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学与马学 1
第一节 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关系生成”论思想&朱立元 1
一、《手稿》关于“关系生成论”的论述 2
二、审美主客体在实践中的双向生成 4
三、从“关系生成论”切入本质研究 6
第二节 探索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美学如何“接着说”&夏锦乾 11
一、“接着说”的方法论意义 11
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意志观 13
三、中华巫性美学的意志观 16
第二章 美学与政治 20
第一节 生命政治:技术时代艺术的新机制&支运波 20
一、生命政治与艺术问题 20
二、技术时代艺术的生命政治 23
三、博物馆、收藏与作为装置的艺术 26
四、作为动物性与例外状态的艺术 29
第二节 “正义”与“义”在《赵氏孤儿》中的隐性冲突&王云 31
一、程婴为何要弃子救孤? 31
二、程婴有何权利为其儿子的生命做主? 32
三、程婴弃子救孤能让我们有何联想? 33
四、多兰和芬顿为何不理解程婴弃子救孤? 35
第三节 萌:当代视觉文化中的柔性政治&吴明 39
一、日本御宅族文化中的“萌” 40
二、“萌”在当代中国的改变 41
三、“萌”与“可爱”的区别 42
四、作为柔性暴力的“卖萌” 44
第三章 美学与本体 48
第一节 美在主客观统一吗&刘晓丽 48
一、美在客观 49
二、美在主观 50
三、美在主客观统 52
四、美感,编织于生活世界 54
第二节 作为艺术行动的美:一种生活美学的视角&张宝贵 56
一、自律美学的自闭性 57
二、拒绝肉身的超越 60
三、取消主义美学的自我取消 62
第四章 美学与生命 65
第一节 生命体验美学观&陈伯海 65
一、“生命”:哲学一审美本原观 66
二、体验:审美的核心 68
三、“美”与“审美”的关系重估 71
第二节 生命美育论&姚全兴 74
一、生命美育独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74
二、生命审美价值与生命美育的特性和原则 75
三、生命负状态审美应纳入生命美育 78
四、生命美学、美育中的若干理念 79
第五章 美学与乐感 82
第一节 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祁志祥 82
一、美是一种乐感对象 83
二、美的乐感的价值属性 87
三、美的特征、原因与规律 89
第二节 旅游民宿体验的乐感美学解析&庄志民 90
一、《乐感美学》的实践意义 90
二、民宿之美作为乐感对象 92
三、民宿之美的核心价值 93
四、民宿之美的互动生成 94
第三节 当代中国美学前沿的坚实界碑&汪济生 95
一、推敲命题,巧破疑难 95
二、以史为鉴,精校准星 95
三、广谒前贤,平等对话 96
四、取舍唯真,博采众长 96
五、古典新用,异彩纷呈 97
六、锐意出新,严求自洽 97
第四节 《乐感美学》:美学体系重建的新界碑&孙沛莹、李纲耀 97
一、对美学重构论题及《乐感美学》学科推进意义的肯定 98
二、对《乐感美学》在美学原理重建方面界碑意义的评价 99
三、对《乐感美学》实践品格、操作意义的赞赏 100
第六章 美学与意象 102
第一节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朱志荣 102
一、意象和意境不是一个概念 103
二、意象与意境的相通之处 105
三、意象和意境最重要的重合点在情景交融 106
四、在意象和意境的比较中把握意境特征 108
第二节 从“意象”及其艺术形态的演绎看传统艺术论的现代性转化&金丹元 110
一、中国“意象”论的源起及其中国质性 110
二、“意象”及其艺术形态的现代性转化 113
三、在中西“意象”论之比较中坚守和拓展中国质性 116
第七章 美学与现代性 118
第一节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一维化特征&陈伟、桂强 118
一、中国20世纪前期美学现代性特征的再思考 119
二、中国20世纪前期美学的一维性及其复杂性 121
三、对中国20世纪前期美学现代性的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126
第二节 朱光潜美学的“存在”意味&曹谦 128
一、朱光潜早期美学发生之动因 128
二、从海德格尔存在论看朱光潜早期美学之发生 130
三、朱光潜后期美学的“实践”论观点与海德格尔存在论比较 136
第三节 语言分析美学何为&王峰 141
一、语言论转向的困境与必要性 141
二、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思考的示范性 143
三、语言分析美学的功用 145
第八章 美学与后学 149
第一节 实践的后现代转向与美学的逻辑力量&张弓 149
一、美学逻辑的肯定性力量 151
二、美学逻辑的转换性力量 153
三、美学逻辑的否定性力量 157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中的英雄空间与英雄再生&王建疆 160
一、后现代主义正在改变着第三世界英雄期待 161
二、英雄属性与英雄空间 163
三、中国的英雄空间与经典英雄的再生 167
第三节 克里斯蒂娃接受巴赫金思想的多元逻辑&曾军 170
一、对巴赫金观点予以自我改造 171
二、关于文本理论的独特思考 173
三、重建巴赫金超越俄国形式主义的历史现场 176
四、杂合社会关注与精神分析的解析符号学 178
五、走向“多元逻辑”和“边界/门坎”的后现代文论 180
第九章 叙事与互文 183
第一节 美学的叙事转向&刘阳 183
一、从对象到方式:叙事转向 183
二、叙事即人生:美学的还原 185
三、情境起点与身体体验特征 187
四、美学叙事方法:以教学为例 188
第二节 中西“互文性”理论的融通及其应用&李桂奎 193
一、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中国接受 193
二、传统“通变”理论富含“互文性”要义 195
三、中国式“互文性”理论的悖论特质 198
四、“互文性”之应用于中国文学研究 200
第十章 美学与视觉 205
第一节 现代视觉的平面性转向&王才勇 205
一、视觉表现中的平面性 206
二、平面性的表达 208
三、作为现代视觉审美语汇的平面性 210
四、平面性与现代平面设计 211
第二节 从战争海报看艺术宣传的理论与实践&汤筠冰 213
一、宣传概念的迭新 213
二、艺术宣传的研究谱系 214
三、从战争海报看艺术宣传 216
第三节 图像时代的后红色记忆与奇观叙事&徐巍 219
一、图像时代与后红色记忆 219
二、图像时代的奇观叙事 223
第四节 天机流荡:韩天衡草篆书法艺术&徐梦嘉 227
一、线条律动 228
二、构形险绝 230
三、章法奇幻 231
四、大美纷呈 234
五、一骑绝尘 234
第十一章 音乐与电影 236
第一节 查尔斯·罗森的音乐分析批评理路&杨燕迪 236
一、“风格”概念 237
二、调性语言的基本材料与古典风格的形成 238
三、古典风格的思维运作机制 239
四、海顿的独特贡献 241
五、歌剧的艺术问题与奏鸣曲原则:莫扎特的成就 242
六、莫扎特的协奏曲与弦乐五重奏 244
七、贝多芬之于古典风格 245
八、其他话题 247
第二节 “现象电影”与“热门话剧”的差异&张仲年 248
一、从《小时代》与《蒋公的面子》的票房说起 248
二、物质与精神的二元互补 249
三、当下戏剧与电影的生态平衡 252
第三节 曲折与隐晦中的砥砺:孤岛时期电影期刊研究&游溪 254
一、孤岛不孤:多元化电影期刊的创办与发行 254
二、隐晦表达:孤岛电影期刊的砥砺与抗争 257
三、孤岛时期电影期刊的总体评价 259
第四节 影视剧艺术中的移轴镜头&陶奕骏 261
一、镜头下的“玩偶都市” 261
二、电影《社交网络》中移轴镜头的应用 262
三、移轴“伦敦城” 263
四、电影《维多利亚一号》的移轴转场 264
第十二章 美学与戏剧 266
第一节 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现实思考&张福海 266
一、戏剧现代性的必然选择 266
二、走向现代性是现代审美的追求和理想 268
第二节 公共空间和美学探索:香港实验戏剧研究&梁燕丽 270
一、香港实验戏剧概述 271
二、实验戏剧的文化、美学探索 272
第三节 东西方戏剧导表演艺术的交流与碰撞&章文颖 279
一、理性审美思维对感性审美习惯的挑战:舒斯特的角色批判性思维 279
二、空“空”之悟:帕西弗的东方禅意智慧 281
三、戏剧真实性的多维展开:戏剧艺术经典命题的再解读 283
第十三章 美学与中国 286
第一节 《周易》与美学的几点思考&谢金良 286
一、“美”字的易学解释 287
二、“易”字的美学解释 289
三、易学与美学的融通 292
第二节 宋元之际的理学诗风及其反拨&史伟 295
一、理学诗是宋元之际的一种普遍风气 295
二、理学诗风的形成 296
三、浙东学派对于理学诗的反拨 298
四、理学内部对于理学诗风的反思 301
第三节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艺术成就的总体比较&周锡山 302
一、笔补造化 302
二、艺进乎道 303
三、悲天悯人 304
四、大器晚成 305
五、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 306
第四节 同光体与桐城诗派关系探论&张煜 309
一、熔铸唐宋,以文论诗 309
二、桐城派与宋诗派 313
三、相同的文化运命 315
第五节 民初主流小说家的自我调适与智慧抉择&孙超 318
一、连通觉世新民与传世不朽 318
二、平衡市场需求与艺术本位 321
三、兼顾生活启蒙与形式创新 323
四、遭遇新派挤压与历史遮蔽 325
第十四章 美学与西方 328
第一节 西方美学史概念钩沉&刘旭光 328
一、kaloskagathos——“美善” 329
二、megaloprepeia——慷慨?豪华?壮美? 330
三、concinnitas——和谐 332
四、istoria——历史 334
五、diségno——设计 336
第二节 “法国理论”在美国&陆扬 337
一、“知识欺诈”与“时尚胡言” 337
二、霍普金斯会议 340
三、杂志的功绩 342
第三节 《乌托邦》的宗教维度与中国当下小说信仰救赎的可能&张蕴艳 345
一、《乌托邦》的宗教神学根基 345
二、当下中国小说创作中“异托邦”式的存在 348
三、为中国当下小说乌托邦的未完成性把脉 350
第四节 《疯狂动物城》乌托邦遗产与重启&张永禄 351
一、乌托邦与疯狂 352
二、乌托邦与可能 353
三、乌托邦与偶像 355
四、乌托邦与残酷中的微光 356
五、乌托邦遗产:再出发的可能 357
第五节 阿多诺对传统美学命题的否定性阐释&李弢 359
一、美与非美之批判 360
二、美与丑的辩证法 362
三、自然美遭到歪曲 364
四、自然美与艺术美 366
第十五章 时尚与美育 369
第一节 发展中的中国时尚传媒状况分析&王梅芳等 369
一、非专业时尚媒体的传播现状 370
二、专业时尚媒体的传播现状 372
三、时尚传播的新媒体发展趋势 378
四、结论 379
第二节 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建构的本土化问题&邹其昌 380
一、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的建构本土化 381
二、应该着力思考的三个重大问题 382
三、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入研究 385
四、路径选择和方法考量 387
第三节 普通高中课程审美化的理论思考&陆旭东 391
一、美与真善的关系影响课程审美化的发展 391
二、杜威的课程审美化思想 392
三、李叔同与课程审美化建设实践 394
四、课程审美化的基本主张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