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电影中的改革开放时代 1
一、从《有话好好说》看改革开放时代 1
二、改革开放时代及其电影文化 10
三、“革命”与“改革”的含义 15
四、研究现状及本书框架 18
第一章 中国电影文化与电影文化学 22
一、中国电影文化及其品格 22
二、中国电影文化的层面构造 27
三、通向中国电影文化学 36
第二章 通向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 38
一、改革、革命及革命式改革——中国电影文化的主调问题 38
二、中国电影文化中革命主调的形成——以《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为例 51
三、通向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电影文化:从革命到革命式改革——以谢晋的两个三部曲为例 54
四、谢晋:从革命到革命式改革的转换器 68
第三章 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主调:革命式改革 70
一、革命式改革美学及其呈现 70
二、第四代:诗化与现实化之间 71
三、第五代:决裂式开拓 80
四、第六代:回到日常生活 92
五、革命式改革美学的特征 97
第四章 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转型 101
一、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的四次转向 101
二、回望中国电影文化Ⅰ型:向世进化型文化 108
三、中国电影文化Ⅱ型:在世共生型文化 111
四、中国电影文化转型的动因及软实力问题 117
第五章 在世共生型文化的空间维度——以《寻枪》和《两个人的芭蕾》为例 122
一、地点与人的生存方式 122
二、依地生存与无地生存 125
三、固体性格与流体性格之间 129
四、无地生存及其意义 130
五、空间恐惧的生成 133
六、空间恐惧下的化空为时法 136
七、远距空间的悖论与中国美学传统 144
八、当代中国人生存方式中的悖论 146
第六章 中国西部电影模块及其终结——一种电影文化范式的兴衰 149
一、百年中国电影模块景观 149
二、西部电影模块及其特色 150
三、西部电影模块的兴衰 153
四、西部电影模块的影响力 154
五、西部电影模块碎片的辐射力 155
第七章 中国电影文化:从模块位移到类型互渗 159
一、通向北部电影模块之路 159
二、北部电影模块与国家电影 160
三、西部电影模块与模块时代的终结 162
四、类型化与类型隔绝危机 164
五、类型互渗与当前中国电影景观 166
第八章 中国电影文化60年地形图 172
一、题旨之变:从政治主导到文化主导 172
二、价值取向之变:世界性与民族性 173
三、人物塑造之变:从典型化到类型化 173
四、效果之变:从思想启蒙型到感性娱乐型 174
五、范式之变:从模块位移到类型互渗 174
六、所有权之变:从国有资本到多元资本 179
七、管理体制之变:从政府领导到政府指导 180
第九章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视觉流——张艺谋《英雄》与视觉凸现性美学的惨胜 183
一、《英雄》的制胜法宝 183
二、通向视觉凸现性美学之路 186
三、视觉凸现性美学及其呈现 188
四、视觉引导的全球化 192
五、视觉凸现性美学的惨胜 193
第十章 从双轮革命到独轮旋转——第五代电影的内在演变及其影响 195
一、第五代的革命式出场 195
二、看与思的双轮革命 197
三、《红高粱》:双轮革命的顶峰 200
四、从双轮革命到独轮旋转 204
五、独轮旋转与当前电影的视觉凸现潮 208
第十一章 谢晋与冯小刚:中国当代影像政治修辞的双峰 212
一、革命时代与改革时代的国家镜像 212
二、中国当代影像政治修辞的前后诠释者 214
三、谢晋:向世进化型文化的代表 215
四、冯小刚:在世共生型文化的代表 219
五、谢晋与冯小刚之间 221
第十二章 主旋律影片的儒学化转向 226
一、从传奇时代到泛悲剧时代 226
二、泛悲剧时代的儒学化转向 230
三、仁爱式英雄及其类型化 232
四、俗韧性与二次成人仪式 235
五、在低调中回退入生活流 238
六、从失谐到和谐 241
七、革命式改革中的古典回归 243
第十三章 在写实与奇幻之间——电影与全球性语境中的传统 246
一、惊羡与仿效——全球性语境中的电影与传统 246
二、革命与激活——电影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 249
三、逼真与变形——电影中的传统形象 253
四、在写实与奇幻之间——电影与中国现代美学传统 258
第十四章 中国电影中的家破亲离故事 261
一、在写实与寓言中批旧 261
二、批旧颂新模式的定型 263
三、散聚中的历史反思 265
四、叩探家破亲离叙述 268
五、现代民族性的想象性建构 271
结语:革命式改革精神及其未来 274
一、革命式改革精神的形成轨迹 274
二、革命式改革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301
三、革命式改革精神的美学推衍 306
四、革命式改革精神的衰颓 308
五、通向新传统现代精神 313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