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主要诊断:护持五行 1
一、五行 2
二、护持一行 5
第二章 五行 13
一、五行及十二官 14
二、五行前言 15
三、木 17
四、火 20
五、土 27
六、金 30
七、水 35
八、五行特质 42
第三章 五行诊断的组成 45
一、医患关系 46
二、传统诊断(TD) 48
三、传统诊断问诊内容 49
四、病案记录 52
五、感觉和情志信号 53
六、训练感觉 55
七、失衡程度 59
八、致病原因 61
第四章 辅助诊断信息 63
一、脉诊 64
二、怎样诊脉 65
三、血压 68
四、三焦 69
五、募穴 71
六、中央动脉 73
七、赤羽氏测试(Akabane test) 74
第五章 治疗 77
一、治疗的不同阶段 78
二、治疗间隔时间 82
三、评估疗效 84
四、病愈规律 90
五、病人在治疗中的角色 92
第六章 针灸腧穴 95
一、针灸腧穴 96
二、腧穴具体分组 98
第七章 阻滞治疗 107
一、附体:外七龙与内七龙 108
二、邪气 114
三、夫妻法则 121
四、出入阻滞 124
五、瘢痕导致的阻滞 129
第八章 治疗技术 131
一、治疗技法 132
二、针法 133
三、灸法 136
第九章 治疗法则 141
一、五行相生相克规律 142
二、经气的转化 143
三、时令与子午流注治疗 149
第十章 穴位选择 153
一、选穴指南 154
二、最喜用的穴位名单 161
三、前四次治疗举例 173
后记 176
译者记 178
附录:五行针灸自学教程 185
第一课 五行简介罗马数字 诊脉 参考卡片 187
第二课 木 血压 三焦 189
第三课 火 募穴 中央动脉 脉象记录 192
第四课 土 赤羽氏测试 身体接触 196
第五课 金 查体 触摸的重要性 199
第六课 水 查体(续) 203
第七课 传统诊断(TD)失衡程度 疾病起因 205
第八课 四诊:颜色、感觉和情志信号 训练感觉治疗原则 针灸穴位 主管穴 208
第九课 声音 治疗原则(续)五行生克 经气转化补与泻 211
第十课 气味 邪气 背俞穴 治疗技术:针法 213
第十一课 情志 选穴 季节和流注治疗 治疗技术:灸法 214
第十二课 治疗的不同阶段 五行的选择 216
第十三课 附体 邪气的治疗 治愈规律 218
第十四课 夫妻法则 出入阻滞 瘢痕导致的阻滞 前四次治疗举例 220
第十五课 天窗穴 进一步选穴指南 221
第十六课 治疗间隔 病人在治疗中的角色 222
结语 224
译者补记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