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 选题由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二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5
三 基本结构 9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 11
第一节 发生与生成 11
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苏联路径 12
二 俄苏文艺理论、文艺思潮、文艺政策的引介和影响 18
三 中国史学固有的经世传统和传统美术史学的现代转型 26
四 带有苏联印记的鲁迅、毛泽东的文艺思想 27
第二节 表现与类型 31
一 以唯物史观为治史原则:以李朴园为例 31
二 社会学研究倾向:以岑家梧为例 38
三 直接的苏联影响:以胡蛮为例 45
第三节 小结 57
第二章 政治笼罩下的“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1949—1966 62
第一节 “一边倒”文化体制的确立 62
一 “苏联模式”理论资源的译介 64
二 “苏联模式”史学研究体制和生产方式的形成 70
三 “苏联模式”思维研究队伍的形成 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期“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 80
一 《美术通史》、《世界美术通史》译介中反映出的“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特征 80
二 中国美术史论著作中的“苏联模式” 91
三 美术史学论文中的苏联影响 123
第三节 小结 132
第三章 “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的变异与反思:1966—2000 136
第一节 “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的变异:1966—1976 136
第二节 新时期对“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的反思:1976—2000 147
一 “苏联模式”在新时期的遗留 148
二 新时期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156
三 论争之后的选择 173
第三节 小结 175
第四章 “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的学理分析 178
第一节 “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的思想资源 178
一 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 178
二 马克思唯物史观及其艺术论 180
三 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美学 182
四 列宁、斯大林的文艺观 183
第二节 “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的特征阐释 184
一 注重美术中现实主义精神的研究和阐扬 184
二 提倡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的社会历史学方法 186
三 强调美术史研究的功利性 187
第三节 “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的类型分析 189
一 早期的学术思想型 189
二 后期的社会政治型 195
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学术思想型向社会政治型发展的临界点 201
第五章 “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的流变与启示 206
第一节 “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的流变轨迹 206
一 学理先进时期 206
二 政治介入时期 207
三 变异为政治工具时期 207
四 批判与反省时期 208
五 回到学理探讨时期 208
六 走向学术多元时期 208
第二节 “苏式”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学对新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启示 209
一 学术与政治 209
二 思想与史料 210
三 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 213
参考文献 216
后记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