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生序 1
引言 2
第1章 童年(1917—1930) 2
出生在一个铁路职工家庭 2
进入奉天省立第二小学 6
父亲重视我的学习 8
第2章 南开中学(1930—1938) 12
唤起抗日救国的七年中学生活 12
游泳和古生物研究 16
张伯苓和南开 20
亲历卢沟桥事变 23
江西小学和童家班 25
离别天津 31
第3章 在西南联大(1938—1946) 36
来到昆明 36
阳宗海可保村的暑假 41
徐煜坚引导我学地质 44
陈纳德飞虎队 50
联大的课程和老师 56
名医王苏宇 60
到战地服务团空军招待所工作 62
在西安迎接抗战胜利 66
第4章 在中央地质调查所(1946—1949) 70
北碚岁月 70
复员珠江路 75
长江三峡考察 81
选择古脊椎,师从杨钟健 85
到中央大学补习生物学 87
整理化石标本 90
系统读书与撰写文章 95
裴文中要我去兰州 98
南京护所运动 104
偶遇翁文灏 107
第5章 何去何从(1949—1953) 110
地质调查所被接管 111
陈列馆讲解和编写《自然发展史》 114
东北出差 116
错过的留学机会 120
从南京到北京 122
莱阳发掘恐龙蛋化石 123
筹备第一届全国地质会议 127
告别古脊椎 128
白云鄂博探矿 133
第6章 黄土研究的起步(1954—1964) 138
三门峡狂想曲 139
开设第四纪课程,成立第四纪研究室 143
两位性格迥异的导师 145
侯德封与地质研究所的建设 148
中国第四纪地质研究早期历史回顾 151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找到研究方向 158
用农民的眼光看黄土——黄土的分带性 165
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 167
第三届全苏第四纪科学讨论会 170
中国黄土分布大调查 172
第六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 176
黄土研究的五本书 185
难忘的激情年代 190
于仙春·彭会·周明镇 195
第7章 三段插曲(1958—1968) 200
协助组建南海海洋所(1958—1963) 200
希夏邦马峰冰川考察(1964—1968) 202
参与组织珠峰地区科学考察(1966—1968) 210
第8章 在贵阳地化所(1968—1979) 216
克山病研究 216
环境地质学的提出 222
1973年赴英环境科学考察团 225
1975年赴美科学考察团 231
第9章 重返黄土研究(1979—1991) 236
回到北京中科院地质所 237
1980年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 238
在黄土研究里找到了磁化率这个指标 247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 249
第四纪研究五足鼎立 256
中澳合作 259
参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269
《黄土与环境》的出版 271
《第四纪研究》杂志 274
十年育人 279
第10章 桑榆非晚(1991—2005) 284
卸任INQUA执委 284
成为资深院士 288
获得泰勒环境成就奖和国家最高科技奖 288
海外华人地质学家的贡献 292
我的地质生涯总结 298
附录 301
刘东生年表 302
刘东生主要著述目录 308
刘东生口述录音文字提纲 317
主要参考文献 320
人名索引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