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
1.1 立项背景与选题意义 1
1.1.1 立项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4
1.2 项目执行情况 6
1.2.1 研究方法 6
1.2.2 实施过程 7
1.3 主要研究结果 10
1.3.1 系统文献梳理 10
1.3.2 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构建 11
1.3.3 主要观点及结论 11
第2章 相关研究与理论基础 19
2.1 幸福的概念 19
2.1.1 我国文化中的幸福含义 20
2.1.2 哲学视角的幸福含义 25
2.1.3 本研究的幸福含义 31
2.2 国内外幸福指数研究进展 35
2.2.1 国外研究进展 35
2.2.2 国内研究进展 38
2.3 相关理论基础及支撑 48
2.3.1 经济学理论 48
2.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49
2.3.3 心理学理论 50
2.3.4 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50
2.3.5 可持续发展理论 52
2.3.6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论 52
2.3.7 相关理论对本研究的支撑 53
第3章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居民幸福指数 54
3.1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4
3.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 54
3.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57
3.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59
3.2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研究的关联性 61
3.2.1 相关理论 61
3.2.2 内涵的关联性 62
3.2.3 目标的关联性 64
第4章 我国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构建 68
4.1 构建思路 68
4.1.1 理论基础 68
4.1.2 构建目的 69
4.1.3 具体思路 69
4.2 指标选取 70
4.2.1 指标设计原则 70
4.2.2 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各级指标内容 71
4.3 指数模型 74
4.3.1 各级指标的衡量标准 74
4.3.2 数据来源 74
4.3.3 计量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模型介绍 75
4.4 我国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 77
4.4.1 评价方法介绍 77
4.4.2 我国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特点及其意义 80
第5章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指数调查 87
5.1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测量 87
5.1.1 东部地区农村概况 88
5.1.2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指数调查 100
5.1.3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测量 103
5.2 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指数调查 111
5.2.1 中部地区农村概况 111
5.2.2 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指数调查 120
5.2.3 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测量 129
5.3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指数调查 141
5.3.1 西部地区农村概况 141
5.3.2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及测量 150
第6章 具有特殊模式的先进农村的典型调查 172
6.1 华西村、小岗村、南街村发展历程 172
6.1.1 华西村发展历程 172
6.1.2 小岗村发展历程 178
6.1.3 南街村发展历程 182
6.2 先进农村的典型做法 187
6.2.1 华西村典型做法 187
6.2.2 小岗村典型做法 188
6.2.3 南街村典型做法 192
6.3 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启示 198
第7章 我国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感知分析与评价 202
7.1 传统农村居民的显示性偏好 202
7.1.1 过度依赖物质消费 203
7.1.2 物质消费水平“代表”幸福水平 204
7.2 农村居民对幸福的重新认识 206
7.2.1 幸福悖论 206
7.2.2 心理需求与幸福水平 210
7.3 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评定 217
7.3.1 影响因素 217
7.3.2 国内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223
7.3.3 评定 226
7.4 进一步讨论 232
7.4.1 农村居民幸福指数不能完全代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水平 232
7.4.2 时代背景下探讨农村居民幸福指数 232
第8章 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政策建议 234
8.1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仍然是提高幸福感的基本途径 236
8.1.1 因地制宜创新农村发展模式,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237
8.1.2 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农业增效中增加农民收入 238
8.1.3 加快推行农村城镇化,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 238
8.1.4 努力完善金融体系,服务农村发展,补充农业资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38
8.1.5 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加强新农村建设 239
8.2 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是提高民众幸福感的必要保障 240
8.2.1 优化农村居民的社会意识和心理环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领和引导作用 240
8.2.2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优化农村智力环境 241
8.2.3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优化农村法制环境 241
8.2.4 加强农村道德建设,优化农村道德环境 242
8.3 注重自然环境建设,实现民众安居乐业 242
8.3.1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增强农村环保意识 243
8.3.2 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243
8.3.3 进行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244
8.3.4 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244
8.4 加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监管力度,分享社会主义硕果 245
8.5 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政府信用水平 246
8.6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47
附录 249
附录1 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改革意见 249
附录2 调查问卷 289
参考文献 311
致谢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