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应该懂中医 2
中医学发展史 2
“悬壶”的由来 2
杏林春暖的故事 2
中医渊薮——《黄帝内经》 3
长沙太守张仲景和他的《伤寒杂病论》 3
曾为曹操治病的名医华佗 4
早期的身心“保健操”——导引 4
对中药学做出贡献的医药圣贤们 4
针灸与推拿的发展不简单 6
酒与中医药 7
最早的急诊手册——《肘后救卒方》 8
孙思邈的《千金方》 8
最早的中成药店 9
中医学的发展中名医名著迭现、流派纷呈 9
金元四大家 10
人痘接种术与温病学 10
走方郎中 11
中医对人体生命的认识 13
中医和哲学的关系 13
阴阳贵在和谐 13
对五行和算命的认识 15
五行学说对人体的解释 16
五行学说在疾病辨识和治疗中的应用 17
人活精气神,精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18
中医的藏象有别于西医的器官 19
中医五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气 21
中医六腑的主要功能是传化水谷 23
生命中的营养物质——气血津液 25
人不可一日无“气” 25
血液富含营养 25
津液是滋润营养之物 26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28
一、对病因的认识 28
由外而感的病因 28
自内而生的病因 29
某些特殊的病因 30
二、对病机的认识 30
疾病的发生 31
疾病的发展变化 31
三、对疾病的诊察 32
中医四诊合参 32
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 33
四、对疾病的辨证分类 35
辨表里 35
辨寒热 35
辨虚实 35
辨阴阳 35
五、防治疾病的理论与方法 36
预防 36
治疗 36
中医治未病理论 39
一、古代医学的功能 39
二、“未病”的范围 40
三、“治未病”的起源 40
萌芽 40
形成 40
发展 41
四、“治未病”的原则 41
整体观念 41
辨证论治 41
防治结合 41
五、“治未病”的方法 42
调养精神 42
合理饮食 42
体质调理 43
食疗与膏方 50
六、“治未病”的展望 50
中医经络与常见保健穴位 51
一、十二经脉 51
十二经脉的名称 51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 52
十二经脉的走向 53
十二经脉与脏腑的关系 53
二、腧穴概说 56
腧穴的概念 56
腧穴的分类 56
腧穴的防治作用 57
腧穴的定位方法 57
三、常用腧穴 61
头面部 61
躯干部 63
上肢部 65
下肢部 68
中医药食同源 72
一、中医有药食同源说 72
悠久的历史渊源 72
“药食两用”品种丰富 73
中药与食物的作用 73
二、最基本的方药理论 73
中药的“四气五味” 73
中药也有“七情” 74
治病用药讲究药证相对 75
组方用药讲究配伍 75
用药中的顺应自然 76
三、常见药食两用品 76
大枣 76
核桃 76
桂圆 76
百合 76
莲子 77
薏苡仁 77
蜂蜜 77
银杏 77
黑木耳 77
黑芝麻 77
四、常用补药 78
人参 78
西洋参 78
黄芪 79
枸杞子 79
冬虫夏草 79
阿胶 80
石斛 80
中医养生观 82
一、养生概论 82
二、养生原则 84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适时养生 84
节食慎精——食饮有节,房事有度 84
动静结合——起居有常,劳逸有度 85
形神合一——善心常乐,节欲怡情 86
因人而异——体质有别,各有所宜 87
治病及当——早治防变,治疗适当 87
三、养生意义 87
不同人群中医调养 90
儿童 90
一、小儿年龄分期 90
二、0~6岁儿童生长发育 91
体格生长 91
智能发育 93
三、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 94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94
病因特点:以外感、食伤和先天因素居多 95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96
四、0~6岁儿童保健要点 97
新生儿保健 97
婴儿期保健 98
幼儿期保健 102
学龄前期保健 104
妇女 105
一、女性各年龄段生理特征 105
女子“七岁” 105
女子“二七” 105
女子“三七”至“六七” 106
女子“七七” 106
二、女性各年龄段疾病预防及保健 106
女子“二七” 107
女子“三七”至“七七” 108
女子“七七” 109
老年 111
一、认识衰老 111
人的生命周期 111
老年划定标准 113
人类最高寿命和预期寿命 113
生理性衰老与病理性衰老 114
衰老表现以及衰老相关疾病 114
二、衰老机制 115
先天因素与衰老的关系 115
后天因素与衰老的关系 116
三、延缓衰老的基本法则与方法 117
顺应四时 117
修身养性 118
饮食有节 119
劳逸适度 119
按摩食疗 120
未病先防 120
白领人群 121
一、白领常见健康问题 122
肩颈疼痛 122
脾胃损伤 122
睡眠失调 124
心理亚健康 125
二、白领常见不良生活习惯 125
三、白领日常保健措施 126
拒绝垃圾信息,保持心绪平静 126
同一段时间里尽量只做一件事情 126
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省下一点时间放松一下自己 127
适当参加运动锻炼 127
培养怡情悦性的爱好 127
忙里偷闲,睡个“子午觉”,切忌熬夜 127
肥胖人群 129
一、认识肥胖 129
二、肥胖症危害 130
三、肥胖病因 131
脾胃盛衰 131
过食肥甘 132
安逸少动 132
先天禀赋 132
七情致病 132
其他疾病 132
四、肥胖的现代认识 133
五、肥胖的中医药治疗 133
治法治则 134
辨证分型 134
减肥方法 135
六、肥胖的自我保健 136
生活方式调整 136
饮食清淡平衡 136
适当体育运动 137
调畅精神情志 138
服用减肥中药 138
点穴按摩减肥 139
七、肥胖的预防 139
胎儿期 139
婴儿期 140
学龄期 140
青春期 140
围产期 140
中老年 140
常见病症中医防治 144
感冒 144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144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感冒 145
三、基本治疗 146
四、预防保健 147
未病可先防 147
既病可减轻 148
病后防复发 149
慢性支气管炎 151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151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慢性支气管炎 152
三、基本治疗 153
四、预防保健 154
首要戒烟 155
注意饮食 155
起居调摄 155
加强锻炼 155
贴脐扶正 156
积极预防 156
冠心病 157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157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冠心病 158
三、基本治疗 159
四、预防保健 160
调摄饮食,以适为度 160
调节情志,内守精神 161
动静结合,中和为度 161
顺应四时,避虚邪风 162
高血压病 163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163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高血压 164
三、基本治疗 164
四、预防保健 166
精神调摄 166
功法锻炼 166
饮食疗法 166
生活起居 167
脑卒中 168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168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脑卒中 169
三、基本治疗 170
四、预防保健 171
饮食有节 171
起居有常 172
有氧运动 172
控制体重 172
戒烟限酒 172
避免房劳 173
有病早治 173
控制血压 173
控制血糖 173
控制血脂 174
慢性肝炎 175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175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慢性肝炎 175
三、基本治疗 177
四、预防保健 180
运动导引 180
情志调摄 181
食疗药膳 182
生活起居 183
便秘 184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184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便秘 186
三、基本治疗 188
四、预防保健 189
未病可先防 189
既病可减轻 190
病后防复发 191
糖尿病 192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192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糖尿病 193
三、基本治疗 193
四、预防保健 194
多懂一点 194
少吃一点 195
勤动一点 195
放松一点 196
骨质疏松症 197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197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骨质疏松症 198
三、基本治疗 198
四、预防保健 199
生活调摄 199
饮食调摄 199
药膳调摄 200
颈肩腰腿病 201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201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颈肩腰腿病 201
三、基本治疗 202
四、预防保健 203
生活调摄 203
运动调摄 203
情志调摄 204
饮食调摄 204
药膳调摄 204
痔疮 205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205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痔疮 206
三、基本治疗 207
四、预防保健 209
生活起居 209
合理饮食 209
加强锻炼 209
自我按摩 209
失眠症 210
一、主要症状与检查 210
二、中西医怎么认识失眠症 211
三、基本治疗 211
四、预防保健 212
睡前调摄 212
睡眠调摄 212
睡前预防 213
饮食调摄 213
情志调摄 214
气功调摄 214
药膳调摄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