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3
第一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 3
一 探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理论源流 3
二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理论的创立 16
三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转向”与东方社会理论的深化 26
第二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机制 35
一 逻辑起点的确定与理论假设的提出 35
二 时代背景的把握与科学方法的运用 43
三 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 54
第三章 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跨越‘卡夫丁峡谷’” 62
一 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的东方观 62
二 破解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 67
三 对俄国村社的分析与跨越“卡夫丁峡谷” 74
四 马克思晚期转型之延伸性解读 81
马克思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祛魅和重构 87
第四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和演变 87
一 作为东方社会特殊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89
二 从异化理论到亚细亚生产方式 95
三 马克思晚年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的深化 108
第五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辩证 120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120
二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比较 135
三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奴隶制 150
第六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次生形态 156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狭义和广义的解释 156
二 亚细亚生产方式次生形态之一:印度的殖民化 159
三 亚细亚生产方式次生形态之二:中国的封建社会 161
四 亚细亚生产方式次生形态之三:俄国的村社制度 165
第七章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国际论争 169
一 国际上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 169
二 国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争 178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195
第八章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195
一 马克思从普遍到特殊的东方社会理论 196
二 俄国从特殊的实践到普遍化的理论归宿 204
二 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和中国史观 217
第九章 “治水社会”与“东方专制主义”的互动逻辑 227
一 “治水社会”与“东方专制主义”的互动逻辑 228
二 魏特夫“治水社会”的基本观点剖析 235
三 马克思和魏特夫的本质区别何在 243
第十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250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两种类型 251
二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东方道路 259
参考文献 269
后记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