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与瑰丽 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显福,匡裕从,杨立志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1604097X
  • 页数:560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1

一、文化,时代的呼唤 1

二、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和灵魂的中华传统文化 3

三、鄂西北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对鄂西北历史文化的影响 13

四、鄂西北历史文化的特点 26

五、本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32

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鄂西北文化 39

第一篇 石器文化 47

第一章 十堰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 47

第一节 恐龙蛋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 47

第二节 古人类遗址 51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文化其他遗存 56

第四节 神农架红坪犀牛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62

第二章 十堰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 65

第一节 仰韶文化系 66

第二节 屈家岭文化系 73

第三节 石家河文化系 78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的十堰经济 102

第五节 十堰地区石器文化的特色 107

第二篇 神农文化 123

第一章 神农架生态文化 123

第一节 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 123

第二节 神农架民间生态伦理 135

第三节 源远流长的生态保护制度 141

第二章 神农精神 149

第一节 古籍记载和神农架传说中的神农氏 149

第二节 神农精神的意涵 155

第三章 “野人”与白化动物之谜 163

第一节 “野人”之谜 163

第二节 白化动物之谜 177

第三节 研究、破解“野人”和白化动物之谜的科学价值 179

第四章 汉民族的广义神话史诗《黑暗传》 184

第一节 《黑暗传》的流传整理及基本内容 184

第二节 《黑暗传》的文化诠释 188

第三节 《黑暗传》的基本价值 202

第三篇 武当文化 209

第一章 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 209

第一节 武当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地理 209

第二节 武当文化的定义及基本精神 226

第二章 武当道教的发展历程 242

第一节 武当山道教的起源 242

第二节 宋元武当道教的发展 247

第三节 明代武当道教的鼎盛 251

第四节 清至民国武当道教的逐渐衰落 257

第五节 1949年以后的武当道教 261

第三章 武当山建筑文化 265

第一节 历代建筑沿革及明代大修宫观始末 265

第二节 武当山建筑群的宏观设计思想及总体评价 277

第三节 主要道宫的建筑艺术 284

第四节 主要道观及古道、桥梁建筑艺术 294

第四章 武当山神仙造像及道教音乐 302

第一节 武当山神仙造像艺术 302

第二节 武当道教斋醮科仪与音乐 313

第五章 武当文学与武术 329

第一节 武当山山水文学 329

第二节 武当武术文化概述 340

第四篇 移民文化 365

第一章 鄂西北地区成为移民迁入区的历史渊源 365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生产方式适宜于古代移民迁入 365

第二节 鄂西北的政治地理序列与移民 375

第三节 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与军事移民 377

第二章 鄂西北移民史略 387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移民 387

第二节 汉唐间的移民 397

第三节 宋金元时期的移民 406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移民 408

第五节 现代移民 415

第三章 移民与鄂西北文化 424

第一节 移民与十堰地区古代文化的奠基与持续发展 424

第二节 移民与十堰区域文化的缓慢发展 438

第三节 移民与十堰地区的现代发展 450

第五篇 民俗文化 463

第一章 十堰民俗文化生成的环境 463

第一节 十堰的地理和自然条件 464

第二节 十堰的经济社会环境 465

第三节 十堰民俗文化生成的其他因素 469

第二章 十堰地域的民间习俗 475

第一节 岁时节庆习俗 475

第二节 寿诞习俗 483

第三节 婚娶习俗 485

第四节 丧葬习俗 488

第五节 宴饮交往习俗 496

第六节 生活起居习俗 498

第七节 生产经营习俗 500

第八节 卜巫禁忌习俗 503

第三章 十堰的民间文化艺术 506

第一节 民间故事 506

第二节 民间歌谣 511

第三节 罕见的“范氏口传文学家族” 517

第四节 民间谚语 520

第五节 民间艺术 523

第四章 十堰的地方戏剧曲艺 528

第一节 地方曲艺 528

第二节 地方戏剧 531

第五章 十堰的民居文化 536

第一节 十堰城乡的民居 536

第二节 十堰明清民居撷英 540

第六章 十堰民俗文化的流变 548

第一节 十堰民俗文化的特征 548

第二节 十堰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 552

第三节 十堰民俗文化的流变 556

后记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