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董仲舒考 1
一、生年 1
二、卒年 5
三、对策之年 9
四、两相骄王 18
五、故里 22
六、家和墓 32
第二章 宇宙论 35
一、宇宙本原 35
二、宇宙模式 42
三、宇宙系统 45
四、天人感应 59
五、宇宙论的特点 73
第三章 人性论 76
一、对孟子性善论的驳斥 77
二、对荀子性恶论的修正 83
三、性未善论 87
第四章 仁义论 99
一、仁 99
二、义 107
三、仁义之分 112
四、关于“义”的训诂 116
第五章 义利论 133
一、董子之前的义利观 133
二、董子的义利论 138
三、董子之后的义利观 145
四、董学对宋明时代义利观的影响 149
五、重义轻利成为传统观念的主流 153
第六章 贤庶论 158
一、贤人食禄,劳心行义 158
二、智者劳心,功贤耕织 166
三、劳心者的社会价值 174
四、仇视劳心者的历史原因 178
五、劳心劳力的分工与分工的消失 183
第七章 德才论 187
一、德与才 187
二、必仁且智 189
三、德重于才是对必仁且智的偏离 191
四、专德失人的历史考察 195
五、唯才是举也是一种偏离 202
六、全面发展是对必仁且智的回归和发展 207
七、社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社会 208
第八章 贵志论 210
一、重志 210
二、原志 212
三、原心 215
四、崇本 219
第九章 名讳论 227
一、深察名号 227
二、名发天意 229
三、名寓褒贬 232
四、为尊者讳 234
五、讳的演变 239
六、讳的影响 240
七、实事求是 242
第十章 辞指论 247
一、有常辞,无通辞 247
二、有正辞,有诡辞 250
三、见其指,不任其辞 254
四、《春秋》十指 261
五、诛意不诛辞 264
六、辞指论的理论意义和影响 266
第十一章 常变论 271
一、常与变 272
二、经与权 276
三、影响与评价 286
第十二章 中和论 291
一、中与和 291
二、以中和养身 298
三、以中和治天下 309
第十三章 大一统论 314
一、大一统主要是统一思想 314
二、统一思想是百家争鸣后的必然 317
三、统一思想的实现 320
四、统一思想的功过 329
五、思想统一的规律 341
第十四章 总评 347
一、社会现实是董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347
二、思想现实是董学论证方法的依据 352
三、董学在西汉的影响 365
四、董学对东汉的影响 373
五、董学在南北朝的影响 378
六、董学对宋明时代的影响 380
七、董学在清代的影响 384
后记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