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读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海龙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536363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集20年的工作心得,用新的理念视角、方法,整合诠释和提升已有的的工作和认识体系,审视和把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精要,从而建立一种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工作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 思想理论 3

第一章 “三个代表”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3

一、基本概念 3

(一)“三个代表” 3

(二)计划生育 4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 4

二、体现要求 4

(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

(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三)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

三、统领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9

(一)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9

(二)把人口发展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9

(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10

第二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理论 12

一、基本概念 12

(一)人口 12

(二)人口数量 13

(三)人口素质 13

(四)人口结构 14

(五)人口理论 14

(六)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理论 15

二、发展过程 15

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16

(一)两种生产理论 16

(二)关于人口对生产的作用的理论 17

(三)关于过剩人口的理论 18

四、党的三代领导人的人口思想与计划生育论述 18

(一)毛泽东人口思想 19

(二)邓小平人口思想 20

(三)江泽民人口与计划生育论述 22

五、十二大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有关论述 23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七、国内外理论界主要成果 26

(一)国外人口理论成果 26

(二)国内人口理论成果 28

第三章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30

一、基本概念 30

(一)可持续发展 30

(二)人均观念 31

(三)大人口观念 31

二、人口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32

(一)关于人口数量的发展 33

(二)关于人口素质的发展 33

(三)关于人口结构的发展 33

(四)关于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 34

(五)关于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 34

三、我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35

(一)人口与资源 36

(二)人口与环境 37

(三)人口与经济 37

(四)人口与社会 38

四、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 38

(一)人口数量过多,并持续增长 38

(二)低生育水平不稳定 39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 39

(四)劳动力与就业问题突出 39

(五)人口老化问题日益尖锐 40

(六)人口素质不高 40

(七)流动人口问题日益突出 41

(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 42

第四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历史 43

一、基本概念 43

(一)节制生育 43

(二)《新人口论》 43

(三)《公开信》 44

二、发展历程 44

(一)降低生育水平阶段 44

(二)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 46

三、主要成就 48

(一)人口环境大为改观 48

(二)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人口压力 48

(三)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49

(四)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成绩显著 49

(五)社会成员地位与保障条件不断提高 49

(六)全社会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与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50

(七)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 51

四、历史经验 51

第五章 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53

一、基本概念 53

(一)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53

(二)更替水平 54

(三)低生育水平 54

二、十三年来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54

(一)主要成绩 54

(二)基本经验 55

三、奋斗目标 55

四、方针 56

五、工作特点 57

(一)“五高” 57

(二)“五不” 58

(三)“四新” 59

六、工作思路 59

七、工作体系 60

八、工作机制 61

(一)“三为主”工作方针 61

(二)目标管理责任制 62

(三)利益导向机制 62

(四)“三统一”工作机制 63

(五)新时期“二十字”工作机制 64

九、十六大后的工作新任务 66

(一)一个目标 66

(二)两项基础建设 66

(三)三项改革 66

(四)四项活动 67

第二部分 工作实务 71

第六章 现行政策 71

一、基本概念 71

(一)人口政策 71

(二)生育政策 72

(三)计划生育政策 72

二、基本内容 73

(一)表述 73

(二)主要内容 74

三、相关政策 75

第七章 基本法律 79

一、基本概念 79

(一)基本法律 79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79

二、立法的指导思想 80

三、立法的原则 80

四、法的基本内容 81

五、权利和义务 83

(一)权利 83

(二)义务 83

六、基本制度 84

(一)宣传教育制度 84

(二)人口计划管理制度 84

(三)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制度 85

(四)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与管理制度 87

(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制度 87

(六)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88

(七)计划生育奖励与社会保障制度 88

第八章 法制建设 90

一、基本概念 90

(一)法制 90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体系 91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 91

二、法制体系 91

(一)宪法 91

(二)基本法律 92

(三)行政法规 92

(四)地方法规 92

(五)政府规章 95

三、守法 95

(一)内容、主体和原则 95

(二)基本要求 96

四、行政执法 96

(一)依法行政 97

(二)依据和原则 98

(三)内容 98

(四)执法程序 99

(五)计划生育合同管理 100

(六)计划生育“七不准” 101

(七)行政违法、行政责任与行政赔偿 102

(八)工作重点 103

五、执法监督 104

(一)主体、对象和目的 104

(二)原则 106

(三)内容 107

(四)工作重点 108

第九章 人口计划 110

一、基本概念 110

(一)人口计划 110

(二)人口计划管理 111

(三)人口计划作用 111

二、分类与指标体系 111

(一)分类 111

(二)指标体系 113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14

四、管理内容 114

(一)进行人口预测 114

(二)编制人口计划 116

(三)下达和实施 117

五、评估与考核 118

(一)指标 118

(二)工作内容 118

第十章 宣传教育 120

一、基本概念 120

(一)宣传教育 120

(二)宣传教育服务 120

(三)宣传教育作用 121

二、目的、特点、地位与原则 121

三、要素与体系 122

(一)宣传教育工作“七要素” 122

(二)体系 123

四、基本内容 125

(一)人口理论 125

(二)人口国情与形势 126

(三)新型婚育观念 126

(四)政策与法律法规 126

(五)科学知识 127

(六)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 127

五、主要途径 127

(一)基层人口学校 127

(二)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 128

(三)大众传媒 129

(四)社会宣传教育 130

(五)各类学校宣传教育 131

(六)对外传播与交流 131

六、重点传播人群 132

(一)党政领导干部 132

(二)计划生育工作者 132

(三)育龄人群 132

(四)青少年 133

(五)流动人口 133

七、常用方法 133

(一)典型示范 133

(二)算账对比 134

(三)寓教于乐 134

(四)结合融入渗透 135

(五)面对面咨询 135

(六)形象教育 136

(七)提示告诫 136

八、工作评估 136

(一)内容 137

(二)指标 138

(三)方法 139

(四)方案制定与实施 140

第十一章 生育文化 142

一、基本概念 142

(一)生育文化 142

(二)婚育观念 143

(三)婚育知识 143

(四)婚育习俗 143

(五)婚育环境 143

二、发展历程 144

三、传统生育文化 145

四、新型生育文化 146

五、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147

(一)基本原则 147

(二)基本内容 149

(三)途径 149

(四)主要措施 151

第十二章 技术服务 154

一、基本概念 154

(一)生殖健康 154

(二)技术服务 155

(三)技术服务管理 155

二、目的、范围与任务 155

三、原则 156

(一)国家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 156

(二)避孕为主 156

(三)基本项目免费服务 157

(四)技术服务与思想工作同步进行 157

(五)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157

四、服务网络 158

五、主要内容 158

(一)知识普及 158

(二)咨询服务 159

(三)避孕药具发放及使用指导 159

(四)避孕节育手术服务 160

(五)其他相关服务 160

六、《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160

七、技术服务管理 161

(一)管理机关及其职责 161

(二)机构管理 163

(三)人员管理 164

(四)技术管理 165

(五)避孕药具管理 166

(六)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 166

(七)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管理 167

(八)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管理 168

(九)基本项目免费服务 168

(十)知情同意及知情选择 169

八、质量保障体系 169

(一)法律法规 169

(二)网络 169

(三)队伍 170

(四)能力 170

九、评估 171

(一)内容 171

(二)指标体系 171

(三)程序 172

(四)结果利用 172

第十三章 科学研究 174

一、基本概念 174

二、内容和方法 175

(一)内容 175

(二)方法 176

三、研究机构 177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 177

(二)国家级计划生育科研机构 177

(三)省级计划生育科研机构 178

(四)地(市)级计划生育科研机构 178

(五)院校属计划生育科研机构 178

四、研究经费 179

(一)政府 179

(二)企业 179

(三)国际机构 180

(四)其他 180

五、发展研究 181

(一)发展研究重点项目 181

(二)三大工程项目 182

六、科研管理 183

(一)规划制定与实施 183

(二)课题制管理 185

(三)招标投标 189

(四)科技成果管理 192

(五)新技术引入与推广 194

第十四章 流动人口 196

一、基本概念 196

(一)流动人口 196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196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对象 197

二、现状和意义 197

(一)现状 198

(二)意义 199

三、组织机构 200

(一)各级人民政府 200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201

(三)基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202

(四)相关部门 202

四、基本原则 203

(一)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 203

(二)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203

(三)各相关部门配合管理 203

(四)目标管理 204

五、工作内容 205

(一)生育申请审批 205

(二)婚育证明管理 205

(三)报告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 206

(四)宣传教育 206

(五)技术服务 207

(六)统计考核 207

(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 208

第十五章 信访工作 209

一、基本概念 209

二、方针与原则 210

(一)基本方针 210

(二)原则 210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210

(一)主要任务 210

(二)重点工作 211

四、工作程序 211

(一)处理人民来信 211

(二)接待人民来访 212

五、信访信息工作 213

(一)特点 214

(二)作用 214

(三)工作内容 215

六、管理系统 218

第十六章 统计管理 219

一、基本概念 219

(一)人口统计 219

(二)计划生育统计 220

(三)计划生育统计管理 220

二、原则和基本任务 220

(一)原则 220

(二)基本任务 220

三、指标体系 221

(一)基本人口指标 221

(二)生育指标 221

(三)婚姻指标 222

(四)死亡指标 222

(五)工作指标 223

四、统计方法 223

(一)全面调查 223

(二)抽样调查 224

(三)典型调查 225

五、工作内容 225

(一)收集 225

(二)整理 225

(三)分析 226

(四)评价 226

第十七章 财务基建 228

一、基本概念 228

(一)计划生育财务管理 228

(二)计划生育基本建设 229

(三)计划生育部门固定资产 229

二、财务管理 229

(一)基本原则 229

(二)主要任务及基本内容 230

(三)预算管理 231

(四)收支管理 232

(五)财务监督 235

三、基本建设 236

(一)确定项目及资金来源 236

(二)程序 236

(三)质量监督 237

四、工作重点 238

(一)加大投入 238

(二)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制 238

(三)与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相结合 239

第十八章 综合治理 240

一、基本概念 240

二、核心内容 241

(一)“三不变” 241

(二)“三为主” 242

(三)“三结合” 242

(四)“两个转变” 243

(五)“一个目标” 244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措施 244

四、组织形式 245

(一)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245

(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制度 245

(三)各级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246

五、相关部门及其职责 246

第十九章 组织机构 249

一、基本概念 249

二、行政机构及其职责 250

(一)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50

(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251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委员会 252

(四)地(市)及县(市)计划生育委员 253

(五)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 253

三、事业机构、社会团体等组织 254

(一)计划生育事业机构 254

(二)社会团体 255

(三)社会组织 255

四、专家委员会 256

(一)人口专家委员会 256

(二)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 257

(三)专家教育委员会 257

第二十章 队伍建设 258

一、基本概念 258

二、素质构成 259

(一)政治素质 259

(二)道德素质 260

(三)业务素质 260

三、经验和问题 261

(一)经验 261

(二)问题 261

四、主要内容 262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262

(二)内容 262

(三)规划 264

(四)领导班子建设 264

(五)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266

(六)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266

五、教育培训 267

(一)必要性 267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268

(三)原则 268

(四)内容 269

(五)保障 270

第二十一章 信息化建设 273

一、基本概念 273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 273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 274

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设 274

(一)育龄妇女信息系统 274

(二)指导思想、目标与工作原则 277

(三)主要任务 277

(四)保障措施 280

三、信息化建设 282

(一)指导思想 283

(二)总体目标 283

(三)基本要求 284

(四)主要任务 285

第二十二章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产业发展 287

一、基本概念 287

二、产业特点 287

(一)高战略地位 287

(二)高关联性 288

(三)高需求 288

(四)高发展势头 288

(五)双重性 289

三、产业发展的意义 289

(一)人类进步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290

(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90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动力 290

四、产业体系 291

(一)构成 291

(二)网络 291

五、产业发展战略 292

(一)发展目标 292

(二)战略框架 293

第三部分 管理方法 299

第二十三章 管理方法 299

一、基本概念 299

(一)管理 299

(二)管理方法 300

(三)管理信息系统 300

二、基础理论 300

(一)系统论 300

(二)控制论 301

(三)激励理论 302

(四)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303

三、现代管理新观念 304

(一)系统管理观念 304

(二)智力资本说 305

(三)战略联盟理论 306

四、科学决策的方法 306

(一)基本原理 306

(二)实施方法 307

五、目标管理 308

(一)基本原理 308

(二)实施方法 309

六、全面质量管理 310

(一)基本原理 310

(二)实施方法 310

七、柔性管理 311

(一)基本原理 311

(二)实施方法 312

八、激励的方法 313

(一)基本原理 313

(二)实施方法 313

九、良好沟通的方法 315

(一)基本原理 315

(二)实施方法 315

十、改善人际关系 316

(一)基本原理 316

(二)实施方法 316

十一、人力资源管理 319

(一)基本原理 319

(二)实施方法 319

十二、创新的方法 320

(一)基本原理 320

(二)实施方法 320

第四部分 重大活动 325

第二十四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 325

一、基本概念 325

二、实施背景 325

三、组织机构 326

四、主要内容 328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328

(二)方针和原则 328

(三)重点内容 328

五、基本要求 329

(一)建立新的工作评价标准 329

(二)建立新的工作管理机制 329

(三)建立新时期干部队伍 330

第二十五章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332

一、基本概念 332

二、定位、要求与意义 334

(一)定位 334

(二)要求 334

(三)意义 334

三、发展过程 337

四、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338

(一)主要成绩 338

(二)基本经验 338

五、“十五”期间活动部署 339

(一)指导思想 339

(二)活动主题 339

(三)主要任务 339

(四)活动形式 341

(五)总体安排 342

(六)职责分工 343

(七)工作要求 344

第二十六章 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活动 346

一、基本概念 346

(一)优质服务 346

(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六要素” 347

二、实施背景 348

三、活动的开展 34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349

(二)主要内容 349

(三)申报程序和评估办法 351

(四)具体实施 352

(五)领导和组织保障 353

四、三大工程 354

(一)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 355

(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355

(三)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 356

第二十七章 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358

一、基本概念 358

二、必要性 358

(一)树立良好形象 359

(二)推动工作深入发展 359

(三)建设高素质工作队伍 360

(四)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60

三、内容 361

(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61

(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服务规范 361

(三)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监督评估机制 361

(四)创建先进集体,培养优秀人才 362

四、具体做法 362

(一)以服务人民为宗旨 362

(二)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363

(三)加强行风建设 363

(四)注重党风建设 364

(五)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364

(六)提升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自身修养 364

(七)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紧密结合 365

附录 366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36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37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37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387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396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401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411

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