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1
二、病理学的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1
三、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3
五、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及方法 4
上篇 病理解剖学 9
第一章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9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9
一、萎缩 9
二、肥大 11
三、增生 11
四、化生 11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12
一、变性和物质沉积 12
二、细胞死亡 15
第三节 组织的修复 18
一、再生 19
二、肉芽组织 21
三、创伤愈合 22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8
第一节 充血 28
一、动脉性充血 28
二、静脉性充血 30
第二节 出血 31
第三节 血栓形成 32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33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类型 33
三、血栓的结局 34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35
第四节 栓塞 36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36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37
第五节 梗死 38
一、梗死的病因和形成的条件 38
二、梗死的病变和类型 39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40
第三章 炎症 44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44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45
一、变质 45
二、渗出 47
三、增生 51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52
一、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 52
二、炎症的全身身反应 52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53
一、变质性炎症 53
二、渗出性炎症 53
三、增生性炎症 56
第五节 炎症的经过与结局 57
一、炎症的经过 57
二、炎症的结局 57
第四章 肿瘤 62
第一节 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63
一、肿瘤的形态 63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64
三、肿瘤的异型性 64
第二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66
一、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67
二、肿瘤的代谢特点 68
三、肿瘤的扩散 68
四、肿瘤的复发 70
第三节 机体与肿瘤的相互关系 70
一、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70
二、机体对肿瘤的影响 70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71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71
二、肿瘤的分类 72
第五节 肿瘤的鉴别 74
一、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74
二、癌与肉瘤的鉴别 75
三、原发瘤与转移瘤的鉴别 75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浸润癌 76
一、癌前病变 76
二、原位癌 77
三、浸润癌 77
第七节 常见肿瘤 78
一、上皮组织肿瘤 78
二、间叶组织肿瘤 87
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90
四、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 91
五、多种组织成分构成的肿瘤 92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93
一、肿瘤的病因 93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95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01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101
第二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105
一、心绞痛 105
二、心肌梗死 105
三、心肌硬化 107
第三节 高血压 10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07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108
第四节 风湿病 11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11
二、基本病理变化 111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112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14
第六节 心瓣膜病 115
一、二尖瓣狭窄 115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16
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16
四、主动脉瓣狭窄 116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120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120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22
第三节 支气管扩张症 123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23
第五节 肺炎 124
一、细菌性肺炎 124
二、支原体肺炎 127
三、病毒性肺炎 127
第六节 肺尘埃沉着症 127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132
第一节 慢性胃炎 132
第二节 溃疡病 134
第三节 阑尾炎 137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 139
第五节 肝硬化 144
一、门脉性肝硬化 144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 147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152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152
一、概述 152
二、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 154
第二节 肾盂肾炎 160
一、急性肾盂肾炎 161
二、慢性肾盂肾炎 161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165
一、慢性子宫颈炎 165
二、子宫颈癌 166
三、子宫内膜增生症 169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 170
五、水泡状胎块 170
六、侵袭性水泡状胎块 172
七、绒毛膜上皮癌 172
八、乳腺增生症 174
九、乳腺癌 175
第十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80
第一节 结核病 180
一、概述 180
二、肺结核病 183
三、肺外结核病- 187
第二节 伤寒 187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189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91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92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 193
一、淋病 193
二、尖锐湿疣 194
三、梅毒 194
四、艾滋病 195
第七节 寄生虫病 195
一、阿米巴病 196
二、血吸虫病 197
下篇 病理生理学 205
第十一章 疾病概论 205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205
二、病因学概述 206
三、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207
四、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208
五、衰老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209
第十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13
第一节 水、电解质正常代谢 213
一、体液的分布和含量 213
二、水的生理功能与平衡 214
三、体液电解质的功能与平衡 215
四、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215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216
一、等渗性脱水 216
二、低渗性脱水 216
三、高渗性脱水 217
第三节 钾代谢障碍 218
一、低钾血症 218
二、高钾血症 220
第四节 水肿 221
一、水肿发生的机制 221
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及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223
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227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227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227
二、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228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229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230
一、代谢性酸中毒 230
二、呼吸性酸中毒 232
三、代谢性碱中毒 233
四、吸性碱中毒 235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236
第十四章 缺氧 239
第一节 常用血氧指标 239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 241
一、低张性缺氧 241
二、血液性缺氧 241
三、循环性缺氧 242
四、组织性缺氧 243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244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244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244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244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245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及代谢异常 245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245
一、代谢耗氧率 246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246
第五节 氧疗与氧中毒 246
一、氧疗 246
二、氧中毒 247
第十五章 发热 250
第一节 概述 250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251
一、发热的原因 251
二、发热的机制 251
第三节 发热的分期和热型 253
一、发热的分期 253
二、发热的分型 254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代谢功能变化 254
一、代谢变化 254
二、功能变化 255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256
第十六章 应激 259
第一节 概述 259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 260
第三节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261
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261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263
三、其他激素 263
第四节 应激性损伤 264
一、应激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264
二、应激对免疫系统的抑制 264
三、应激对消化道的损害 264
四、应激引起的其他功能障碍 265
第五节 应激的生物学意义 265
第六节 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 266
第十七章 休克 269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269
一、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270
二、按发生休克的起始环节分类 270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271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276
一、细胞代谢障碍及细胞损伤 276
二、主要器官功能障碍 276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278
一、病因学防治 278
二、发病学治疗 278
三、加强休克病人的护理 278
第十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81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81
第二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283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及分型 284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84
一、出血 285
二、休克 285
三、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285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86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286
第十九章 心功能不全 289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与分类 289
一、原因 289
二、诱因 290
三、分类 291
第二节 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功能 291
一、心脏的代偿 291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 292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93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293
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和顺应性降低 295
三、心室各部分活动不协调 295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谢功能变化 295
一、肺循环淤血 295
二、体循环淤血 296
三、心输出量不足 296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297
第二十章 呼吸功能不全 300
第一节 原因和发生机制 300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301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302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304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304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 305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 305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306
五、肾功能变化 306
六、胃肠道变化 306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306
第二十一章 肝性脑病 309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原因和分类 309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10
一、氨中毒学说 310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311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312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诱因 313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314
第二十二章 肾功能不全 316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 316
一、病因与分类 317
二、发病机制 317
三、急性肾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318
四、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 320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320
一、病因 321
二、发病过程及其机制 321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322
四、尿毒症 324
五、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尿毒症的防治原则 326
参考文献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