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农时 2
品评农时 2
舌尖上的农时 4
立春 6
雨水 8
惊蛰 9
春分 11
清明 13
谷雨 15
立夏 17
小满 19
芒种 21
夏至 23
小暑 25
大暑 27
立秋 29
处暑 31
白露 33
秋分 34
寒露 35
霜降 37
立冬 38
小雪 40
大雪 42
冬至 43
小寒 44
大寒 45
正月新春忙过年 47
莺飞草长二月天 49
阳春三月百花艳 51
四月初夏芳菲尽 53
五月榴花红胜火 55
映日荷花六月红 57
七月流火报秋信 59
中秋八月桂花香 61
九月重阳话登高 63
十月立冬晓霜浓 65
隆冬数九梅花开 67
腊月除夕盼团圆 69
我为什么要写农事节气 71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73
农谚农事和田歌 75
古诗咏水稻农耕劳作 77
农事节气是农耕文化的科学结晶 78
十二月农事小令 80
唱花 82
清明时节雨纷纷(民歌) 83
乡村的文化元素 84
城市绿化的误区 85
接地气 86
忆农事 90
从“腊八粥”到“丰收宴” 90
圩门新风 94
七下湖村解“谜团”——关于《富光棍之谜》 98
江南酒俗记趣 101
江南饮茶习俗 103
修桥铺路的民间佳风 106
耕读人家 108
十里栽花算种田 110
一曲溪流一曲烟 112
江南水乡江南女 114
粮食 116
镗汽缸 120
尴尬饭 122
吃伙局 125
饿煞鬼 127
祭土 129
种桑养蚕 131
荷文化的赞歌 133
八月菱歌 135
听秋 137
纺织娘 138
茄香 139
水果 140
“无肠公子”落户记 142
道蟹 144
虾话 146
枫叶 148
老虎灶 150
晨曲 152
中国第一国际慢城——高淳桠溪生态之旅 154
江南清廉第一家 156
松江行 157
我的私塾先生 159
思古街 161
花街 163
百年古镇话社头 166
稻草铺·烘山芋 168
边城凤凰 169
布票·粮票 172
马齿苋 174
苍干虬枝多奇姿 176
金坛方言的文学色彩 177
老妈的厨艺 179
剃头与理发 180
走村串户弹棉花 182
农具:农耕文明的活证 184
蓑衣 186
斛桶 188
农船 189
说磨 191
说缸 193
说秤 195
草鞋 197
竹篮 199
擦背 201
考种 203
篾匠 205
金秋话菊 207
秋之颂 209
连麸捣 210
恋乡情 212
古运河畔工农情 212
“三农”情结的别样见证——江南第一代村官常挺芳 214
冯东书话陈永贵 220
种田状元陈永康 222
“文学探子”高晓声 224
高晓声的农民情结 226
华罗庚魂归故里 228
华罗庚三回故乡 231
华罗庚有个好嫂嫂 234
华罗庚的星期天 236
华罗庚的师母陈淑 237
时代的鼓手——许一鸣 239
故乡长存游子心 241
天堑传书 244
魂牵梦系思乡情——访著名作家于炳坤 246
一代美文“艾江南” 248
丘东平在天荒湖 250
铁的女性葛文瑛 253
小红妈 255
抗战诗人钱丹辉 260
清风明月闻笛声 263
菡子 265
酒重百花情且醇——记文学大师汪曾祺 268
田园诗人戴叔伦 270
于敏中其人 272
金坛才女贺双卿 275
一包黄土 278
趣说“散文疗法” 280
记住乡愁(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