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黄慎(1687—1772),初名盛,字恭懋,号瘿瓢,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有《蛟湖诗钞》存世。黄慎自幼家贫,因无钱读书,遂随父自学,后父亲早逝,为赡养慈母,放弃举业的愿望,学画谋生。康熙五十八年(1719).黄慎离家远游,行走于江西、广东、江苏、浙江各地.边卖画,边游览山川1名胜,广交朋友。雍正二年(1724),黄慎首次来到扬州,开始了扬州鬻画生涯。当时的扬州经济繁荣,文人荟萃,画家如林,黄慎结交了许多名士画友,特别是与郑燮、李觯、金农、高翔等画家交往密切。后又两次长期旅居扬州,除了作画、卖画之外,更多地是与旧识新知诗酒唱和。黄慎擅长人物、花乌、山水,以人物画和花乌画最为突出。初师上官周,学工细人物山水,后变化为粗笔挥写,以简驭繁,气势雄伟,笔意纵横,于粗犷中见精炼。他所画人物除历史故事、神仙怫像之外,多从民间生活取材,常画流丐、纤夫、渔民等,往往只用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他的花乌画宗法徐渭,以狂草书法入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纵逸泼辣,挥洒自如。黄慎亦工草书,师法二王,更得怀素笔意,从章草脱化而出,点画纷披,散而有序,具有“字中有画”之趣。黄慎于诗、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三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浑然天成。尽管也有人认为黄慎“笔过伤韵”、“惜少士气”,但黄慎的艺术及对中国绘画发展的贡献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齐白石在《老萍诗草》中写道“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然之趣,决定从今大变。”这应该是对黄慎极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