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杏及杏花的自然分布、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 1
上编 文学研究 3
第一章 论中国文学中的杏花题材和意象 3
第一节 杏花的文学地位 3
第二节 杏花题材创作的历程 6
第三节 杏花的物色美感 12
第四节 杏花的节令情韵 28
第五节 杏花的文化意蕴 38
第二章 论杏花意象和题材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 55
第一节 杏花意象的发生和发展 55
第二节 唐五代咏杏文学的起步 58
第三节 宋代咏杏文学的繁荣 66
第四节 金元两代咏杏文学的成熟 78
第五节 明清咏杏文学在发展中超越 83
第三章 论“杏花春雨江南”的审美意蕴与历史渊源 99
第一节 “杏花春雨江南”的原创意蕴 100
第二节 “杏花春雨江南”的历史渊源 103
第三节 “杏花春雨江南”的经典意蕴 109
下编 风景名胜研究 119
第一章 唐长安曲江杏园考 119
第二章 论朱陈村的地理信息和文化意义 126
第一节 朱陈村应在徐州丰县 127
第二节 朱陈村在萧县的说法当出苏轼一时意兴 132
第三节 清人始指朱陈村在丰县赵庄 136
第四节 杏花村与朱陈村应是一地 143
第五节 朱陈村的文化意义 145
第三章 金陵杏花村考 154
第四章 北京香山杏花考 162
第五章 贵池杏花村考 167
第一节 贵池杏花村景点 167
第二节 贵池杏花村文学 191
第三节 贵池杏花村文献 216
第四节 贵池杏花村复建 237
第六章 杏花村文化研究 242
第一节 杏花村文学考源 242
第二节 杜牧《清明》诗考 257
第三节 杏花村地理分布 279
第四节 杏花村文化内涵 292
第七章 当代全国各地杏花节综录 312
第一节 江南、西南地区 313
第二节 湖北、河南、山东地区 314
第三节 华北地区 317
第四节 东北地区 324
第五节 西北地区 326
第六节 总结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