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福彦,文育锋主编;武英,包丽红,高玉敏副主编;王媛媛,王福彦,文育锋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9175149
  • 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为了适应新时期高等医学教育的需求,满足不同院校的教学需求,在本科规划教材系列中补充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这本《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特点是从人群的分布现象入手,观察疾病与健康的规律性,基本任务是提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全书共22章,以总论,即流行病学方法和疾病预防对策为主,适当加入了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内容,如分子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用4章进行流行病学各论介绍。可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等专业学生使用。

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发展 1

一、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1

二、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 4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概念 5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5

二、流行病学定义的内涵 6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7

四、流行病学特征 7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9

一、观察法 9

二、实验法 9

三、数理法 10

第四节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0

第2章 疾病的分布 12

第一节 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12

一、生命统计指标 12

二、疾病统计指标 13

第二节 疾病的三间分布 16

一、人群分布 16

二、时间分布 17

三、地区分布 18

四、疾病分布的综合描述 19

第三节 疾病的流行强度 19

第3章 现况研究 21

第一节 现况研究的概念和分类 21

一、现况研究的概念 21

二、现况研究的目的和用途 21

三、现况研究的分类 22

第二节 现况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23

一、确定研究目的和对象 23

二、确定研究的类型 23

三、确定样本含量 26

四、确定研究指标 27

五、资料的收集、整理 27

六、资料的分析 27

第三节 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27

第4章 队列研究 29

第一节 队列研究的概述 29

一、队列研究基本原理 29

二、队列研究特点 30

三、队列研究用途 30

四、队列研究类型 31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3

一、研究因素的确定 33

二、研究结局的确定 33

三、研究人群的确定 33

四、样本大小的确定 35

五、资料的收集 36

六、质量控制 37

七、注意事项 37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7

一、资料的整理 37

二、资料的分析 38

三、效应的估计 38

第四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及偏倚 40

一、队列研究的优点 40

二、队列研究的缺点 40

三、队列研究的偏倚 40

第5章 病例对照研究 42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 42

一、基本概念 42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43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 44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44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47

一、基本步骤 47

二、研究因素的选定 48

三、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48

四、样本含量的估计 50

五、资料的收集 53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3

一、描述性统计 53

二、推断性分析 54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59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59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局限性 60

三、常见偏倚 60

第6章 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 62

第一节 实验性研究概述 62

一、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定义 62

二、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基本原则 62

三、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分类 63

四、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63

第二节 临床试验 68

一、临床试验分期 68

二、临床试验的特点 68

三、临床试验的基本类型 69

四、主要用途 70

五、注意事项 70

第三节 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 71

一、现场试验 71

二、社区试验 71

第四节 随机对照试验 72

第7章 偏倚及其控制 74

第一节 概述 74

一、误差 74

二、偏倚 75

三、偏倚的方向 75

第二节 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 76

一、选择偏倚 76

二、信息偏倚 79

三、混杂偏倚 81

第三节 科研质量控制 83

一、质量控制方法 84

二、数据质量的评价 85

第8章 病因与病因判断 86

第一节 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模型 86

一、病因的定义 86

二、病因的分类 87

三、病因的相互作用 89

四、病因的模型 89

五、因果联系的方式 90

第二节 病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90

一、病因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 90

二、病因研究的主要步骤 90

第三节 病因推断 92

一、病因推断的步骤 92

二、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 93

第9章 理论流行病学 96

第一节 理论流行病学概念及特征 96

一、理论流行病学概念 96

二、理论流行病学的发展史 96

三、理论流行病学的原理 97

四、理论流行病学的特征 97

五、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用途 98

第二节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99

一、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99

二、Reed-Frost模型的建立 100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数学模型 106

一、确定型模型和随机型模型 106

二、空间模型 107

三、催化模型 107

第四节 理论流行病学瞻望 108

第10章 现场流行病学 110

第一节 现场流行病学概念及特点 110

一、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 110

二、现场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111

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内容 112

四、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 112

第二节 现场调查方法 113

一、现场调查的思维方法 113

二、现场调查步骤 114

三、资料获取方法 116

四、现场调查资料分析 117

第三节 现场调查技术 119

一、访谈技术 119

二、问卷设计技术 121

第四节 现场调查注意事项 124

一、现场调查时注意 124

二、现场调查对流行病学工作者的挑战 124

三、关于“不明原因疾病” 126

第11章 筛检试验 127

第一节 筛检概述 127

一、筛检的概念、目的与应用 127

二、筛检的分类 128

三、筛检的应用原则 129

四、筛检伦理学问题 129

第二节 筛检试验的评价 130

一、筛检试验的定义 130

二、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 131

三、评价指标 132

第三节 筛检效果的评价及偏倚 135

一、筛检效果的评价指标 135

二、筛检评价中存在的偏倚 137

第12章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38

第一节 系统评价 138

一、基本概念 138

二、系统评价与传统综述的区别和联系 140

三、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 141

四、系统评价的评价原则 142

第二节 meta分析 144

一、基本概念 144

二、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 146

三、meta分析的统计学过程 146

第三节 系统评价的偏倚及其识别 149

一、偏倚的种类 149

二、偏倚的识别 149

第13章 分子流行病学 151

第一节 概述 151

一、分子流行病学定义 151

二、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区别 152

第二节 生物标志 152

一、生物标志的概念 152

二、生物标志的分类 153

第三节 研究内容 155

一、暴露测量 155

二、效应测量 155

三、易感性测量 156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 156

一、核酸技术 156

二、蛋白质技术 157

三、生物芯片技术 158

四、酶学技术 158

五、其他技术 158

第14章 遗传流行病学 160

第一节 概述 160

一、遗传流行病学的概念 160

二、遗传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 161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6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62

一、资料收集 162

二、分析方法 162

三、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166

第三节 遗传性疾病的预防 166

一、筛检 166

二、遗传咨询 167

三、监测 167

第15章 环境流行病学 169

第一节 环境流行病学概述 169

一、环境流行病学的定义 169

二、环境流行病学的用途 170

第二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171

一、环境暴露评定 172

二、环境因素对人群危害评定 173

第三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74

一、生态学研究 174

二、其他流行病学方法 175

第16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177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概念及特点 177

一、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定义 177

二、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177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178

一、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178

二、传染源 179

三、传播途径 181

四、易感人群 183

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184

六、疫源地和流行过程 184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85

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185

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85

第四节 传染病的计划免疫与评价 187

一、预防接种 188

二、计划免疫方案 188

三、计划免疫的评价指标 188

第17章 医院感染 190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190

一、医院感染 190

二、医源性感染的定义 191

三、医院感染的分类 191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192

一、医院感染病原体 192

二、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192

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93

四、医院感染的暴发与控制 194

第三节 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 194

第四节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195

一、医院感染管理与组织结构 195

二、医院感染监测 196

第18章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197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与趋势 197

一、恶性肿瘤的危害 197

二、恶性肿瘤流行特征 198

三、世界恶性肿瘤流行趋势 200

四、中国恶性肿瘤流行趋势 200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病因及预防 201

一、恶性肿瘤的病因 201

二、恶性肿瘤的防制 203

第19章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206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概况 206

第二节 高血压病 208

一、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08

二、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209

第三节 冠心病 210

一、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11

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12

第四节 脑卒中 213

一、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 214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16

第五节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 217

一、一级预防 217

二、二级预防 218

三、三级预防 219

四、心血管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 219

第20章 流行性感冒 220

第一节 流感病毒 220

一、基本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20

二、分类与命名 221

三、抗原变异 222

四、生物学特性和免疫特征 222

第二节 流感的流行过程 223

一、传染源 223

二、传播途径 224

三、易感人群 224

第三节 流感的流行特征 225

一、流行概况 225

二、三间分布 225

三、超额死亡率 226

第四节 流感流行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 227

一、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227

二、预防策略与措施 227

第五节 禽流感 229

一、流行概况 229

二、流行过程 229

三、预防措施 230

第21章 艾滋病 233

第一节 概述 233

一、病原学 233

二、艾滋病的分期 234

三、危害 234

第二节 艾滋病流行概况及传播途径 235

一、流行概况 235

二、艾滋病传播途径 237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238

一、预防策略 238

二、预防措施 238

参考文献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