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唐代以前关于王羲之其人及作品的记载 7
一、《语林》《世说新语》等文献中的王羲之形象 7
二、南朝宋、齐书学文献对王羲之书法和逸闻的记载 15
三、萧衍、陶弘景等梁朝君臣对时风的倡导:从二王到钟、王 19
四、收藏与毁佚 27
五、王羲之在书法之外的位望 32
第二章 唐人视阈中的王羲之形象及作品 36
一、《晋书·王羲之传》对王羲之形象的塑造和定型 36
二、帝王之好与民众之好 39
三、 《兰亭序》书法作品的出现、集字风气的形成 43
四、与王羲之有关的轶事与传说 49
五、唐代前期书论对张、钟、二王的评价 54
六、盛中唐书论对张、钟、二王的评价 56
第三章 宋人对王羲之形象的建构及对王羲之书法的认识 62
一、与王羲之有关的地理遗迹 62
二、有关王羲之传说的演变 68
三、宋代丛书、书学文献、地方志等所载王羲之传记及其意味 74
四、朝廷力量的又一次干预: 《淳化阁帖》的刊刻 81
五、从北宋书家对《淳化阁帖》的批评看其对王羲之书风的理解 86
六、《兰亭序》刻本的流行 91
七、北宋文人对取法王羲之的认识及实践 93
八、北宋文人对王羲之个人形象的评论 97
九、南宋君臣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建构 101
十、南宋理学家对王羲之的态度 108
十一、南宋《兰亭序》热与南宋人的书法取法观念 115
第四章 十三世纪末期至十四世纪文人对王羲之形象及其书法的接受 120
一、对王羲之的祭祀及其意味 120
二、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接受与南人的政治、文化诉求 124
三、元代南、北方书家对如何取法王羲之的不同认识 128
四、论笔法传授谱系 134
五、元人视阈中的二王书法图像及风格 143
六、内擫与外拓:元人对二王笔法的描述 145
七、兰亭雅集的遗响 148
第五章 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文人对王羲之及其作品的态度 153
一、明人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评论 153
二、明人对王羲之笔法的分析及对取法途径的论述 157
三、王羲之在社会一般层面影响的淡化 164
四、明代及清初书家对《兰亭序》《圣教序》等的评论 172
五、理学语境下对王羲之的另一极评价:项穆的“王书大统”论 178
六、得右军一体与王羲之书法一线单传观念 182
七、一线单传观念的分化与流派意识的产生 186
八、严分正偏的书法统系意识 188
九、对“法出二王之外”的关注及审美趣味的改变 191
第六章 十八世纪以来书家对王羲之及其作品的态度 194
一、一线单传观念的嬗变与北朝石刻的经典化——碑学成因研究的新视角 195
二、帖学书家对王羲之传世书作的评论 199
三、对传世王羲之书作、书论的非议与否定 208
四、对王羲之与碑学关系的建构 214
五、清末民初学者眼中的王羲之及其书迹——以杨守敬的论述为例 220
六、“内擫”、“外拓”涵义的拓展与近现代的碑、帖融合之势 225
结语 235
主要参考文献 241
后记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