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气候变化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挑战 1
1.1.2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 2
1.1.3 农村土地整治是中国重要的土地利用活动 2
1.1.4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效应不可忽视 3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1.2.1 研究目的 4
1.2.2 研究意义 5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7
1.3.1 研究内容 7
1.3.2 研究方法 8
1.3.3 研究技术路线 9
1.4 核心概念和研究尺度界定 10
1.4.1 碳循环 10
1.4.2 碳库和碳密度 11
1.4.3 研究时间尺度 11
1.4.4 研究空间尺度 1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2.1 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13
2.1.1 国外相关研究 14
2.1.2 国内相关研究 16
2.2 碳效应与碳减排的相关研究进展 20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0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4
2.3 碳补偿与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进展 26
2.3.1 国外相关研究 26
2.3.2 国内相关研究 31
2.4 研究述评 35
3 农村土地整治碳效应的理论初判:项目流程逻辑框架 37
3.1 农村土地整治的土地利用结构碳效应 38
3.1.1 植被碳库变化 39
3.1.2 枯落物碳库变化 39
3.1.3 土壤有机碳库变化 40
3.2 农村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碳效应 41
3.2.1 土地平整工程 41
3.2.2 农田水利工程 42
3.2.3 田间道路工程 42
3.2.4 防护林工程 43
3.2.5 地力培肥工程 43
3.3 农村土地整治的农田管理碳效应 44
3.3.1 种植制度 46
3.3.2 耕作措施 47
3.3.3 灌溉类型 47
3.3.4 施肥方式 48
3.4 本章小结 49
4 农村土地整治碳效应的实证检验:以林地开发耕地为例 51
4.1 农村土地整治碳效应的估算方案 51
4.1.1 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估算方案 51
4.1.2 农村土地整治碳效应估算方案 59
4.2 林地开发耕地碳效应的估算方法 61
4.2.1 基于抽样调查的实验室估算方法改进 61
4.2.2 基于元分析的碳密度估算方法构建 68
4.3 案例实证:以长兴县林地开发耕地项目为例 89
4.3.1 研究区概况和代表性 89
4.3.2 长兴县林地开发耕地项目背景 92
4.3.3 长兴县林地开发耕地碳效应的估算 94
4.3.4 项目开发前后的碳库比较 96
4.4 本章小结 96
5 农村土地整治的固碳策略:碳减排与碳固定 98
5.1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减排策略 98
5.1.1 土地平整工程的碳减排策略 100
5.1.2 农田水利工程的碳减排策略 100
5.1.3 田间道路工程的碳减排策略 101
5.1.4 防护林工程的碳减排策略 101
5.1.5 地力培肥工程的碳减排策略 102
5.2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固定策略 102
5.2.1 项目立项阶段的碳固定策略 103
5.2.2 项目管护阶段的碳固定策略 106
5.3 本章小结 108
6 农村土地整治的政策创新:碳补偿交易体系 110
6.1 农村土地整治碳补偿的提出和演化 111
6.1.1 碳补偿的本源 111
6.1.2 生态补偿的引入 112
6.1.3 农村土地整治碳补偿的演化 114
6.2 负向碳效应下的农村土地整治碳补偿政策 115
6.2.1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补偿目标:碳库平衡 116
6.2.2 农村土地整治的碳补偿体系 117
6.2.3 农村土地整治碳补偿的作用 124
6.3 正向碳效应下的农村土地整治碳补偿政策 125
6.3.1 农村土地整治体系的现实困境 125
6.3.2 农村土地整治碳补偿的市场交易机制 128
6.4 本章小结 130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132
7.1 主要结论 132
7.2 可能的特色之处 133
7.3 讨论与展望 135
7.3.1 研究讨论 135
7.3.2 研究展望 135
英文参考文献 137
中文参考文献 147
后记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