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融危机:顽疾难医 1
投机狂热与信贷 9
政策启示 18
本书结构安排 21
第二章 危机典型剖析 31
模型 31
国际间传导机制 37
模型的有效性 40
模型的现实相关性 42
第三章 投机狂热 46
市场理性 46
个人理性和市场非理性 49
外部冲击 64
投机对象 69
投机本性的国别差异 72
第四章 火上浇油:信贷扩张 75
货币学派与银行学派 78
债务质量 83
汇票 86
证券化 88
短期拆借资金 89
金汇兑本位制 92
信贷不稳定性和大萧条 93
第五章 关键阶段:泡沫即将破灭 101
预期变化 101
贝尔斯登公司、房利美、房地美和雷曼兄弟公司 103
警讯 105
财务困境 108
困境会持续多久? 112
危机的开始 119
崩溃与恐慌 125
第六章 投机过热与纸上财富 129
郁金香投机狂热 132
股市与房地产市场 134
商品价格、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 139
第七章 伯纳德·麦道夫:欺诈、骗局和信贷周期 140
欺诈和腐败的分类 144
20世纪90年代的欺诈事件 154
托儿与骗子 162
窃取内部信息 165
欺诈与狂热 166
泡沫与欺诈 168
贵族赌徒 171
腐败的媒体 172
可疑做法 174
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的欺诈 177
银行的诱惑 178
第八章 危机的国际传播:1618—1930年 183
谁应为危机负责? 183
传导机制 186
劣币危机 187
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 188
1763—1819年的危机 189
1825—1896年的危机 191
1907年的危机 199
1929年危机的国际后果 200
第九章 资产价格泡沫的国际传播:从墨西哥城到东京到曼谷、纽约、伦敦和雷克雅未克 202
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等国银行贷款激增 203
20世纪8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 204
东亚经济奇迹和新兴市场股票泡沫 209
非理性繁荣和美国互联网股票价格泡沫 212
全球房地产泡沫 218
滚滚资金和资产泡沫 219
第十章 政策应对:放任自流、劝解或银行假期 223
银行监管体制改革 224
任其发展 226
道义劝说及其他措施 231
拖延 232
关闭市场和银行假日 233
清算所票据 235
银行合作 236
1828年的阿尔萨斯危机 236
1857年的汉堡危机 237
债务担保:巴林银行危机 238
存款保险 241
财政票据 243
运气:一点补白 245
第十一章 国内最后贷款人 246
概念的起源 247
谁来担当最后贷款人 250
给谁,给什么? 257
何时,多少? 260
第十二章 国际最后贷款人 264
从历史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 269
伦敦与巴黎:国际金融中心 27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后贷款人 276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货币安排 282
条件 289
1994—1995年墨西哥危机 289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 290
美国与美元 292
第十三章 雷曼冲击:原可避免的灾难 295
美国房价泡沫 296
“大而不能倒”的成本和这一陈词的祸根 301
“大而不能倒”与道德风险 306
第十四章 历史的教训 310
金融动荡的原因 317
第一轮信贷泡沫 319
第二轮信贷泡沫 320
第三轮信贷泡沫 321
第四轮信贷泡沫 322
数据规律 323
货币冲击和信贷市场冲击事件的后果 325
国际最后贷款人能否带来改观? 329
第十五章 结语:2010—2020年 332
附录 336
注释 341
译者后记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