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上卷 知礼:性恶与“行忏”之学 2
第一章 行忏与山家山外之争 2
第一节 作为“事件”的山家山外之争 2
第二节 山家山外之争的缘起 8
第三节 山家山外之争的展开及阶段 25
第二章 “理具”与俗谛诠释学 30
第一节 理体与结构 31
第二节 别理随缘 37
第三节 理毒即性恶 46
第四节 判教与诠释 58
第三章 妄心观与行忏 64
第一节 观心与意识哲学 65
第二节 礼忏与行为哲学 85
第四章 言旨与譬喻 104
第一节 言与旨 104
第二节 譬喻与当体 114
第五章 生身尊特辨与后山家山外之争 126
第一节 生身尊特之辨 127
第二节 三千有无说 140
中卷 智圆:治心与“自讼”之学 148
第一章 心性与心具 148
第一节 山外心性说之传统 149
第二节 心具与独头色不具 154
第三节 理毒非性恶 163
第四节 心性与三千具法 168
第二章 真心观与内自讼 173
第一节 山外派的观心传统 173
第二节 智圆的真妄和合心观 183
第三节 复性与内自讼 189
第三章 中庸与性情 196
第一节 “即”中与权实 197
第二节 中庸与性情 205
第四章 智圆“治心”之学与宋初思想 211
第一节 宋代思想的整体性 213
第二节 智圆的秩序之学 222
第三节 晁迥与天台之学 235
下卷 忏法与天台佛教礼学 243
第一章 宋代制度佛学 243
第一节 宋代制度佛学的兴起 243
第二节 天台的谱系再生产 252
第二章 宋代天台忏法的普遍化 263
第一节 宋代天台忏法的制度化 264
第二节 北宋华严学的“忏法”化 291
第三章 宋代天台忏法的“礼俗”化 299
第一节 授菩萨戒与律学的自觉 299
第二节 天台行法的民间化 313
结语 328
参考文献 331
附录:山家山外之争大事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