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互联网本质之争 1
网络与国家 2
联网与民族国家之争 5
理想与现实 6
网络与“网络化治理” 8
互联网治理的决定性时刻 10
领域与机构 14
本书提纲 16
第一部分 网络与治理 21
第2章 行动中的网络:三个案例研究 21
独立媒体中心与“电脑硬盘关塔纳摩黑狱” 22
爱沙尼亚的网络暴徒 27
维基百科与《处女杀手》 32
第3章 网络可以治理吗? 38
“网络”的含义 39
网络组织和关联集群 50
网络中的权威与制度化 55
总结与概览 61
第二部分 跨国机构 65
第4章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以国家为中心的观点 65
自由的互联网 65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的起源 67
“反革命” 71
关于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和互联网治理的政治争论 81
突尼斯议程 91
评价 94
第5章 公民社会的动员 98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中的政治机会 101
一个新的跨国政策网络 106
公民社会参与的结构 115
互联网治理小组 123
第6章 互联网治理论坛 128
论坛背后的政治博弈 129
冲突的“升华” 132
联网治理论坛的近况:政治斗争对互联网治理论坛的影响 137
作为“网络”的互联网治理论坛 148
第三部分 互联网治理的驱动因素 155
第7章 IP对IP 155
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电信 158
IP遭遇IP 162
作为互联网治理驱动力的IP与IP之争 169
网络作为监管者 179
跨国抵制运动:知识无界 183
结论 188
第8章 互联网安全治理 190
互联网的“安全问题” 190
网络犯罪为何与众不同? 193
安全的对等共创生产 195
国家与互联网安全 207
网络身份: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技术关键 216
结论 218
第9章 内容管制 220
再论规模转换与网络化治理 223
儿童保护与网络化审查 225
阻止访问与国家的职能 235
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及内容管制 240
趋向一个开放的网络 245
第10章 关键互联网资源 257
有机形成的互联网机构 259
联网资源:政策议题 265
第11章 意识形态与愿景 305
意识形态:旧的与新的 306
网络治理的政治光谱 307
新的意识形态? 318
参考文献 327
索引 339
译后记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