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学刍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圣兵著
  • 出 版 社: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7222076
  • 页数:294 页
图书介绍:该选题把不同时期西方翻译理论置于其历史语境,全面比较分析理论观点的理论依据,对不同理论的思想进行审视和鉴别,揭示理论演变的过程与方式、理论间的传承与联系,为我国翻译研究的规范提供参考,包括两部分研究内容:理论溯源、综合研究。理论溯源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翻译研究的社会历史语境和理论基础。综合研究在基于译学的总体趋势之上,结合我国译界的理论探索,对译学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展开综合研究。该选题能立足历史进行比较,综合交叉进行分析,并且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推动我国翻译理论建设和学科发展。

上篇 传统译论及其社会文化 3

第一章 古代社会文化及其翻译理论 3

1.1 主要理论(代表) 3

1.1.1 古代前期 4

1.1.2 古代中期 4

1.1.3 古代后期 6

1.2 社会文化语境 7

1.2.1 社会背景 8

1.2.2 两次翻译高潮 9

1.2.3 古希腊学术的影响 10

1.3 理论简评 12

第二章 中世纪社会文化及其翻译理论 15

2.1 主要理论(代表) 15

2.1.1 中世纪初期 16

2.1.2 中世纪中期 18

2.1.3 中世纪末期 19

2.2 社会文化语境 23

2.2.1 封建庄园经济的繁荣与衰落 23

2.2.2 教权与王权的政治结盟与破裂 25

2.2.3 基督教、日耳曼与希腊古典文化合流 27

2.2.4 大学对神权教育的依赖与剥离 29

2.2.5 人文主义思潮萌芽与兴起 31

2.2.6 上帝信仰与理性论争 33

2.3 理论简评 35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文化及其翻译理论 39

3.1 英国 39

3.1.1 主要理论(代表) 39

3.1.2 社会文化语境 43

3.1.3 理论简评 45

3.2 德国 46

3.2.1 主要理论(代表) 46

3.2.2 社会文化语境 49

3.2.3 理论简评 56

3.3 法国 59

3.3.1 主要理论(代表) 59

3.3.2 社会文化语境 60

3.3.3 理论简评 65

第四章 近代社会文化及其翻译理论 71

4.1 法国 71

4.1.1 主要理论(代表) 71

4.1.2 社会文化语境 74

4.2 俄国 77

4.2.1 主要理论(代表) 78

4.2.2 社会文化语境 80

4.3 英国 83

4.3.1 主要理论(代表) 83

4.3.2 社会文化语境 88

4.4 德国 90

4.4.1 主要理论(代表) 91

4.4.2 社会文化语境 95

中篇 现当代译论流派及其社会文化 101

第五章 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 101

5.1 巴斯奈特的划分 101

5.1.1 主要内容 101

5.1.2 简评 104

5.2 斯坦纳的划分 104

5.2.1 主要内容 104

5.2.2 简评 105

5.3 奈达的划分 105

5.3.1 主要内容 105

5.3.2 简评 107

5.4 根茨勒的划分 108

5.4.1 主要内容 108

5.4.2 简评 112

5.5 铁木志科的划分 112

5.5.1 主要内容 112

5.5.2 简评 115

第六章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118

6.1 基本思想 118

6.2 主要理论(代表) 120

6.2.1 奈达的对等论 120

6.2.2 卡特福德的“描写理论” 121

6.2.3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 122

6.2.4 纽伯特的文本中心观 123

6.2.5 威尔斯的科学翻译观 123

6.2.6 哈蒂姆和梅森的语篇翻译观 124

6.3 社会文化语境 124

6.3.1 空前繁荣的“翻译时代” 124

6.3.2 翻译的职业化及翻译研究的专业化 126

6.3.3 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130

6.3.4 现代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131

6.3.5 学派思想和理论延伸 137

6.4 理论简评 140

第七章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 145

7.1 基本思想 145

7.2 主要理论(代表) 145

7.2.1 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145

7.2.2 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 148

7.2.3 弗米尔的目的论 150

7.2.4 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151

7.3 社会文化语境 154

7.3.1 翻译培训 154

7.3.2 奈达的“动态对等” 154

7.3.3 莱比锡学派 155

7.3.4 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 156

7.3.5 解构主义的启迪 157

7.3.6 行为理论的影响 158

7.4 理论简评 158

第八章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162

8.1 基本思想 162

8.1.1 文本开放性 164

8.1.2 译者主体性 165

8.1.3 译文多元化 166

8.2 主要理论(代表) 167

8.2.1 施莱尔马赫的作者—读者二元翻译论 167

8.2.2 斯坦纳的阐释运作过程论——翻译“四步骤” 168

8.2.3 贝尔曼阐释学观照下的“以异为异”文化翻译观 170

8.2.4 梅肖尼克阐释的诗学途径 173

8.2.5 利科“翻译阐释学”的语言学路径 174

8.3 社会文化语境 175

8.3.1 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175

8.3.2 思想解放运动波澜壮阔 177

8.3.3 翻译的文化转向 178

8.3.4 阐释学的快速发展 180

8.4 理论简评 185

第九章 文化学派翻译理论 189

9.1 基本思想 189

9.2 主要理论(代表) 191

9.2.1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 191

9.2.2 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 192

9.2.3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192

9.2.4 勒弗维尔的翻译操纵观 193

9.3 社会文化语境 195

9.3.1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 195

9.3.2 翻译教学蔚为壮观 196

9.3.3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198

9.4 理论简评 200

第十章 后现代主义翻译理论 205

10.1 基本思想 205

10.2 主要理论(代表) 205

10.2.1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学派 205

10.2.2 韦努蒂等的翻译与政治学派 207

10.3 社会文化语境 210

10.3.1 现代主义的危机与后现代主义运动 210

10.3.2 解构主义与东方犹太民族特性 212

10.3.3 翻译的“暴力”与后殖民历史 212

10.3.4 解构主义思想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 213

10.4 理论简评 216

第十一章 认知心理学派翻译理论 219

11.1 基本思想 219

11.2 主要理论(代表) 220

11.2.1 意义阐释理论 220

11.2.2 认知模因翻译策略 221

11.2.3 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 222

11.2.4 认知负荷模型 223

11.2.5 关联理论 225

11.2.6 场景和框架理论 227

11.3 社会文化语境 228

11.3.1 全球化对翻译的需求 228

11.3.2 翻译过程与跨学科研究 229

11.3.3 认知科学与认知语言学 230

11.4 理论简评 231

下篇 译论的总体趋势与新发展 241

第十二章 译论的总体发展趋势 241

12.1 译论发展的趋势 241

12.1.1 从经验主义转向语言学理论时期 241

12.1.2 从语言学转向文化学翻译理论 242

12.2 哲学思想的影响 244

12.2.1 哲学是翻译理论的源头 244

12.2.2 哲学的发展带动翻译的转向 245

12.3 现代语言学的影响 247

12.3.1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247

12.3.2 现代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248

12.4 简评 249

第十三章 翻译社会学研究 254

13.1 基本思想 254

13.2 主要理论(代表) 255

13.2.1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256

13.2.2 拉图尔等的行动者网络理论 259

13.2.3 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 261

13.3 社会文化语境 265

13.3.1 多维性和复杂性凸显的现实社会 265

13.3.2 翻译的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学转向 266

13.4 理论简评 269

第十四章 翻译伦理学研究 275

14.1 基本思想 275

14.2 主要理论(代表) 276

14.2.1 贝尔曼:尊重他异性的翻译伦理 276

14.2.2 韦努蒂:作为翻译政治的差异性伦理 277

14.2.3 皮姆:从文化间性出发的译者伦理 279

14.2.4 切斯特曼:以价值为基础的五种伦理模式 281

14.2.5 斯皮瓦克:“保留第三世界文化差异”的翻译伦理 282

14.2.6 梅肖尼克:翻译诗学的伦理 284

14.3 社会文化语境 286

14.3.1 西方社会伦理思想的演变 286

14.3.2 对他者的认识和对自我的反思 287

14.3.3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其影响 287

14.3.4 解构主义及其影响 288

14.3.5 翻译研究的深入和伦理转向 289

14.4 理论简评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