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研究报告》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益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30514936
  • 页数:182 页
图书介绍: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2007年-2020年)的支持下,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于2007年设计了《黄淮冬麦区小麦籽粒质量调查与利用研究》题目,编写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质量调查指南》,并于2008年-2015年连续8年在河南(豫北、豫中)、河北(冀中)、山东(鲁西)、陕西(关中)4个省15个地市45个县(市、区)135个乡镇抽取农户大田小麦样品;同时抽取当地乡镇粮库(2008年、2009年、2010年)仓储小麦样品;分析小麦样品(品种)的籽粒质量,研究其质量特性、加工用途、优质小麦的生产潜力等。到2014年底,7年共形成了区域小麦籽粒质量调查研究年度分报告35份。本书是在各区域年度报告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要求和规范,运用数理统计学工具,对调查研究的大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与分析;用AgriGS软件绘制了籽粒质量性状的地理分布图;汇总了5个区域7年的调查研究结果,形成本书的核心内容。本书是对多地区、多年、多点调查研究结果大数据统计分析、信息挖掘预评估、结论利用与推广的尝试和展现,对国家小麦产业区划、小麦及制品加工业布局,以及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章 豫北地区小麦籽粒质量调查研究报告 1

一、引言 1

1.1 2003~2013年河南小麦生产概况 1

1.2 2003~2013年豫北地区小麦生产概况 3

二、材料与方法 5

2.1 试验材料 5

2.2 试验方法 5

2.3 数据分析方法 7

三、结果分析 7

3.1 豫北地区小麦品种(系)构成 7

3.2 豫北地区小麦籽粒质量 13

3.3 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空间分布特征 29

3.4 豫北地区优质小麦生产现状 32

四、小结与展望 33

4.1 小结 33

4.2 展望 34

主要参考文献 36

第二章 豫中地区小麦籽粒质量调查研究报告 38

一、引言 38

1.1 2003~2013年河南小麦生产概况 38

1.2 2003~2013年豫中地区小麦生产概况 39

二、材料与方法 42

2.1 试验材料 42

2.2 品质检测方法与标准 42

2.3 数据分析方法 43

三、结果分析 43

3.1 豫中地区小麦品种(系)构成 43

3.2 豫中地区小麦籽粒质量 48

3.3 豫中地区优质小麦生产现状 65

四、小结和建议 67

4.1 小结 67

4.2 存在问题 68

4.3 建议 69

主要参考文献 69

第三章 鲁西地区小麦籽粒质量调查研究报告 71

一、引言 71

1.1 2003~2013年山东小麦生产概况 71

1.2 2003~2013年鲁西地区小麦生产概况 72

二、材料与方法 75

2.1 试验材料 75

2.2 试验方法 76

2.3 数据分析方法 76

三、结果分析 77

3.1 鲁西地区小麦品种(系)构成 77

3.2 鲁西地区小麦籽粒质量 79

3.3 鲁西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空间分布特征 96

3.4 鲁西地区优质小麦生产现状 98

四、小结与展望 100

4.1 小结 100

4.2 展望 101

主要参考文献 102

第四章 冀中地区小麦籽粒质量调查研究报告 104

一、引言 104

1.1 2003~2013年河北小麦生产概况 104

1.2 2003~2013年冀中地区小麦生产概况 106

二、材料与方法 108

2.1 试验材料 108

2.2 试验方法 109

2.3 数据分析方法 109

三、结果分析 110

3.1 冀中地区小麦品种构成 110

3.2 冀中地区小麦籽粒质量 114

3.3 冀中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空间分布特征 129

3.4 冀中地区优质小麦生产现状 132

四、小结与展望 133

4.1 小结 133

4.2 展望 135

主要参考文献 136

第五章 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籽粒质量研究报告 138

一、引言 138

1.1 2003~2013年陕西小麦生产概况 138

1.2 2003~2013年关中地区小麦生产概况 140

二、材料与方法 142

2.1 试验材料 142

2.2 试验方法 142

2.3 数据分析方法 144

三、结果分析 144

3.1 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品种(系)构成 144

3.2 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籽粒质量 148

3.3 陕西关中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空间分布特征 160

3.4 陕西关中地区优质小麦生产现状 163

四、小结与展望 164

4.1 小结 164

4.2 展望 166

主要参考文献 168

附录一 170

一、取样原则 170

二、检验原则 172

三、数据汇总与分析 173

四、附件 173

附件1-1 174

附件1-2 174

附件1-3 175

附件1-4 176

附件1-5 177

附件1-6 179

附录二 181

附录三 182