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代领导核心论思想政治工作指导读本 中》PDF下载

  • 购买积分:3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少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同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593455X
  • 页数:1509 页
图书介绍:

(中卷) 741

切实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741

1.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741

2.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753

3.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776

抓好不放松——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 780

导言 780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781

1.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 781

2.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789

3.愈是改革开放,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789

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方针原则 791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 791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795

3.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796

4.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829

5.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831

6.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832

7.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834

深入扎实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836

1.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 836

2.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844

3.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845

4.广泛开展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 847

5.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 850

6.加强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 852

7.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854

8.关于思想理论学习 856

9.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863

10.关于教育 868

11.关于科技 871

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 894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 894

2.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895

3.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899

4.重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916

5.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919

6.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基层 920

切实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923

1.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923

2.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927

3.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931

4.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933

第三篇 基础篇 938

引言 938

指路之明灯——马列主义学习 940

导言 940

马列主义漫谈 94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941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主要理论来源 942

马列主义创立是人类思想史革命 944

马列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内在联系 945

马列主义的本质特征 946

马列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947

马列主义是我们时代的旗帜 948

马列主义哲学 949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949

马列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52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 955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960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963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965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966

对立统一规律 967

质量互变规律 971

否定之否定规律 973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97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977

社会历史前提与社会结构 979

社会发展的动力 98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86

政治经济学 988

劳动价值论 988

资本和剩余价值 992

资本主义经济积累 996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998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000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1005

科学社会主义 1008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局限 1008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009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1011

社会主义首先在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 1012

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及其历史使命 1013

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 1013

马列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理论构想 1014

行动之指南——十五大报告学习 1018

导言 1018

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1019

三次历史性变化 1019

抓住历史机遇 1020

过去五年的工作 1022

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1022

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1024

民主法制的进展 1027

其他成就 1028

前进中的问题 1029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033

两大理论成果 1033

马克思列宁主义 1035

毛泽东思想 1037

邓小平理论 1038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040

邓小平理论体系 1043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104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104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104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104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105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051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1054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054

公有制经济 1055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055

国有企业改革 1056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 1058

完善和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作用 1060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1062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1063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1064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066

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1068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068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1070

机构改革 1071

依法治国 1074

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 1076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078

发展民主、加强法制 1080

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082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1085

文化建设 1085

文化建设的长期任务 108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088

发展教育和科学 1091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1093

一国两制 1093

台湾问题 1094

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 1097

邓小平外交思想 1097

当前国际形势 1101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103

建立国际新秩序 1105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1108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108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110

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 1112

反对腐败 1115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117

战斗之堡垒——新党章学习 1120

导言 1120

第一章 总纲 1123

一、党章 1123

党制定党章的原因 1123

党章的内容及其产生程序 1124

党章在党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124

党章的修改历史 1125

党的十五大对党章的修改 1127

二、党的性质 112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2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113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134

三、党的纲领 1136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党的最高理想 1136

党的基本纲领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的保证 1140

四、党的指导思想 1143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党的行动指南 1143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146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1148

五、党的基本路线 1149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治国安邦的生命线 1149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150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115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152

六、党的建设 1152

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1152

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1156

七、党的领导 1159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1159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 1160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二者的关系 1161

第二章 党员 1162

一、党员的基本条件 1162

申请入党条件 1163

党员基本条件 1164

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1165

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1165

党员应当享受的权利 1171

三、发展党员 1176

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和侧重点 1176

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环节 1177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教育及确定 1178

发展党员的原则 1179

发展党员的政治审查 1179

入党介绍人的确定及应负的责任 1180

入党志愿书的填写 1181

支部党员大会接收新党员的程序及支委会应做的工作 1181

四、预备党员 1182

党员预备期的含义 1182

预备党员的义务与权利 1185

预备党员怎样过好预备期 1186

预备党员怎样交纳党费 1188

预备党员转正履行的手续及工作程序 1189

长期在外工作的预备党员 1192

五、党员的退党问题 1193

党员要求退党的处理 1193

党员的自行脱党及处理 1194

劝党员退党应注意的问题 1194

第三章 党的组织制度 1195

一、党的民主集中制及其基本原则 1195

党的民主集中制 1195

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200

二、党内选举制度及党组织 1202

党内选举制度 1202

党组织 1205

第四章 党的中央组织 1208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1208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届时间及职权 1208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职权 1209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区别 1210

二、党的中央委员会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211

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时间及职权 1211

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的规定 1211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产生 1212

三、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书记与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213

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产生 1213

中央书记处与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关系及成员的产生 1213

每届党的中央委员会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工作的期限 1214

党章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党组织的规定 1214

第五章 党的地方组织 1215

一、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 1215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每届任期的年限 1215

把县级委员会的任期改为五年的原因 1215

二、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 1216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分别由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决定 1216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候补委员按规定递补为委员需履行的手续 1216

三、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1217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历届的年限及职权 1217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召集代表名额和选举办法要报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 1217

四、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 1218

规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的原因 1218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218

五、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 1219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的产生 1219

常委会在全委会闭会期间的职责 1219

上一届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工作为止期限 1220

六、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派出的代表机关的设置及职权 1220

第六章 党的基层组织 1221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职责 1221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 1222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1222

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 1222

党的基层组织是各社会基层单位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可靠保障 1222

党的基层组织地位、作用、任务和职责的区别 1223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224

积极贯彻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四项指导方针 1224

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1225

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 1226

第七章 党的干部 1227

一、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1227

二、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229

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231

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231

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做出实绩 1232

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1232

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1233

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1234

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1234

四、培养跨世纪的领导人才是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235

第八章 党的纪律 1237

一、党的纪律包括范围 1237

党的政治纪律 1238

党的组织纪律 1238

党的群众纪律 1238

党的保密纪律 1239

二、党的纪律处分的种类 1239

警告 1240

严重警告 1240

撤销党内职务 1240

留党察看 1240

开除党籍 1241

三、实施党的纪律处分的原则 1241

四、党纪处分的程序 1242

五、处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的基本要求 1243

六、关于执行党纪处分遇到的一些问题 1243

党内通报批评问题 1243

警告与严重警告的区别与执行 1244

党员留党察看期间又违反党的纪律的处理 1244

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后提前恢复权利的问题 1244

延长留党察看时间问题 1245

由其他处分改为留党察看处分问题 1245

受刑事处罚的党员党纪处分问题 1245

开除党籍与清除出党的区别 1245

处分党员的依据 1246

上级党组织直接处分党员的问题 1246

党员拒绝在处分决定上签字的问题 1246

第九章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1247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和任务 1247

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 1247

纪律检查机关的任务 1248

二、纪律检查机关的职权 1250

监督检查权 1250

立案权 1251

调查权 1252

建议权 1252

处分权 1253

党内条规制定权 1254

三、纪律检查机构的地位、设置和领导体制 1254

纪律检查机构在党内的地位 1254

纪律检查机构的设置 1255

纪律检查机构的领导体制 1257

适应合署办公形势,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建设 1257

第十章 党组 1258

可以成立党组的机关 1258

党组与党的委员会的区别 1258

党组的任务 1259

党组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的委员会指定 1259

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的委员会领导 1260

可以建立党委的工作部门及党委的产生、职能和任务的规定 1260

第十一章 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 126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共青团怎样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1262

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同时受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共青团上级组织的领导 1263

加强党对共青团的领导 1264

光辉之篇章——党史学习 1268

导言 1268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269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269

广州三元里抗英 1269

林则徐、魏源的变革主张 1269

太平天国运动 1270

戊戌维新运动 1270

辛亥革命 1271

“五四”运动 1272

历史背景 1272

“五四”运动 127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74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274

历史条件 1274

中共一大 1275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1275

中共二大 1276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276

国民革命的洪流 1277

第一次国共合作 1277

国民革命的兴起 1279

北伐战争 1281

工农群众运动 1281

革命阵营的分化 1282

国民革命的失败 1283

土地革命的风暴 1285

土地革命的开展与探索 1285

土地革命前夜 1285

中共的抗争 1286

中共六大 1287

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287

古田会议 1288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1289

革命的复兴 1291

革命力量的扩大 1291

反“围剿”的胜利 1291

中国革命的危机和转折 1292

抗日运动的兴起 1292

革命道路中的挫折 1293

历史转折 1294

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涨与国内和平的实现 1295

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1295

瓦窑堡会议 1296

西安事变 1296

抗日战争 1297

抗日战争的爆发 1297

抗战爆发 1297

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 1298

全民族抗战高潮 1300

坚持抗战反对分裂 1301

国民党的分化 1301

两个战场的军事形势 1301

第二次反共高潮 130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304

克服困难持久抗战 1305

太平洋战争爆发 1305

解放区的斗争 1306

中国的命运 1307

抗日战争的胜利 1308

国内外局势 1308

抗日战争的胜利 1310

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 1312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312

国内外形势 1312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313

中共的自卫斗争 1315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316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316

国民党统治危机 1317

解放区的纲领和政策 1318

中国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的建立 1321

战略决战 1321

国民党政权覆灭 1323

新中国建立 1324

新中国的开拓 1328

新中国的形势 1328

建国之初 1328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 1329

七届三中全会 1330

建国初三大运动 1330

抗美援朝战争 1330

土地改革运动 1331

镇压反革命运动 1332

其他的民主改革 1332

恢复国民经济 1333

国民经济的恢复 1333

“三反”和“五反” 1334

三年经济恢复的成就 1335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1336

总路线的提出 1336

第一个五年计划 1337

工业化建设的高潮 1338

文化、政治和外交工作 1339

文化和思想建设 1339

宪法的制定 1340

外交工作 1342

社会主义改造 1343

农业合作化 1343

手工业改造 1344

工商业改造 1345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1346

一五计划的完成 1346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1346

“一五”计划的成就 1347

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 1348

“八大” 1348

《论十大关系》的提出 1348

党的八大 1349

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1351

整风运动 1351

从整风到反右派的转变 1352

反右扩大化的后果 1353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1354

八大二次会议 1354

人民公社的兴起 1355

纠“左”的努力 1356

整顿人民公社 1356

国民经济的调整 1358

“反右倾”斗争 1359

彭德怀的一封信 1359

“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 1360

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1361

工业的调整 1362

文化政策的调整 1362

七千人大会 1363

进一步的调整和探索 1364

八届十中全会 1364

“四清”“五反” 1365

三年经济调整 1365

十年探索的意义 1366

文化大革命 1368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368

导火线 1368

全面发动 1369

全国动乱局面的形成 1369

“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 1370

“全面夺权”的升级 1370

党的九大 1370

林彪集团的覆灭和纠正“左”倾错误努力的受挫 1372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372

纠正“左”倾错误 1372

打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1373

中美关系缓和和中日建交 1373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374

中苏谈判、中越关系恶化 1374

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 1375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375

第四届人大的召开 1375

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反复 1376

粉碎四人帮的胜利 13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79

在徘徊中前进 1379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1381

改革开放的起步 1382

中共十二大 1384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385

“六五”计划的完成与“七五”计划的制订 1387

整党和精神文明建设 1387

十三大的历史功绩 1389

治理整顿的开始 1390

十三届四中全会 1391

“七五”计划的完成 1393

十三届七中全会 1394

党的十四大 1395

十四届三中全会 1396

十四届四中全会 1396

十四届五中全会 1397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及今后的目标 1398

新时期对外关系的方针 1399

党和国家的对外工作 1400

一国两制方案和祖国统一大业 1402

走进新时代 1404

十五大 1404

中共中央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 1406

《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出版 1407

开展反腐败斗争 1409

学习孔繁森 1410

中央任命尉健行为北京市委书记 1411

江泽民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1412

邓小平逝世 1418

“5·29讲话” 1422

香港回归 1426

党的十五大概况 1430

党的十五大地位评价 1444

时代之特征——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456

导言 1456

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 1457

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1459

毫不减弱的“意识形态化” 1461

日益强化的政治功能 1463

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 1464

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径 1467

方兴未艾的“学科化”运动 1468

百花齐放的社会适应性 1469

第四篇 学习篇 1472

引言 1472

固基筑大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474

导言 1474

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思想领域的阵地 1475

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因素 1476

提高政治警觉性 1481

抓紧研究解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 1483

赤心铸忠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方针、原则 1486

导言 1486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1487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1490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1493

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1497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1499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1504

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思想工作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