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经与史的产生及经史之学的流变 2
一、经与史的产生 2
二、经史之学的流变 8
第二节 经史因缘与晚清经史之学的转向 15
一、流变中的经史因缘 16
二、晚清经史之学的转向 20
第一章 “六经”的史籍属性与历史思维 27
第一节 “六经”的形成及其史籍属性 28
一、“六经”的形成过程 28
二、“六经”的史籍属性 32
第二节 “六经”的历史思维 38
一、通变的历史思维 38
二、忧患的历史思维 46
三、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 50
四、以史为法的历史思维 55
五、天命王权的历史思维 61
第二章 汉代经学的兴起与史学的崇经意识 66
第一节 经学的兴起与史学的“成一家之言” 66
一、“独尊儒术”与汉代经学的兴起 67
二、“成一家之言”与汉代史学的发展 76
三、经史开始分离与史学的崇经意识 83
第二节 今文经学与司马迁史学 88
一、今文经学的天人观与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 88
二、今文经学的历史变易观与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 97
三、今文经学的“大一统”之义与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 106
第三节 今古文经学与班固史学 113
一、董仲舒的今文经学与班固史学 114
二、刘歆的古文经学与班固史学 12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玄化与史学的玄化倾向 136
第一节 玄学背景下经史之学的尚玄与崇经 137
一、经学的衰落与玄学的兴起 137
二、史学的发展与多途性特点 142
三、经史之学的“贱经尚道”与“宗经征圣” 146
第二节 玄学化史学的人物品评 152
一、玄学的人物品评风气 153
二、史学的人物品评 155
第三节 玄学化史学的历史评论 163
一、玄学化史学历史评论的表现 163
二、玄学化史学历史评论的特点 165
第四章 唐代经史总结与疑古惑经中的经史关系 177
第一节 唐代的经史总结与疑古惑经思潮 177
一、唐代前期的经史总结 178
二、疑古惑经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185
第二节 唐代经史总结背景下的经史关系 190
一、经史总结中经学与史学的密切联系 190
二、经史总结中经学与史学的相互作用 193
第三节 唐代疑古惑经思潮下的经史关系 200
一、刘知幾的以史疑经 200
二、新《春秋》学派以褒贬之义疑《春秋》“三传” 207
三、新《春秋》学派与唐中后期史学变革 212
第五章 宋元经学的理学化思潮与史学的义理化倾向 218
第一节 经史关系视野下的宋代经学理学化 218
一、经学的理学化过程 219
二、理学化经学体系的建构 229
三、史学怀疑精神与传统经学历史考证原则的破除 245
第二节 宋元历史思想的义理化倾向 258
一、“会归一理”的历史盛衰观 259
二、由神意化转向哲理化的天人观念 267
三、功业与道德兼顾的正统观念 275
第三节 宋元史学思想的义理化倾向 284
一、义理化史学的劝惩与鉴戒功能 284
二、经学理学化与史书体裁的变化和创新 291
三、《春秋》笔法的盛行 297
四、求真理念:义理与史实兼具 306
第六章 明代经学由理学向心学转变与史学的新变化 315
第一节 明代前期理学的衰微与史学的停滞 316
一、理学官方统治意识形态地位的巩固 316
二、理学影响下明代前期史学的萎靡 323
第二节 心学思潮的兴起与中晚明史学的崛起 339
一、心学思潮的兴起 339
二、心学影响下中晚明史学的崛起 348
第三节 史学对明代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影响 396
一、史学与明代程朱理学的存续 396
二、史学对阳明心学的影响 402
第七章 清前中期经史之学嬗变中的经史关系 409
第一节 清初实学思潮下的经史关系 409
一、清初实学思潮的兴盛 410
二、黄宗羲的兼综百家与尊经重史 417
三、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与考据实证 429
四、王夫之的“理不离气”与历史评论 438
第二节 乾嘉考据学的兴起与考证史学 446
一、乾嘉考据学兴起的原因 447
二、乾嘉考据学的思想与方法 451
三、乾嘉考据学背景下的史学考证 463
第三节 经史变革过程中的经史关系论 476
一、常州今文经学的援经议政 476
二、乾嘉史学的变革及其经学特色 482
三、乾嘉经史关系论的新发展 492
第八章 晚清经史之学的转向与新史学的出现 502
第一节 救亡图存背景下的晚清经史之学 502
一、倡导变革:晚清经学的进步主张 503
二、救亡图存:晚清史学经世致用的主题 515
第二节 今文经学的新史学转向 528
一、康有为的今文经学与晚清经史之学的转向 528
二、晚清今文经学向近代新史学转变的过程 537
第三节 古文经学改造经学为史学 550
一、章太炎改造古文经学为史学 550
二、刘师培对构建新史学的贡献 561
主要参考书目 569
后记 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