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谈艺 8
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 8
鲁迅与上海的木刻运动 11
鲁迅与人体美术 12
戈雅画手的启示 15
艺术的“藏”与“藏”的艺术 16
舞蹈与美术 18
性美术在悄悄崛起 21
现代美术与现代设计 23
广告形象与城市形象 24
步行街三步曲 25
看橱窗里的世界 27
光在现代水墨中的意义 29
关于行为艺术 32
上海美术优势的失落和再建 34
对当代上海青年美术现象的探讨 35
“土”“洋”结合·兼收并蓄——《金山农民画展》的启示 37
浅谈“江南之春”画展的艺术定位及发展方向 38
谈上海油画在中国油画发展中的地位 39
从十届全国美展谈上海美术的现状 41
海上花语——都市女性艺术家的思考 43
走向世界的中国油画 44
世界和平与美术多元化 46
艺坛点击 49
精美·考究——记漫画家蔡振华 49
张乐平与剪纸 50
张桂铭画之三昧 51
生气贯注·气势宏大——评邢少兰的画 52
蕴藏于野性中的文化意蕴 53
陈创洛现代绘画中的“根” 55
中西合璧——谈张雷平的绘画风格 56
将环境视作城市雕塑创作求新的依据 57
邢啸声的收藏 59
浅谈林凤眠水墨绘画中的光 60
沈柔坚的下生活与画生活 63
回忆方厅里的温馨 64
以心写画——杨正新和他的中国画艺术 65
大余“大结”的形和意 66
用线条讴歌生命 67
应野平与海派 68
积厚流广话吴健 69
陆春涛瓶花画探秘 71
百重山水百重情 73
画中之和 74
美丽的无声世界 76
中西融合写黄山 77
漫议徐立铨花鸟画 79
试谈张充仁的人生准则和艺术思想 80
光色与线条——黄铁山对水彩画艺术的思考和实践 83
出入脂粉黛色的云华 85
“裂变”艺术的升华 86
草间弥生的软雕塑 87
穆利与色彩 88
期待着第三次握手 90
前言后语 91
《张复兴画集》序 91
《罗步臻画集》序 92
《周加华作品集》序 93
《金祥龙版画》前言 94
《戎戈版画选集》序二 95
《梦寻曼哈顿》序 96
《现代水彩写生与创作》卷首语 97
《严德泰水彩画集》序 98
《“天工物语”王煜宏静物画选》序 99
《往事如歌——与柔坚相依相伴45年》序 101
《王北珍画集》前言 102
《许明耀画集·欧罗巴印象》序 103
《龚赣弟吹塑版画集》序 104
《曹舒天江南老屋中国画集》序 105
《应小杰》序言 106
《2004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艺术家丛书》序 107
《权正浩》序 108
《迪奥尼西奥·契玛莱利雕塑与素描》序 109
《绝代风华——名家人体画交流展》序 110
《汪家芳画集》序 111
《在水一方——谢春林海景山水画展》序 113
《上海符号》序 115
画廊闲步 116
米开朗基罗和《奴隶》雕像——介绍《意大利艺术展》的一件展品 116
来自东瀛的金属流——看《日本金属美术作品展88》 117
走向东方的米罗 118
重建澳大利亚艺术精神——《走出澳洲》画展观后 119
一生追求一个梦——比利时画家培梅克的艺术 120
来自法国的色彩大餐 121
摩尔的雕塑 122
手绘的年画 123
平静的海平线 124
《海平线》展感言 125
定位与拓展——记98《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126
在当代艺术涨潮中迎来“海平线” 127
城雕春秋 129
上海城市雕塑现状略谈 129
上海城市雕塑断想 130
三座雕塑背后的故事 132
城市雕塑的个性 134
雕塑——城市的眼睛 135
城雕建设误区与城雕发展趋势 137
对四座城市的城雕与环境的思考 139
对城市雕塑环境的再认识 140
话说雕塑公园 142
城市记忆的缺失与重建 143
雕塑展相约在秋天 145
茶余品书 147
雕塑长河里的一串珍珠——介绍《欧美雕塑名作欣赏》 147
一座袖珍的雕塑艺术博物馆 148
从法国搬来的“小博物馆” 149
方寸里的名画世界 150
开启西班牙雕刻之门的钥匙 151
艺市收藏 152
倡导艺术品收藏 激活艺术品市场 152
从上海画廊开办热现象说起 154
加入WTO对上海画廊业的影响 156
浅谈对油画作品的投资性收藏 158
雕塑——一个未被重视的收藏空间 159
岁月留痕 160
童年的“纸兵战争” 160
重读旧画·回味新意 161
日本美术一鳞半爪录 162
虔诚而又匆匆的朝圣 165
“米罗”机场滞留记 169
访俄日记 170
旗津公园里的“海味” 173
风雨中的凤山艺术街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