 肺隔离技术 1258
一、肺隔离技术的适应证 1258
二、肺隔离的禁忌证 1259
三、肺隔离的方法 1259
四、单肺通气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 1265
五、肺隔离的并发症 1267
第2节 常见胸内手术的术前准备 1268
一、术前评估 1268
二、麻醉前准备 1271
第3节 常见胸内手术的麻醉 1272
一、常见胸内手术的麻醉特点 1272
二、麻醉选择 1273
三、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1273
四、麻醉期间的循环管理 1273
五、术后管理 1274
第4节 肺部手术的麻醉 1276
一、麻醉前用药 1276
二、麻醉方式的选择 1276
三、选择适当的肺隔离技术 1276
四、麻醉中处理的要点 1276
第5节 气管手术的麻醉 1277
一、术前评估 1277
二、术前准备 1278
三、麻醉管理 1278
四、术中麻醉维持和气道管理 1279
第6节 支气管镜与纵隔镜手术的麻醉 1281
一、气管镜手术的麻醉 1281
二、纵隔镜手术的麻醉 1283
第7节 纵隔手术的麻醉 1284
一、常见纵隔疾病及麻醉处理中的注意事项 1284
二、前纵隔巨大肿瘤患者麻醉处理的特殊性 1285
三、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麻醉的注意事项 1286
第8节 食管手术的麻醉 1287
一、麻醉前评估 1287
二、术前用药 1287
三、食管手术的麻醉方法 1287
四、食管手术的监测 1288
五、麻醉恢复期的处理 1288
六、术后并发症 1288
七、内镜食管手术的麻醉 1289
第9节 特殊疾病的麻醉要点 1289
一、湿肺 1289
二、大咯血 1289
三、肺大疱 1289
四、支气管胸膜瘘 1290
五、膈疝 1290
六、食管贲门成形 1290
七、胸腔镜及达芬奇手术系统(Da Vinci S)手术 1290
八、支气管肺灌洗术 1292
第10节 肺减容术的麻醉管理要点 1292
第11节 肺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 1293
一、麻醉前准备 1293
二、麻醉监测 1294
三、麻醉方法及选择 1294
第59章 心脏手术麻醉 1298
第1节 缩窄性心包炎 1298
一、病情特点与评估 1298
二、术前准备 1299
三、麻醉方法 1299
第2节 先天性心脏病 1300
一、病情特点 1300
二、术前评估与准备 1304
三、麻醉方法 1306
四、体外循环对患儿的影响与麻醉后管理 1310
第3节 心脏瓣膜病 1311
一、病情、病理特点与评估 1311
二、手术前准备 1314
三、麻醉管理 1315
四、术后急性循环衰竭并发症 1318
第4节 冠心病 1320
一、病理生理简述 1320
二、术前评估与准备 1321
三、麻醉管理 1323
四、术后管理 1324
第5节 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特殊问题 1325
一、心肌保护 1325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 1327
三、炎症反应 1330
第60章 血管手术麻醉 1334
第1节 血管病分类及病理生理 1334
一、血管病分类 1334
二、大血管病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 1334
第2节 术前评估与准备 1336
一、病情评估及影响因素 1336
二、术前准备 1338
三、术中监测 1339
第3节 麻醉方法 1341
一、硬膜外阻滞 1341
二、全身麻醉 1341
第4节 手术中重要脏器的保护 1343
一、脊髓缺血和截瘫 1343
二、脑部并发症和脑保护 1345
三、呼吸功能障碍和肺保护 1347
四、肾脏缺血及保护 1348
第5节 大血管外科和体外循环技术 1349
一、升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 1349
二、主动脉弓部血管置换术 1349
三、胸降主动脉血管置换术 1350
第6节 减少手术出血措施和血液再利用 1350
一、血液保护 1350
二、凝血异常的处理 1350
第7节 术后并发症早期发现和治疗 1351
一、术后出血 1351
二、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处理 1351
三、循环系统并发症和处理 1351
四、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处理 1352
五、内脏器官并发症和处理 1352
第8节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 1353
一、术前访视与评估 1353
二、麻醉方法 1353
三、麻醉监测 1354
四、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 1355
下 册 1357
第61章 腹部和泌尿生殖系统手术的麻醉 1357
第1节 总论 1357
一、腹部重要脏器的神经支配 1357
二、腹部手术麻醉的特点和要求 1358
三、腹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1359
第2节 普外科常见手术的麻醉 1360
一、胃肠道手术的麻醉 1360
二、肝胆手术的麻醉 1361
三、脾脏手术的麻醉 1361
四、门脉高压症手术的麻醉 1362
五、急腹症患者的麻醉 1364
六、类癌综合征患者的麻醉 1365
第3节 泌尿科常见手术的麻醉 1366
一、泌尿系经腹手术的麻醉 1366
二、经尿道手术的麻醉 1366
三、外阴手术的麻醉 1367
第4节 妇科常见手术的麻醉 1367
一、经腹手术的麻醉 1367
二、经阴道手术的麻醉 1367
三、妇科急症手术的麻醉 1368
第62章 产科麻醉 1370
第1节 孕妇妊娠期生理改变 1370
一、循环系统 1370
二、血液系统 1371
三、呼吸系统 1372
四、消化系统 1372
五、内分泌和代谢 1373
六、中枢神经系统 1374
第2节 产科麻醉药理学 1374
一、母体因素 1374
二、胎盘因素 1375
三、胎儿因素 1375
四、母体用药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1376
第3节 自然阴道分娩麻醉 1378
一、经皮电神经刺激 1378
二、吸入性镇痛法 1378
三、全身使用阿片类药物 1379
四、椎管内神经阻滞法 1379
五、局部神经阻滞法 1380
第4节 剖宫产麻醉 1380
一、术前评估 1380
二、术前准备 1380
三、麻醉选择 1380
第5节 高危妊娠产科的麻醉 1382
一、产前出血的麻醉 1382
二、产后出血 1383
三、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麻醉 1383
四、糖尿病 1385
五、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1386
六、病态肥胖 1387
第6节 麻醉并发症 1388
一、低血压 1388
二、困难插管 1388
三、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 1388
四、椎管内麻醉剖宫产的神经并发症 1389
五、椎管内麻醉的其他并发症 1390
第63章 创伤患者的麻醉 1392
第1节 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1392
一、创伤性休克的病因 1392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 1392
三、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转归 1394
四、创伤性休克的诊断 1395
第2节 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及处理 1396
一、气道 1396
二、呼吸 1397
三、循环 1397
四、功能障碍(神经学)评估 1403
五、暴露 1403
第3节 麻醉处理 1403
一、神经阻滞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1403
二、全麻诱导与维持 1403
三、术中监测 1405
第4节 特殊创伤的麻醉处理 1405
一、颅脑和脊髓创伤 1405
二、颌面部创伤 1406
三、颈部创伤 1406
四、胸部创伤 1406
五、腹部创伤 1407
六、四肢创伤 1407
第5节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1408
一、术中并发症 1408
二、术后并发症 1408
第64章 矫形外科手术的麻醉 1410
第1节 术前访视 1410
一、心血管系统 1410
二、呼吸系统 1410
三、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1411
四、内分泌系统 1411
五、神经系统 1411
六、其他方面 1411
第2节 矫形外科患者的某些特殊问题 1411
一、类风湿关节炎 1411
二、强直性脊柱炎 1412
三、脊柱侧弯 1412
第3节 术前准备 1412
一、精神体格方面的准备 1412
二、麻醉前用药 1412
三、麻醉前药品和物品的准备 1412
第4节 矫形外科手术的体位 1413
第5节 矫形外科手术的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