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引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屈茂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00109222
  • 页数:6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民法学研究与教学经验的结晶。本书属于对民法最基础问题的研究,虽然不关涉具体法律规定但却是法律规定正当性的基础所在。作者在全面检讨和审视了既存的诸多理论与学说的基础上,分析阐述民法的本源,民法的人性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民法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民法的规范功能和社会功能,民法的逻辑机构、体系结构和规范结构,民法法律关系的主体类型、客体构造和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民事权利的开放性定义、民事权利体系与民事权利推定,民事义务的结构,民事责任的本质、功能、种类与形式、聚合与竞合、民事责任的承担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民事责任的消亡,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基本理念、理性主义与民事立法、关键人物与民事立法,民法适用的基本规则、一般过程、法律解释、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条款的具体化、法律漏洞的补充,民事政策,法学流派与民法,民法文化的逻辑起点、民法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民法文化的生成与中国民法文化的特质、中国民法文化的现代化等等,能让人在古老的民法学中找到“发现新的矿脉”的激动,富有启迪性。本书适合于作为研究生教材或者课外读物,也可以作为学者学术研究之参考。

前言 1

第一章 民法的本源 5

一、民法词义的解读 5

(一)民法乃“市民”的法 6

(二)民法乃“民事”法而非“官事”法 8

(三)民法乃私的法而非公的法 9

二、民法特征的提炼 12

(一)民法是私法 13

(二)民法以权利为本位 14

(三)民法以意思自治为元理念 17

(四)民法确立民事主体的中性人标准 19

(五)民法对权利以同质救济 24

三、民法地位的阐明 25

(一)民法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25

(二)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46

(三)民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52

第二章 民法的三大基础 58

一、民法的人性基础 58

(一)人性学说与人性分析的基本态度 58

(二)民法对人性的总体把握 61

(三)民法的人本性 69

(四)民法的人权性 74

(五)民法的宽容性 79

二、民法的经济基础 83

(一)自然经济之于民法 84

(二)计划经济之于民法 86

(三)市场经济之于民法 89

三、民法的社会基础 92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93

(二)市民社会与乡土社会 97

(三)民法的市民社会基础 102

第三章 民法的价值 107

一、民法的价值及其体系 107

(一)民法价值的认识起点 107

(二)民法价值的体系厘定 111

(三)现代民法价值体系的基点:人的保护 115

二、现代民法的内在价值 118

(一)人格平等:从形式到实质 118

(二)人格(意思)自由:从绝对到相对 123

三、现代民法的外在价值 127

(一)私权之保障 127

(二)效率之促进 129

(三)法秩序之维护 133

第四章 民法的功能 137

一、民法功能引说 137

(一)民法功能的概念厘定 137

(二)民法功能的分类 144

(三)民法功能的局限性 147

二、民法的规范功能 149

(一)民法的指引功能 150

(二)民法的评价功能 152

(三)民法的预测功能 155

(四)民法的教育功能 158

(五)民法的惩戒功能 159

三、民法的社会功能 161

(一)民法社会功能的本质特性 161

(二)民法社会功能的构成 165

第五章 民法的结构 180

一、民法结构绪说 180

(一)民法结构的概念厘定 180

(二)民法结构的意义 182

二、民法的逻辑结构 182

(一)“人—物”的逻辑结构 183

(二)“权利—义务”的逻辑结构 185

(三)“人—权利—责任”的逻辑结构 187

三、民法的体系结构 189

(一)法典化与民法的体系结构 189

(二)总则在民法典体系化中的功能 191

(三)民事单行法在民法体系结构中的地位 198

四、民法的规范结构 205

(一)民法规范的特性 205

(二)民法规范的构成 207

(三)民法规范的类型 211

第六章 民事法律关系 229

一、作为私法基本工具的法律关系 229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史 229

(二)民事法律关系之于私法的工具作用 232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性 233

(一)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于平等主体之间 234

(二)民事法律关系大多具有任意性 235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是一种财产关系 237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238

(一)民事主体的法理基础 238

(二)民事主体资格的确认 249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类型 253

四、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255

(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厘定 255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物 261

五、民事法律事实 281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把握 281

(二)司法过程中民事法律事实的认识 284

(三)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 286

第七章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 292

一、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一般分析 292

(一)民事权利概念的厘定 292

(二)民事义务 300

二、民事权利体系 303

(一)民事权利体系化的一般原理 303

(二)古典私权体系 305

(三)民事权利体系的当代发展 322

(四)现代民事权利体系 325

三、民事权利推定 328

(一)民事权利推定的概念 328

(二)民事权利推定的方式 331

(三)民事权利推定的限度 334

四、民事义务的结构 335

(一)作为义务与不作为义务 335

(二)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 336

(三)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 337

(四)真正义务与不真正义务 340

(五)第一性义务与第二性义务 340

第八章 民事责任 341

一、民事责任的含义 341

二、民事责任的本质 344

(一)古代民事责任:“报应”本质 345

(二)近代民事责任:意志过错的评价后果 349

(三)现代民事责任:多元趋势下的复杂本质 352

三、民事责任的功能 358

(一)民事责任的救济功能 358

(二)民事责任的惩罚功能 360

(三)民事责任的激励功能 363

四、民事责任的种类与形式 364

(一)民事责任的类型划分 364

(二)民事责任的形式 372

五、民事责任的竞合与聚合 376

(一)民事责任的竞合 376

(二)民事责任体系内的聚合 383

六、民事责任的承担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386

七、民事责任的消亡 391

第九章 民法的创制 396

一、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 397

(一)民事立法的外在体系趋势 398

(二)民事立法的内在体系趋势 405

二、民事立法的基本理念 408

(一)民事立法的协调性理念 409

(二)民事立法的科学性 414

(三)民事立法的及时性理念 418

三、理性主义与民事立法 420

四、关键人物与民事立法 437

(一)政治家与民事立法 438

(二)法学家与民事立法 446

第十章 民法的适用 455

一、民法适用的基本规则 456

(一)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 457

(二)新法优先于旧法 459

(三)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 461

(四)法律文本优先于法律解释 463

(五)强行法优先于任意法 463

(六)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 464

二、民法适用的一般过程 464

(一)民法适用的基本模型 465

(二)小前提的认定 468

(三)大前提的确定 472

三、民法适用中的法律解释 475

(一)民法解释的必要性 475

(二)民法解释的目标 480

(三)法律解释方法及其运用顺序 483

四、不确定概念与一般条款的具体化 501

(一)不确定概念的具体化 501

(二)一般条款的具体化 503

五、民法漏洞补充 504

(一)法律漏洞与法院不得拒绝审判 504

(二)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 507

(三)民法适用中的类推适用 509

第十一章 民事政策 526

一、民事政策的概念 527

(一)民事政策的语义 527

(二)民事政策的特征 530

(三)民事政策的分类 534

二、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 539

(一)尊重和保护人格尊严的民事政策 539

(二)保护人之合法财产的民事政策 540

(三)鼓励市场交易的民事政策 542

(四)保护婚姻家庭的民事政策 543

(五)保护弱者的民事政策 544

三、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 545

(一)科学原则 546

(二)人权主义原则 548

(三)法治原则 549

(四)合理原则 551

四、民事政策的功能 552

(一)民事政策的引导功能 552

(二)民事政策的协调功能 556

五、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关系 557

(一)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相互关系的甄别 557

(二)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冲突和调整 561

六、民事政策的评估 563

(一)民事政策评估的意义 563

(二)民事政策评估的标准 567

(三)民事政策评估的模型、过程与基本方法 571

七、我国民事政策的早期异化与未来发展 576

(一)我国民事政策功能的早期异化 576

(二)我国民事政策的未来 578

第十二章 法学流派与民法 583

一、法学流派的地位 583

二、自然法学派与民法 588

三、规范法学派与民法 596

四、社会法学派与民法 605

五、中国民法流派的形成与发展问题 610

第十三章 民法文化 613

一、民法文化的逻辑起点 613

(一)文化界说 613

(二)法律文化的厘定 618

(三)民法文化概念的选择 622

二、民法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624

(一)民法文化的结构 624

(二)民法文化的功能 628

三、民法文化的生成与中国民法文化的特质 631

(一)民法文化的生成 631

(二)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质 636

(三)中国近代民法文化的特质 643

四、中国民法文化的现代化 646

(一)对传统民法文化当持应有之敬意 647

(二)法典化是中国民法文化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649

(三)民法文化的现代化依赖于现代的民法教育 650

参考文献 653

后记 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