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增长极的构建 基于循环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绍洪,向秋兰,谌莉萍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10139708
  • 页数:474 页
图书介绍:书稿深入研究和探索了西部地区循环产业集群的产生背景、所需条件、形成路径、运行机理及构建思路;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循环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绿色增长极功能特征及效率机制;提出了可以用循环产业集群作为载体,构建和培育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绿色增长极”,引领和带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和跨越式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针对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产业发展条件和生态脆弱状况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西部生态脆弱地区走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最终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经济富裕生态文明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1章 导论 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目的 6

1.1.3 研究意义 10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评述 12

1.2.1 生态脆弱性及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 12

1.2.2 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的研究 17

1.2.3 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 22

1.3 本书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27

1.3.1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27

1.3.2 主要思路和方法 29

1.3.3 本书的基本构架 32

第2章 本书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35

2.1 环境资源约束与生态脆弱性 35

2.1.1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资源问题 35

2.1.2 生态系统与生态脆弱性 40

2.1.3 自然资源与资源的有限性 45

2.1.4 可持续发展观与资源环境持续问题 49

2.2 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 54

2.2.1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54

2.2.2 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59

2.2.3 产业生态园的相关理论 63

2.3 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集群 69

2.3.1 产业系统结构与低碳绿色化 69

2.3.2 产业组织的三重内涵 74

2.3.3 产业集群及其效益特征 78

2.4 复杂系统分析方法及自组织理论 83

2.4.1 系统科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84

2.4.2 复杂系统的分析思路及方法 88

2.4.3 系统的协同竞争与自组织 93

2.5 本章小结 99

第3章 产业组织模式与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 100

3.1 产业组织模式与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100

3.1.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 100

3.1.2 产业组织的本质及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106

3.1.3 产业组织模式与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发展 110

3.2 产业组织模式与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关系 115

3.2.1 生态环境脆弱区的表现及其成因 115

3.2.2 传统的资源开发与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9

3.2.3 先进产业组织模式能够提高区域生态效益 124

3.3 产业组织模式与生态脆弱区资源保护的关系 129

3.3.1 生态脆弱地区资源开发的脆弱性 129

3.3.2 传统产业组织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134

3.3.3 生态型产业组织模式对区域资源环境的保护意义 139

3.4 本章小结 145

第4章 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 146

4.1 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及生态状况 146

4.1.1 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基本状况 146

4.1.2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151

4.1.3 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区状况调研 157

4.2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及生态压力 162

4.2.1 西部生态脆弱区的自然资源状况 163

4.2.2 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 170

4.2.3 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 177

4.3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183

4.3.1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 183

4.3.2 东西部发展的差距与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188

4.3.3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经济面临的问题 194

4.4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产业发展及存在问题 201

4.4.1 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特征 201

4.4.2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产业组织的形态特征 206

4.4.3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1

4.5 本章小结 216

第5章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选择 217

5.1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面临的双重历史任务 217

5.1.1 历史任务之一:必须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 217

5.1.2 历史任务之二:必须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 222

5.1.3 两类产业组织模式及其综合效益的比较 228

5.2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制约因素 234

5.2.1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循环经济模式推行情况 234

5.2.2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产业生态园的发展状况 239

5.2.3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244

5.3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249

5.3.1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249

5.3.2 产业集群是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54

5.3.3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现有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259

5.4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新型产业组织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264

5.4.1 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 264

5.4.2 循环产业集群的内涵结构及功能特征 269

5.4.3 循环产业集群是绿色快速发展的最佳产业组织模式 274

5.5 本章小结 280

第6章 循环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及发展演化机制 281

6.1 循环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基础及群落的形成 281

6.1.1 循环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基础及一般演化路径 281

6.1.2 循环产业集群的生态位条件与企业聚集势 287

6.1.3 企业群落的形成及集群发展演化路径 291

6.2 从企业群落到产业集群再到创新网络的演进 298

6.2.1 企业群落的演进与产业集群的形成 298

6.2.2 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 304

6.2.3 产业集群向创新网络升级的自组织演进 309

6.3 创新集群的发展与循环集群的形成 315

6.3.1 创新集群的形成条件及运行机制 315

6.3.2 创新集群为循环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1

6.3.3 创新集群向循环集群的进一步升级 326

6.4 本章小结 333

第7章 循环集群绿色增长极的内部博弈与效益机制 335

7.1 循环产业集群与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绿色增长极 335

7.1.1 增长极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 335

7.1.2 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及人类绿色发展趋势 340

7.1.3 循环产业集群与生态脆弱区发展的绿色增长极 346

7.2 循环产业集群利益分配与创新动因的博弈分析 351

7.2.1 循环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博弈关系及影响 351

7.2.2 循环产业集群内部利益分配博弈分析 357

7.2.3 集群企业创新动因及行为策略的博弈分析 363

7.3 循环产业集群运行绩效形成的主要机制 371

7.3.1 循环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形成机制 371

7.3.2 循环产业集群的生态效益形成机制 377

7.3.3 循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实现机制 382

7.3.4 循环产业集群运行稳定的实现机制 388

7.4 本章小结 393

第8章 构建循环集群绿色增长极的思路与对策 394

8.1 构建循环产业集群和培育绿色增长极的思路 394

8.1.1 鼓励和推进各产业间循环经济的集群运行 394

8.1.2 生态脆弱地区构建循环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 401

8.1.3 调动自组织与他组织机制来培育绿色增长极 407

8.2 推进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循环集群快速发展的措施 414

8.2.1 搭建和营造发展平台 414

8.2.2 整合与聚集关键要素 419

8.2.3 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 424

8.3 促进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增长极快速形成的对策 429

8.3.1 对绿色增长平台的营造及成长环境的治理 429

8.3.2 推进相关产业的集群化重组和生态化融合 434

8.3.3 促进绿色增长极高效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439

8.4 本章小结 446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447

9.1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447

9.1.1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447

9.1.2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449

9.1.3 本书得出的重要结论 451

9.2 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 453

9.2.1 本研究具有的主要创新点 453

9.2.2 本书研究结果的学术理论价值 454

9.2.3 本书研究结果的应用实践意义 456

9.3 进一步地研究与展望 457

9.3.1 有待进一步充实的内容 457

9.3.2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458

9.3.3 进一步的发展与展望 460

参考文献 462

后记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