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三国两晋南朝卷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阿祥,孔祥军,徐成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9104295
  • 页数:903 页
图书介绍:本卷共分十编,第一编概述三国两晋南朝之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政区制度重在特殊政区制度的讨论;第二编稽考三国两晋南朝之都督区,都督区的性质可认作准行政区;第三编至第九编综合运用文、表、图的形式,考述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诸州郡县之沿革,东晋南朝诸州郡县之沿革且先述实州郡县;第十编以考表的形式考述东晋南朝之侨州郡县。

绪言 1

一、相关概念 1

二、学术回顾 4

三、文献资料 7

四、基本思路与核心理论 12

五、关键原则 15

六、“理解的同情” 19

第一编 三国两晋南朝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概述 25

第一章 三国两晋南朝之疆域变迁 25

第一节 三国疆域变迁 28

一、曹魏疆域 28

二、蜀汉疆域 33

三、孙吴疆域 35

第二节 西晋疆域变迁 38

第三节 东晋南朝疆域变迁 41

一、东晋疆域 42

二、刘宋疆域 44

三、萧齐疆域 46

四、萧梁疆域 46

五、陈朝疆域(附后梁疆域) 49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朝疆域变迁的分析 51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朝之政区制度 57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朝的府州郡县乡里制度 58

一、都督与都督府 58

二、州与刺史 60

三、郡、国与太守、内史、相 61

四、县与令、长、相 64

五、乡里与乡里吏 66

第二节 三国比于郡县的尉部 68

一、诸部都尉、属国都尉、典农校尉:比郡的尉部 69

二、典农都尉、屯田都尉:比县的尉部 72

三、西晋废尉部为郡县 73

第三节 三国、东晋南朝的遥领与虚封 74

一、三国的遥领与虚封 76

二、东晋南朝的遥领与虚封 79

三、遥领、虚封所见之正统观念及实践 82

第四节 东晋南朝的侨州郡县 83

一、侨州郡县的产生背景与成立原因 85

二、侨州郡县的设立情形及其分析 96

三、侨州郡县与侨籍的整理:土断 119

四、侨州郡县的地理分布 137

第五节 东晋南朝的双头州郡 153

一、双头州郡的概念 153

二、双头州郡的种类与名称 154

三、双头州郡的设置与判断 156

四、双头州郡的设置原因 162

第六节 南朝的宁蛮府、左郡左县、俚郡僚郡 163

一、宁蛮府、左郡左县、俚郡僚郡一览 164

二、蛮、左、俚、僚试释 167

三、宁蛮府 172

四、左郡左县、俚郡僚郡 174

第二编 三国两晋南朝都督区 181

本编凡例 181

第一章 三国都督区 184

第一节 曹魏都督区 184

一、州以上都督区 185

二、郡以上都督区 189

三、郡以下都督区 191

第二节 蜀汉都督区 191

一、郡以上都督区 191

二、郡以下都督区 192

第三节 孙吴都督区 193

一、州以上都督区 194

二、郡以上都督区 195

第二章 西晋都督区 198

第一节 州以上都督区 198

第二节 郡以上都督区 208

第三节 郡以下都督区 209

第三章 东晋都督区 211

第一节 州以上都督区 211

第二节 郡以上都督区 226

第四章 南朝宋、齐都督区 232

第一节 州以上都督区 232

第二节 郡以上都督区 256

第五章 南朝梁、陈都督区 259

第一节 州以上都督区 259

第二节 郡以上都督区 283

第三编 三国诸州郡县沿革 289

本编凡例 289

第一章 曹魏诸州郡县沿革 291

第一节 司隶部沿革 291

第二节 豫州沿革 309

第三节 冀州沿革 324

第四节 兖州沿革 340

第五节 徐州沿革 351

第六节 扬州沿革 359

第七节 青州沿革 363

第八节 荆州沿革 372

第九节 雍州沿革 393

第十节 凉州沿革 410

第十一节 并州沿革 418

第十二节 幽州沿革 426

第十三节 梁州沿革 435

第十四节 益州沿革 438

附 公孙氏所领诸郡沿革 441

第二章 蜀汉诸州郡县沿革 445

益州沿革 445

第三章 孙吴诸州郡县沿革 480

第一节 扬州沿革 480

第二节 荆州沿革 519

第三节 交州沿革 543

第四节 广州沿革 557

第四章 三国诸州郡县各断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561

第一节 曹魏黄初二年、蜀汉章武元年、孙吴建安二十六年的行政区划 561

一、曹魏黄初二年(221)的州郡诸县 561

二、蜀汉章武元年(221)的州郡诸县 566

三、孙吴建安二十六年(221)的州郡诸县 567

第二节 曹魏景初三年、蜀汉延熙二年、孙吴赤乌二年的行政区划 569

一、曹魏景初三年(239)的州郡诸县 569

二、蜀汉延熙二年(239)的州郡诸县 574

三、孙吴赤乌二年(239)的州郡诸县 575

第三节 曹魏景元三年、蜀汉景耀五年、孙吴永安五年的行政区划 577

一、曹魏景元三年(262)的州郡诸县 577

二、蜀汉景耀五年(262)的州郡诸县 582

三、孙吴永安五年(262)的州郡诸县 583

第四编 西晋诸州郡县沿革 589

本编凡例 589

第一章 西晋诸州郡县沿革 592

第一节 司州沿革 592

第二节 兖州沿革 604

第三节 豫州沿革 611

第四节 冀州沿革 621

第五节 幽州沿革 629

第六节 平州沿革 635

第七节 并州沿革 637

第八节 雍州沿革 641

第九节 凉州沿革 650

第十节 秦州沿革 655

第十一节 梁州沿革 659

第十二节 益州沿革 668

第十三节 宁州沿革 677

第十四节 青州沿革 683

第十五节 徐州沿革 693

第十六节 荆州沿革 704

第十七节 扬州沿革 726

第十八节 湘州沿革 744

第十九节 江州沿革 748

第二十节 交州沿革 752

第二十一节 广州沿革 759

第二章 西晋诸州郡县各断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766

第一节 西晋太康二年(281)的行政区划 766

第二节 西晋永兴元年(304)的行政区划 775

第五编 东晋实州郡县沿革 789

本编凡例 789

第一章 东晋实州郡县沿革 791

第一节 扬州沿革 791

第二节 徐州沿革 802

第三节 北徐州沿革 809

第四节 兖州沿革 813

第五节 豫州沿革 819

第六节 青州沿革 828

第七节 司州沿革 832

第八节 北雍州沿革 836

第九节 荆州沿革 837

第十节 湘州沿革 850

第十一节 江州沿革 853

第十二节 梁州沿革 858

第十三节 益州沿革 866

第十四节 宁州沿革 870

第十五节 安州沿革 880

第十六节 广州沿革 881

第十七节 交州沿革 891

第二章 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实州郡县行政区划 895

第六编 南朝宋实州郡县沿革 907

本编凡例 907

第一章 南朝宋实州郡县沿革 909

第一节 扬州沿革 909

第二节 东扬州沿革 916

第三节 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917

第四节 南徐州沿革 920

第五节 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922

第六节 徐州沿革 924

第七节 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929

第八节 东徐州沿革 930

第九节 兖州沿革 930

第十节 豫州沿革 935

第十一节 南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946

第十二节 青州沿革 951

第十三节 东青州沿革 955

第十四节 司州沿革 957

第十五节 荆州沿革 958

第十六节 郢州沿革 969

第十七节 湘州沿革 975

第十八节 雍州所辖实郡沿革 980

第十九节 江州沿革 986

第二十节 梁州沿革 991

第二十一节 益州沿革 996

第二十二节 宁州沿革 1000

第二十三节 广州沿革 1005

第二十四节 交州沿革 1021

第二十五节 越州沿革 1025

第二十六节 司州所辖实郡沿革 1026

第二章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实州郡县行政区划 1027

第七编 南朝齐实州郡县沿革 1039

本编凡例 1039

第一章 南朝齐实州郡县沿革 1041

第一节 扬州沿革 1041

第二节 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1046

第三节 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1047

第四节 南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1052

第五节 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1054

第六节 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1056

第七节 冀州所辖实县沿革 1057

第八节 青州所辖实县沿革 1057

第九节 江州沿革 1058

第十节 广州沿革 1062

第十一节 交州沿革 1075

第十二节 越州沿革 1079

第十三节 荆州沿革 1084

第十四节 巴州沿革 1088

第十五节 郢州沿革 1089

第十六节 司州所辖实郡沿革 1095

第十七节 雍州所辖实郡沿革 1102

第十八节 宁蛮府沿革 1106

第十九节 湘州沿革 1110

第二十节 梁州沿革 1114

第二十一节 益州沿革 1124

第二十二节 宁州沿革 1131

第二章 南朝齐建武四年(497)实州郡县行政区划 1140

第八编 南朝梁实州郡县沿革 1157

本编凡例 1157

第一章 南朝梁实州郡县沿革 1159

第一节 江表诸州 1159

一、扬州沿革 1159

二、吴州沿革 1162

三、东扬州沿革 1163

四、震州沿革 1164

五、婺州沿革 1164

六、东嘉州沿革 1165

七、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1165

八、江州沿革 1166

九、西江州沿革 1168

十、南江州沿革 1168

十一、豫州沿革 1169

十二、宁州沿革 1169

十三、吴州沿革 1169

十四、高州沿革 1170

附 江表诸实县存考 1170

第二节 淮南诸州 1186

一、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1187

二、泾州沿革 1187

三、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1188

四、西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1189

五、南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1189

六、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1191

七、南谯州所辖实郡沿革 1192

八、晋州沿革 1192

九、西晋州沿革 1193

十、东晋州沿革 1193

十一、湘州所辖实郡沿革 1193

十二、霍州沿革 1194

十三、安丰州沿革 1194

十四、义州沿革 1194

十五、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1195

十六、安州沿革 1196

十七、建州沿革 1197

十八、光州沿革 1197

十九、朔州沿革 1198

二十、郢州沿革 1198

附 淮南诸实县存考 1198

第三节 淮北诸州 1204

一、武州沿革 1205

二、西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1205

三、东徐州沿革 1206

四、谯州沿革 1208

五、仁州沿革 1208

六、睢州沿革 1209

七、潼州沿革 1209

八、陈州沿革 1210

九、青、冀二州所辖实郡沿革 1211

十、南、北二青州所辖实郡沿革 1212

十一、汴州沿革 1212

附 淮北诸实县存考 1212

第四节 河南诸州 1217

一、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1217

二、滇州沿革 1218

三、西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1218

四、淮州沿革 1218

五、殷州沿革 1219

六、南荆州沿革 1219

附 河南诸实县存考 1220

第五节 江汉诸州 1220

一、鲁州沿革 1220

二、楚州沿革 1220

三、华州沿革 1222

四、荆州沿革 1222

五、宜州沿革 1223

六、西荆州沿革 1224

七、郢州沿革 1224

八、沙州沿革 1226

九、隽州沿革 1226

十、新州沿革 1226

十一、交州沿革 1227

十二、梁州沿革 1227

十三、北新州沿革 1227

十四、土州沿革 1228

十五、富州沿革 1228

十六、洄州沿革 1228

十七、泉州沿革 1228

十八、豪州沿革 1229

十九、巴州沿革 1229

二十、武州沿革 1229

二十一、卢州沿革 1230

二十二、司州所辖实郡沿革 1230

二十三、南司州所辖实郡沿革 1231

二十四、应州沿革 1232

二十五、北郢州沿革 1232

二十六、定州沿革 1232

二十七、沙州沿革 1233

二十八、北江州沿革 1233

二十九、齐州沿革 1234

三十、德州沿革 1234

三十一、湘州所辖实郡沿革 1235

三十二、雍州所辖实郡沿革 1235

三十三、宛州沿革 1237

三十四、宁蛮府沿革 1238

三十五、郧州沿革 1238

附 江汉诸实县存考 1238

第六节 岭南诸州 1249

一、广州沿革 1249

二、瀛州沿革 1252

三、新州沿革 1253

四、高州沿革 1253

五、成州沿革 1254

六、合州沿革 1255

七、建州沿革 1255

八、双州(泷州)沿革 1256

九、崖州沿革 1256

十、石州沿革 1256

十一、东宁州沿革 1257

十二、龙州沿革 1258

十三、静州沿革 1258

十四、南定州沿革 1259

十五、桂州沿革 1260

十六、庐州沿革 1261

十七、交州沿革 1261

十八、兴州沿革 1263

十九、爱州沿革 1263

二十、黄州沿革 1263

二十一、利州沿革 1264

二十二、明州沿革 1264

二十三、德州沿革 1264

二十四、安州沿革 1264

二十五、越州沿革 1265

二十六、罗州沿革 1266

二十七、衡州沿革 1267

二十八、东衡州沿革 1269

附 岭南诸实县存考 1270

第七节 沅湘诸州 1292

一、湘州沿革 1292

二、罗州沿革 1293

三、营州沿革 1294

四、郴州沿革 1294

附 沅湘诸实县存考 1294

第八节 巴汉诸州 1298

一、北梁州沿革 1298

二、东梁州所辖实郡沿革 1302

三、南梁、北巴州沿革 1304

四、黎州沿革 1307

五、直州沿革 1307

六、南洛州沿革 1308

七、洵州沿革 1308

八、岐州沿革 1308

九、绥州沿革 1309

十、兴州沿革 1309

十一、北益州沿革 1309

十二、华州沿革 1311

十三、巴州沿革 1311

十四、东巴州沿革 1313

十五、渠州沿革 1314

十六、邻州沿革 1314

十七、万州沿革 1314

十八、并州沿革 1315

十九、叠州沿革 1316

二十、安州沿革 1316

附 巴汉诸实县存考 1316

第九节 蜀中(含南中)诸州 1322

一、益州沿革 1322

二、东益州沿革 1327

三、楚州沿革 1327

四、戎州沿革 1327

五、信州沿革 1327

六、新州沿革 1328

七、青州沿革 1329

八、江州沿革 1329

九、泸州沿革 1329

十、邛州沿革 1330

十一、西益、潼二州沿革 1330

十二、绳州沿革 1330

十三、巂州沿革 1331

十四、宁州沿革 1331

十五、南宁州沿革 1334

附 蜀中(含南中)诸实县存考 1334

第二章 南朝梁中大同元年(546)实州郡行政区划 1340

一、江表诸州 1340

二、淮南诸州 1341

三、淮北诸州 1343

四、河南诸州 1345

五、江汉诸州 1345

六、岭南诸州 1347

七、沅湘诸州 1351

八、巴汉诸州 1351

九、蜀中(含南中)诸州 1353

第九编 南朝陈实州郡县沿革 1359

本编凡例 1359

第一章 南朝陈实州郡县沿革 1361

第一节 江表诸州 1361

一、扬州沿革 1361

二、吴州沿革 1371

三、东扬州沿革 1372

四、缙州沿革 1375

五、丰州沿革 1376

六、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1378

七、南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1380

八、北江州所辖实郡沿革 1383

九、吴州沿革 1383

十、江州沿革 1384

十一、高州沿革 1392

十二、宁州沿革 1395

第二节 淮南、淮北诸州 1396

一、晋州沿革 1396

二、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1397

三、义州沿革 1399

四、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1400

五、南谯州所辖实郡沿革 1401

六、合州沿革 1404

七、安州沿革 1405

八、沅州沿革 1405

九、冀州所辖实郡沿革 1406

十、南、北二青州所辖实郡沿革 1407

十一、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1407

十二、仁州沿革 1408

十三、司州所辖实郡沿革 1409

十四、霍州沿革 1410

十五、谯州沿革 1411

十六、元州沿革 1412

十七、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1412

十八、潼州沿革 1413

十九、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1414

二十、永州沿革 1415

二十一、建州沿革 1416

二十二、朔州沿革 1417

二十三、光州沿革 1417

二十四、定州沿革 1419

二十五、蕲州沿革 1420

二十六、沔州沿革 1420

第三节 沅湘诸州 1421

一、郢州沿革 1421

二、巴州沿革 1424

三、湘州沿革 1424

四、武州沿革 1430

五、沅州沿革 1434

六、荆州沿革 1434

七、南荆州所辖实郡沿革 1436

八、信州沿革 1437

第四节 岭南诸州 1437

一、广州沿革 1439

二、新州沿革 1445

三、高州沿革 1448

四、南合州沿革 1451

五、罗州沿革 1451

六、越州沿革 1452

七、兴州沿革 1454

八、桂州沿革 1455

九、东衡州沿革 1457

十、西衡州沿革 1459

十一、东宁州沿革 1463

十二、成州沿革 1464

十三、静州沿革 1465

十四、建州沿革 1466

十五、双州(泷州)沿革 1467

十六、石州沿革 1468

十七、南定州沿革 1469

十八、安州沿革 1471

十九、龙州沿革 1472

二十、崖州沿革 1473

二十一、宜州沿革 1473

二十二、黄州沿革 1473

二十三、利州沿革 1474

二十四、明州沿革 1474

二十五、交州沿革 1474

二十六、爱州沿革 1476

二十七、德州沿革 1477

第二章 南朝陈祯明二年(588)实州郡县行政区划 1479

一、江表诸州 1479

二、沅湘诸州 1481

三、岭南诸州 1482

附一 后梁政区沿革 1487

一、雍州所辖实郡沿革 1487

二、荆州沿革 1489

三、基州沿革 1491

四、平州沿革 1491

五、都州沿革 1492

六、武州沿革 1492

七、巴州沿革 1493

八、湘州沿革 1493

附二 王琳辖区政区沿革 1493

一、湘州沿革 1494

二、郢州沿革 1495

三、巴州沿革 1496

四、武州沿革 1497

五、隽州沿革 1497

六、北新州沿革 1498

七、土州沿革 1499

八、富州沿革 1499

九、洄州沿革 1499

十、泉州沿革 1500

十一、豪州沿革 1500

十二、罗州沿革 1500

第十编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考表 1503

本编凡例 1503

第一章 《晋书·地理志》司兖豫诸州之部侨州郡县考表 1506

司州部 1506

兖州部 1517

豫州部 1530

第二章 《晋书·地理志》冀幽平并雍凉秦梁益诸州之部侨州郡县考表 1549

冀州部 1549

幽州部 1556

平州部 1559

并州部 1559

雍州部 1563

凉州部 1571

秦州部 1573

梁州部 1582

益州部 1591

第三章 《晋书·地理志》青徐荆湘扬江诸州之部侨州郡县考表 1594

青州部 1594

徐州部 1600

荆州部 1613

湘州部 1619

扬州部 1620

江州部 1627

结语 1629

一、政区建置的增滥现象 1630

二、政区增置滥置的后果 1637

三、关于三国两晋南朝政区的若干思考 1643

四、政治地理之典型案例:东晋南朝地方州镇分析 1647

附录 三国两晋南朝宋齐政区沿革表 1659

一、三国州郡沿革表 1661

二、西晋州郡沿革表 1667

三、东晋实州郡沿革表 1676

四、南朝宋实州郡沿革表 1686

五、南朝齐实州郡沿革表 1699

引用文献 1709

后记 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