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千载古话流长源远 万部评书寻根溯源 1
一 始于远古的人类 4
二 始于黄帝时的神兽白泽 5
三 始于周朝庄王 9
四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11
五 始于《列女传》 16
六 始于唐宋,形成于元代 22
第二回 评书评话一脉相承 南派北派相得益彰 27
一“北书”与“南话” 30
二“北书”与“南话”比较 32
三 评书评话的拜师与选徒 34
第三回 土沃田肥万物丛生 民族艺术生机蓬勃 49
一 评书的生存基础 50
二 评书的发展机遇 53
三 评书茶馆的兴起 55
四 评书走进民众心中 57
第四回 评天论地一方小桌 说古谈今三把小件 61
一 醒木 64
二 扇子 69
三 手帕 71
四 其他 72
第五回 双唇鼓动帝王将相 舌头撰写历史春秋 75
一 子贡俐齿巧词变五国 78
二 苏秦机智权变相六国 88
第六回 名人轶事千载留名 美妙传说万世谐美 97
一 会说 100
二 能说 104
三 想说 105
四 敢说 107
第七回 相士侠客袍带短打 奇异传说鬼怪神妖 117
一 评书形式的种类 119
二 评书书目的种类 122
第八回 千变万化梁子一根 妙口生花扣子几套 141
一 评书脚本与小说版本 144
二 评书表演与小说广播 145
三 评书表演与说话、讲课、朗诵 151
四 评书结构与小说结构 157
第九回 边讲边评边说边论 又捧又逗又武又文 171
一 评书的材料与资料 173
二 脚本的撰写与改编 177
三 评书的行话术语 209
第十回 民间语言多姿绚丽 精打细磨妙趣横生 213
一 评书语言的源泉 216
二 评书的语音 225
第十一回 千人千面栩栩如生 万事万态环环紧扣 237
一 准确把握情节和人物 239
二 准确模仿各种形态声音 244
三 评书的备书与背书 250
第十二回 豪杰浪迹乱世之秋 评书度势孕育而生 253
一 柳敬亭 254
二 王鸿兴 263
三 十代谱系 267
第十三回 英才屹立中华盛世 服务社会娱乐人民 271
一 袁阔成 273
二 单田芳 276
第十四回 自古评书香火不断 今朝艺术星火再燃 281
一 评书的历史沿革 282
二 评书的现实状况 285
三 评书的困境与困惑 291
第十五回 非遗国宝触发政府 民族艺术牵动民心 295
一 评书根植于中国沃土 296
二 对评书的几点思考 301
三 评书事业正在复兴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