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章 鸟类的起源与进化 1
第一节 起源与进化 1
第二节 我国的动物地理 6
第三节 温度的阻限作用 14
第四节 局部间断和偶然分布 18
第二章 鸟类的属系及分布特征 19
第一节 科的分布特征 19
第二节 种的分布特征 21
第三节 丰富多样的北南鸟类 23
第三章 鸟类的生理结构与功能 36
第一节 鸟类的外部形态及名称 36
第二节 鸟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体被羽毛 42
第三节 轻巧充气的骨骼系统 49
第四节发达的胸肌与肌肉系统 53
第五节 鸟类的觅食与消化系统 54
第六节 鸟类的呼吸与发生系统 57
第七节 鸟类的双循环系统 61
第八节 鸟类的泌尿系统 63
第九节 鸟类的生殖系统 64
第十节 鸟类的纹状体脑 66
第十一节 鸟类的感觉器官 67
第四章 鸟类的生长发育 70
第一节 鸟类的繁殖行为 70
第二节 鸟类的占区行为 71
第三节 鸟类的营巢行为 71
第四节 鸟类的求偶与婚配 72
第五节 鸟类的孵卵 74
第六节 鸟类的育雏 75
第五章 鸟类的运动和迁徙 77
第一节 鸟类的运动方式 77
第二节 鸟类的迁徙 82
第三节 鸟类迁徙的内容 84
第四节 鸟类迁徙行为形成的原因 94
第五节 鸟类迁徙的定向 98
第六节 鸟类迁徙的研究方法 101
第六章 鸟类的鸣叫 108
第一节 鸟类鸣声的分类与功能 108
第二节 鸟类鸣叫与性别 113
第三节 鸟类鸣叫的周期性 114
第四节 歌声的个体变异与方言 115
第五节 鸟类鸣唱的个体发生 116
第六节 鸟类对声音的模仿 117
第七节 鸟类的其他“语言”发生方式 118
第八节 鸟类鸣声的研究方法 120
第九节 鸟鸣研究的实践意义 122
第七章 鸟类的食物与食性 125
第一节 食物类型 125
第二节 取食器官 126
第三节 取食过程与方法 128
第四节 食物的需求量与食物的限制使用 129
第五节 鸟类食性的变化 131
第六节 鸟类的社会性捕食习性 133
第七节 鸟类对水和盐的需要 133
第八节 鸟类食性研究方法 134
第八章 鸟类的行为 137
第一节 鸟类行为的本质和决定因素 137
第二节 鸟类行为的分类 141
第三节 鸟类行为的研究方法 146
第九章 动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148
第一节 种和种下阶元 149
第二节 分类系统与高级阶元 153
第三节 命名法规 155
第四节 检索表(keys) 161
第五节 标本采集、鉴定和收藏 166
第十章 鸟纲分类概况 172
第一节 古鸟亚纲(Archaeornithes) 172
第二节 今鸟亚纲(新鸟亚纲)(Neornithes) 172
第三节 基于DNA杂交的分类系统 183
第四节 鸟类的生态类群 185
第十一章 中国鸟类分类各论 187
第一节 潜鸟目 187
第二节 目 187
第三节 鹱形目 188
第四节 鹈形目 192
第五节 鹳形目 196
第六节 雁形目 199
第七节 隼形目 203
第八节 鸡形目 208
第九节 鹤形目 212
第十节 鸻形目 217
第十一节 鸥形目 221
第十二节 鸽形目 225
第十三节 鹦形目 226
第十四节 鹃形目 227
第十五节 鸮形目 229
第十六节 夜鹰目 231
第十七节 雨燕目 233
第十八节 咬鹃目 237
第十九节 佛法僧目 238
第二十节 形目(Piciformes) 242
第二十一节 雀形目(Passeriformes) 244
第十二章 鸟类野外识别的基本方法 269
第一节 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 269
第二节 根据行为特征识别鸟类 274
第十三章 鸟类学工作的基本方法 284
第一节 一般工作方法 284
第二节 预察工作法 286
第三节 野外工作法 287
第四节 其他工作法 290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91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296
附录三 《民用机场鸟情调查技术规程(试行)》 303
附录四 世界现存鸟类目、科系统 316
附录五 鸟类学生僻字注音 323
附录六 计量换算表 325
附录七 摄氏、华氏温度对照表 327
编写说明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