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萍踪漫笔 3
外公逸事——我的外公青岛德华大学教授于濂芳先生 3
我的亲娘 7
母亲的歌 14
母校琐忆 17
我的老师田仲济先生 21
我的老师薛绥之先生 24
我的老师许炳离(并力)先生 28
我的老师苏曼先生 31
我的老师书新先生 33
我的老师查国华先生 37
忆昔初为人师时 40
风从养马岛掠过 44
学农纪实 47
学工纪实 50
初访黄山 54
皑皑白雪,巍巍高山——当年我心目中的冯雪峰 57
徘徊梅下寄情思 60
青岛书法、篆刻展览漫游记感 63
从湖南路到延吉路——略叙我和青岛档案馆的翰墨缘 66
李霁野先生赠书附记 69
郭绍虞先生赠书附记 72
林非先生赠书附记 77
李何林先生赠书附记 80
于敏同志赠书附记 83
邂逅马蹄疾 86
泰山水系话旧 90
情系洋槐林 95
普照寺,别来无恙? 99
方鸿渐家的那只“老钟” 102
送钱钟书先生远行 104
奔七与奔Ⅳ 106
又见雅舍 109
滇绿 113
箫声遗响今何在? 117
南京归来 121
二十世纪鲁迅研究的“短板”之一 124
兰香盈室,故人安在? 126
樊骏先生印象 130
虎跑今昔谈 134
土豪今昔谈 137
名著今昔谈 139
读书今昔谈 141
博文楼今昔 143
文海钩沉 149
叶圣陶印象 149
商务·立达·开明——叶圣陶的编辑事业 156
北大·复旦·协和——叶圣陶的大学生涯 176
叶圣陶的佛教观 179
叶圣陶与朱自清挚情纪略 182
叶圣陶与俞平伯交谊点滴 191
巴金人生道路上的“责任编辑” 194
《六幺令》背后的故事 196
叶圣陶在国难声中 198
叶圣陶夫妇轶事 204
《叶圣陶传》(东方出版社版)结语 209
诗人气质与青春气象 217
名篇《春雨之夜》本事 228
齐鲁风情与湘西世界——《山雨》《边城》比较 231
姑苏行旅 239
王统照对齐鲁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249
王统照诗赠三故交 260
一桩未了的心愿——王统照哲嗣王立诚先生信函解读 265
初识臧老 270
臧克家的新诗处女作 272
两个老小孩 274
“我爱朋友不爱钱!” 276
诗化的序跋 278
《臧克家序跋选》编选札记 295
协和病榻访诗翁 298
送臧老乘鹤西行 300
冰心三题 304
沈从文三题 310
北京大学的“青岛版”——从蔡元培到杨振声 316
学者本色是诗人——闻一多在青岛大学 321
老舍的青岛梦 324
楼还在,人去耶 326
见证沧桑 329
王鲁彦祭——鲁彦夫人覃英同志访问记 332
出世与入世之间——弘一法师在青岛 341
学术边缘 349
论鲁迅人格范型 349
论现代文学期刊与现代文学研究 392
论鲁迅系列文学期刊 408
论茅盾系列文学期刊 433
论四十年代文学期刊 450
论曹禺剧作的人物配置艺术 461
论中国话剧体式流变的几对范畴 476
论新时期探索话剧的艺术时空 489
《1981—2005: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编后 501
《2002年鲁迅研究年鉴》编后 503
《2003年鲁迅研究年鉴》编后 504
《2004年鲁迅研究年鉴》编后 506
《2005年鲁迅研究年鉴》编后 508
《2006年鲁迅研究年鉴》编后 510
《2007年鲁迅研究年鉴》编后 512
《中国新诗启示录——臧克家论稿》引言 514
《中国新诗启示录——臧克家论稿》结语 517
《青岛高等教育史(现代卷)》引言 520
一卷编就,满头霜雪——五十二年,我陪文学期刊走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后记) 522
编校后记 529
德不孤 必有邻——《刘增人文选》编校后记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