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思考 2
厦门特区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有步骤地按质按量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2
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的一项紧迫任务——改革普通高中,发展职业高中 8
坚持教育改革 办好所有学校 16
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的鉴定意见 22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适应特区建设需要 23
适应特区建设需要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25
关于厦门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探索 28
适应经济特区发展需要 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 推进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31
从改革入手,开创厦门特区教育新局面&厦门市教育局 38
从培养一代“四有”新人出发,做好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 40
新时期 新环境 新一代——厦门市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回顾&厦门市教育局 44
绿洲工程——厦门市中学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许十方 47
厦门市改革加强外语教育教学的做法&吴德丰 52
两所小学的改革引起的思考&黄守忠 55
深化高中招生改革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吴德丰 57
促进教育“两个转变” 确立厦门特区龙头地位&黄守忠 谭南周 62
加强领导 增加投入 多方面改善办学条件&黄昭钦 66
以严格管理求蓬勃发展——厦门市社会力量办学的特点与管理&邓庆源 69
重视艺术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厦门市艺术教育委员会十年工作回顾 72
艺术教育之花盛开鹭乡——我市艺术教育工作的回顾&陈 兵 75
坚定信念 科学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系统体育工作的持续协调发展——关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回顾&林国铠 77
采用《体质综合评价标准》衡量办学质量的思考&林国铠 81
增强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能力 发挥群众性学术团体作用——厦门市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综述 83
发挥工会作用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厦门市教育工会 92
1978—2003年:最后的辉煌&许十方 陈峰 96
敬仰·榜样·怀念——忆周乔林二三事 101
专题研究 104
特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04
增强教育首要位置的认识 加快厦门教育改革的步伐——在1988年厦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厦门市教育委员会 106
及早筹划 提前运作——厦门市教育进一步适应和服务于特区建设的发展需要&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118
适应特区建设需要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钟友国 121
加快改革步伐 把厦门特区教育推上新台阶 125
面向特区 面向市场——厦门职业技术教育综述 129
发展我市普通教育大好形势 进一步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郑炳忠 王民生 133
认真总结经验 推进厦门市职业技术教育&李永裕 139
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钟友国 1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黄守忠 142
同安县1996年实现“普九”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郑炳忠 苏锦联 145
厦门市政府召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会议 市政府和同安县政府签订责任状&福建省教委办公室 151
关于改革我市中小学招生和考试制度的探讨 153
“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研讨会纪要&厦门市教育学会 157
解决市区幼儿入园难是当前厦门特区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苏锦联 160
关于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试行方案&厦门市教育委员会 165
振兴特区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169
努力为特区培养建设人才 177
构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机制&许十方 178
正确引导与加强教育——厦门经济特区青少年政治思想状况的初步调查&刘福民等 180
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吴德丰 184
厦门市中学生违法犯罪情况调查&邓渊源 189
教育之城:厦门教育的发展蓝图——“厦门教育之城规划”介绍&黄守忠 195
完善《教育之城规划》 198
关于《贯彻市九届党代会精神,把我市建成“教育之城、科技之城、艺术之城”》的几点建议 200
厦门教育概况 202
一切为了孩子——厦门市少年宫工作会议纪要&厦门市教委体卫艺术处 206
切实抓好学校艺术教育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208
特色是厦门市音乐学校的生命力&须旅 212
思明区少年宫少儿舞蹈实验班——培养舞蹈人才的摇篮&黄掌珍 214
以美育为纽带促进全面发展&厦门市大同小学 216
十三个红领巾活动基地剪影&厦门市教育局初教科 218
厦门小学生传统文艺活动——“鹭岛花朵”&厦门市教育局初教科 219
立足督导本职 当好参谋助手&陈天球 220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 大力支持 坚持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传达《汉字简化方案》公布35周年座谈会精神 225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人民教育思想 227
学习和弘扬李林的爱国主义精神&黄国富 228
高考初选揭晓前夕话前途&李永裕 230
发展教育产业之我见&许十方 232
校校盖了新楼房——纪念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经济特区十周年“厦新杯”征文 234
参观与学习 236
美国旧金山市学校教育考察报告&郑炳忠 吴德丰 陈和国 236
寻找差距 增强信心——赴广东省三市艺术教育考察报告&李向群 242
同根同源 血浓于水——致福建省少儿艺术访问团的欢迎辞 245
在台湾台北市欢迎与演出大会上的讲话 247
厦门市教育学会考察团赴金门考察致辞 250
金门教育考察报告&谭南周 252
市政府召开学习贯彻《教师法》座谈会 257
发言与序跋 260
在庆祝1990年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260
在厦门市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63
在厦门市教育界纪念陶行知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李永裕 268
感悟工会工作 269
“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鉴定会上的讲话 272
在厦门市各界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3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275
孙炳炎先生《独木成林》首发式讲话 277
并肩携手 接受挑战 为老龄事业做贡献——在全国部分城市教育系统离退休教育工作者联谊会的发言 278
在厦门市教育学会少儿校外教育专委会成立会上的讲话 282
在市教委、市教育学会、市教育基金会教育科研论文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283
在海沧区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85
在外国语学校18周岁学生宣誓大会上的讲话 287
在厦门市大同小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发言 288
在厦门市海峡两岸学前教育学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90
在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上的发言 292
在厦门六中艺术教育十五周年展示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294
《厦门教育》序一&李永裕 296
《厦门教育》序二&黄守忠 298
《献给中国教育工会成立40周年》序 300
《春蚕集一》序&李永裕 301
《春蚕集二》序&李永裕 303
《厦门教育》前言 304
《槐台弦歌》第二集序&黄守忠 311
《槐台弦歌》第三集序&黄守忠 312
《槐台弦歌》第四集序&邓渊源 313
在国旗下谈教育 315
无愧于后代 无愧于民族&李永裕 317
人至期颐亦不休(代序)——让生命更充实,让生活更多彩 318
与时俱进 创建老年人和谐温馨之家 319
敬礼,市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李永裕 320
祝贺与希望——祝贺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成立十周年(1988—1998)&邓渊源 321
媒体视野 324
舍得在办教育上花钱——厦门经济特区普通教育见闻(一)&陈建洲 324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道路宽广——厦门经济特区普通教育见闻(二)&陈建洲 326
探索思想教育的新路子——厦门经济特区普通教育见闻(三)&陈建洲 329
扶持和发展有特色的学校——厦门经济特区普通教育见闻(四)&陈建洲 332
闽海雄风 勿媚外人&郑保生 334
让一代新人的理想闪光——厦门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巡礼&吴德丰 337
厦门职业教育办得好&王炜中 340
先行,让白鹭扶摇直上九重天——我市教育事业10年发展回顾&吴奕纯 342
加快改革步伐 提高办学效益——我市教育战线喜奏“步步高”&郑炳忠 吴奕纯 344
振兴教育 谱写特区建设新篇章——厦门教育成果展览巡礼&吴奕纯 346
取消统考 划片招生 就近入学——改革初中招生考试制度&厦门市教育局 348
这个突破口选得好 350
改革普通中小学“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厦门努力创办和发展特色学校 促进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王大龙 黄菊美 351
让普通中小学园地百花竞放&王大龙 353
交往一时事 流芳数百春——福建省少儿艺术访问团赴台演出追记&陈惠琼 354
教育为了孩子——书缘书友会读书沙龙话题之一&厦门日报《鹭岛周末》 356
古稀话旧年&李永裕 360
改革开放春风催生厦门职业教育发展——厦门市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启示之一&吴奕纯 362
举全市之力提前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厦门市教育发展回顾与启示之二&吴奕纯 367
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厦门市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启示之三&吴奕纯 371
厦门教育考察团金门行 五十年来第一回&李金鎗 金城 375
厦门市教育学会来金进行文化交流 为两岸三小通掀起教育考察热潮&赖俊雄 376
厦门市教育学会考察团与金门教师会交流座谈&许加泰 377
四所特色校三所出自鼓浪屿——我市举办论坛盘点30年基础教育改革,鼓浪屿成绩斐然&佘峥 378
厦门市被教育部授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佘峥 379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完全免费&蒙少祥 杨珊珊 381
编后记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