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佛学与学佛 1
二 孔颖达《周易正义》与佛教 14
又在(一)绪论 16
(二)三教讲论 19
(三)参用佛义 22
(四)斥佛之误 34
三 成玄英《庄子疏》与佛教 39
(一)与郭象注不同的第一部道教庄子解 39
(二)成玄英注疏诸书所显示的两个方向 46
(三)由其吸收佛学看唐初道教义理之新发展 48
(四)由其贬抑儒家论成疏之诠释情境与策略 54
(五)成玄英治身与治国合一的理论结构 61
四 唐代的文人与佛教 71
(一)文人与佛教关系 71
(二)文人的儒佛关系 76
(三)文人的佛道关系 80
(四)有待健全的论域 85
五 李商隐与佛教 88
(一)李商隐学佛的经过 89
(二)李商隐学佛的原因 93
(三)李商隐与僧佛有关的诗作 99
(四)结语 105
六 晚唐的禅宗与道教 107
(一)论易卜 107
(二)谈鬼神 109
(三)说心通 112
(四)参同契 115
(五)唐末禅宗发展史的一种解释 117
七 释“学诗如参禅”——兼论宋代诗学之理论结构 127
(一)本文研究之观点与方法 128
(二)宋代诗学之理论结构 146
(三)转识成智的几种途径 169
八 袁中郎的佛教与文学 215
(一)不被人知的袁中郎 215
(二)参究人天性命之学 217
(三)受用处在破执任性 221
(四)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226
(五)才性生命的转向与修持 230
(六)鼓吹西方弥勒净 236
(七)端重自守以归平常 243
(八)对袁中郎之再认识 250
九 摄道归佛的儒者:焦竑 254
(一)运用道藏 254
(二)诠释道经 255
(三)反对仙道 256
(四)修性养生 259
(五)复命归根 262
(六)摄道归佛 265
(七)三教归一 273
(八)克已复礼 281
(九)摄情归性 287
(十)死生情切 294
十 蕅益智旭唯识学发隐 301
(一)复杂的历史形象 302
(二)唯识观心之法门 305
(三)通别兼圆的唯识 312
(四)以渐修矫治禅弊 317
(五)真常心与阿赖耶 322
(六)性相融合的宗旨 328
(七)思想史的意义 334
十一 人间佛教的开展 342
(一)人间的佛教 342
(二)失败的运动 344
(三)佛教现代化 348
(四)当代新佛教 351
(五)超越现代化 354
十二 佛教模式与企业管理 357
(一)新萌芽的关系 357
(二)企业内部统整 358
(三)建构企业精神 363
(四)志业生涯规划 365
(五)可期待的未来 369
十三 佛学义理与企业管理 371
(一)佛学的管理学比附 371
(二)佛教的现代性依附 374
(三)现代化及超越现代化 377
(四)佛学义理对现代的意义 381
十四 佛教的非营利事业管理及其拓展性 386
(一)两种管理学 386
(二)非营利事业管理 390
(三)向非营利事业学习 393
(四)自主的非营利管理学 398
(五)结语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