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再云,杨业华主编;周宝良,李兴锋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40450453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保留第二版普通遗传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分子遗传学的内容,系统阐述遗传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基因表达的调控及遗传学的发展前沿。全书共23章,第一章为绪论,其余22章分为七大部分:1. 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介绍遗传的细胞学与分子基础; 2.遗传信息的传递,介绍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性别决定及性连锁遗传、细菌及其病毒的遗传分析、近亲繁殖及杂种优势、细胞质遗传;3.遗传物质的变异,介绍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变异、基因突变;4. 数量与群体遗传学,介绍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群体与进化遗传学;5.基因的结构与表达调控,介绍基因的结构、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式;6.基因表达与发育、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表观遗传变化及其分子基础;7. 基因重组和基因组学分析,介绍基因重组的分子基础、基因组分析技术、动植物转基因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每章之后都附有习题、主要参考文献、延伸阅读文献。全书纸质内容与数字资源一体化设计,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本书适用于高等农林院校、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类各专业学生,并可供有关专业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遗传学的定义 2

第二节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 3

第三节 遗传学研究的领域 7

第四节 遗传学的重要性 8

一、遗传学与社会 8

二、遗传学与动植物育种 9

三、遗传工程 9

四、遗传学与医学 10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1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2

一、原核细胞 12

二、真核细胞 12

第二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13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13

二、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14

三、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大小 16

四、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分析 18

第三节 细胞分裂 19

一、无丝分裂 20

二、有丝分裂 20

三、减数分裂 23

四、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进化关系 30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32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扩展 33

第一节 分离定律 34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34

二、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35

三、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35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36

五、显性的表现 37

六、显性表现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8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38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38

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40

三、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 42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42

五、适合度检验 43

第三节 基因互作 45

一、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 45

二、基因互作的主要类型 45

三、基因互作的实质 48

四、外显率和表现度 48

第五章 连锁遗传 51

第一节 连锁遗传及细胞学基础 52

一、连锁遗传的发现 52

二、交换产生非等位基因的新组合 53

三、完全连锁与拟等位基因 55

四、减数分裂重组 56

第二节 染色体作图 57

一、重组率及其测定 57

二、遗传作图 60

第三节 真菌类的染色体作图 69

一、无序四分子分析 69

二、有序四分子分析 73

第四节 有丝分裂分离与重组 75

一、有丝分裂分离 76

二、有丝分裂重组 76

三、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77

第六章 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80

第一节 性别决定 81

一、动物的性别决定 81

二、植物的性别分化与决定 86

三、性别决定的剂量补偿 87

四、性别控制 88

第二节 伴性遗传 89

一、性连锁的发现 89

二、伴性遗传 90

三、伴性遗传的应用 91

第三节 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 92

一、从性遗传 92

二、限性遗传 92

第七章 细菌及细菌病毒的遗传分析 94

第一节 细菌的染色体作图 95

一、细菌细胞的概述 95

二、转化 96

三、接合 98

四、性导 103

五、转导 104

第二节 噬菌体的染色体作图 109

一、噬菌体遗传学 109

二、噬菌体的染色体作图 112

三、基因的细微结构作图 115

第八章 近亲繁殖及杂种优势 124

第一节 纯系学说 125

一、纯系学说的内容 125

二、纯系学说的发展 125

第二节 近亲繁殖及遗传效应、近交系数的分析 126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126

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127

三、近交系数及其分析 130

四、亲缘系数及其分析 132

五、近亲繁殖在育种中的应用 133

第三节 杂种优势 134

一、杂种优势的表示方法 134

二、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 135

三、杂种优势在育种中的应用 137

四、杂种优势的固定 137

第九章 细胞质遗传 140

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区别 141

一、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41

二、母性影响 142

第二节 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 143

一、叶绿体的遗传表现 144

二、线粒体的遗传表现 149

第三节 其他细胞质遗传因子 153

一、草履虫的放毒型特性 153

二、细菌质粒 155

三、真核生物的质粒 156

四、果蝇体内感染因子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157

第四节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157

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与特点 157

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及利用 158

三、雄性不育遗传的复杂性及多样性 159

四、有关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的理论 159

第十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 163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产生机制及类型 164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的原因 164

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平衡性 165

第二节 缺失 168

一、缺失的类型 168

二、缺失的遗传效应 169

第三节 重复 171

一、重复的剂量与位置效应——果蝇棒眼突变 171

二、基因重复在进化中的作用 172

第四节 倒位 173

一、倒位的细胞学鉴定 173

二、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175

第五节 易位 175

一、易位的鉴定及其遗传学效应 176

二、易位点的测定 177

三、罗伯逊易位 179

四、位置效应花斑 180

第六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180

一、利用易位进行基因分离鉴定 180

二、利用染色体结构变异研究物种的进化及亲缘关系 181

三、果蝇的ClB测定法 181

四、利用易位鉴别家蚕的雌雄性别 183

五、利用缺失进行基因定位 183

第十一章 染色体数目变异 185

第一节 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变异 186

一、染色体组及其基本特征 186

二、染色体基数 186

三、整倍体和非整倍体 187

第二节 单倍体 189

一、单倍体的类型 190

二、单倍体的产生 190

三、单倍体的遗传特点 191

四、单倍体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192

第三节 同源多倍体 192

一、同源多倍体的特征 193

二、同源多倍体的产生 194

三、同源多倍体的细胞学特征 195

四、同源多倍体的基因分离定律 196

第四节 异源多倍体 199

一、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199

二、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200

第五节 多倍体的形成途径及应用 201

一、多倍体的自然发生 201

二、人工诱发多倍体 201

三、人工多倍体的应用 202

第六节 非整倍体变异 203

一、单体 204

二、缺体(2n-2) 204

三、三体(2n+1) 205

四、四体(2n+2) 207

五、非整倍体的应用 207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211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 212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212

二、突变的类型 212

第二节 突变的分子基础 214

一、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沉默突变 215

二、自发突变 216

三、化学诱变 218

四、物理诱变 219

五、突变的回复 221

第三节 DNA损伤及其修复 221

一、DNA损伤的类型 221

二、DNA损伤的修复 222

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检出 224

一、细菌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检出 224

二、真菌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检出 225

三、果蝇突变体的检出 226

四、植物突变体的检出 227

第十三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230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231

一、数量性状的基本特点 231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31

第二节 基本的统计学概念与分析方法 233

一、次数分布 233

二、基因型与表型分布 235

第三节 数量性状分析的遗传模型 235

一、群体基因型值的平均数 236

二、群体的方差 237

第四节 遗传率 240

一、遗传率的概念 240

二、遗传率的估计方法 240

三、遗传力的育种应用 243

第五节 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 244

一、经典遗传学对数量性状基因数目的估计 244

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概述 245

三、QTL作图 245

四、QTL作图的统计方法 248

第六节 遗传相关 251

一、遗传相关的概念 251

二、估计方法 252

第十四章 群体的遗传平衡 254

第一节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55

一、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255

二、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关系 255

第二节 遗传平衡定律 256

一、遗传平衡定律 256

二、遗传平衡定律的扩展 260

第三节 影响Hardy-Weinberg平衡的因素 262

一、突变 263

二、选择 263

三、遗传漂变 268

四、迁移 268

五、非随机交配 269

第十五章 遗传学与进化 271

第一节 遗传学与进化理论 272

一、达尔文进化论 272

二、现代达尔文主义 272

三、中性进化论 272

第二节 遗传多态性 273

一、研究遗传多态性的途径 273

二、群体保持遗传多态性的方式 274

第三节 物种形成 275

一、物种形成的机制 275

二、物种形成的方式 277

第四节 分子进化和中性理论 279

一、进化的分子钟 280

二、氨基酸序列与系统发育 281

三、重建进化史 282

第五节 新基因的起源 283

一、多倍性 284

二、基因重复 284

三、DNA输入 284

第六节 人类的进化 285

一、人类与“近亲”的系谱关系 285

二、人类进化过程 285

第十六章 基因的结构及组织特征 288

第一节 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 289

一、转录单位 289

二、基因间的间隔序列 289

三、基因的调控序列 289

四、割裂基因 291

第二节 基因结构的变异类型 292

一、二型蛋白基因 292

二、隐匿基因 293

三、分段基因 294

四、复合基因 294

第三节 基因的组织 296

一、操纵元 296

二、重复基因与基因家族 297

三、重叠基因 299

第十七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301

第一节 细菌基因的转录与翻译 302

一、与转录有关的酶和蛋白质 302

二、转录起始、延伸与终止 303

三、翻译调控 308

第二节 操纵元的结构与表达调节 312

一、操纵元表达调节的一般模型 312

二、乳糖操纵元的负调控和正调控诱导表达 314

三、色氨酸操纵元与弱化作用 315

第十八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320

第一节 转录酶及基因转录的调控信号 321

一、转录酶 321

二、转录的调控信号 322

第二节 转录起始及转录因子 326

一、转录机器与转录活化 326

二、RNA聚合酶Ⅱ的基因特异性转录因子 329

第三节 转录子的加工 331

一、mRNA帽子的形成 331

二、mRNA 3′端加工及多聚A尾巴形成 332

三、内含子的切割 333

四、转录子的可变剪接 336

五、其他RNA加工机制 338

第四节 翻译调控 342

一、蛋白质合成的起始 342

二、翻译延伸和终止 344

第十九章 基因表达与发育 347

第一节 基因控制发育的方式 348

一、发育阶段的时间决定 348

二、基因控制发育的方式 349

三、Wnt基因家族与发育调控 350

第三节 发育期间基因表达的调节方式 351

一、基因表达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的调控 351

二、基因表达在翻译水平上的调节 355

三、基因表达的翻译后调节 356

四、基因表达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特异性 360

五、脊椎动物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发育阶段调节 361

第二十章 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 363

第二十一章 表观遗传修饰与调控 364

第一节 表观遗传现象 365

一、位置效应花斑和染色体端粒沉默 365

二、基因组印记 366

三、副突变 369

四、表观效应的遗传 369

第二节 DNA甲基化 370

一、DNA甲基化的概述与分布 370

二、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370

第三节 组蛋白修饰 371

一、组蛋白修饰的概述与分类 371

二、组蛋白乙酰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371

三、组蛋白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372

四、组蛋白磷酸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373

五、组蛋白遍在蛋白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373

六、组蛋白SUMO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374

七、组蛋白修饰的相互作用 374

第四节 非编码RNA调控 375

一、非编码RNA的概述与分类 375

二、RNA干扰 376

三、siRNA的结构与功能 376

四、miRNA的结构与功能 377

五、其他非编码RNA的结构与功能 378

第五节 染色质重塑 378

一、染色质重塑的概述 378

二、染色质重塑子的分类与功能 379

三、染色质重塑模式 380

第二十二章 基因重组的分子基础 382

第一节 基因重组的类型 383

第二节 同源重组 384

一、同源重组的必备条件 384

二、霍利迪遗传重组模型 384

三、同源重组的双链断裂-修复模型 386

四、基因转变 387

第二十三章 基因组分析技术 391

索引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